APP下载

他们的中国“掘金路”

2024-03-26牛志远刘舒扬

环球人物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众汽车集团利奥佩里

牛志远 刘舒扬

2023年9月8日,福建省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22个外商投资项目。

今天,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

今年1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88家,同比增长74.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5年的中国市场前景,九成以上认为中国市场富有吸引力。

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西方的图景似乎已成历史。除了罗杰斯这样的“老面孔”,還有一大批“新朋友”相信: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在东方、在中国。他们之中,既有知名投资家、跨国公司高管,也有活力十足的外国青年。

倾听这些天然带有外部视角的故事,能大大拓宽我们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的了解——它们把我们早已习惯的日常重新放置在缤纷变幻的全球叙事中。这些故事的重点不是某人在某一天去了哪里、某个时刻的感受如何;重要的是,当某人与中国产生联结时,意味着什么。

戴利奥:增持中国

1949年8月8日,雷·戴利奥在美国纽约出生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与中国的缘分或许此时就埋下了伏笔。

戴利奥是地道的美国人,但祖辈推测是来自威尼斯一带的意大利北方人。“也许几百年前,他的先祖和马可·波罗是近亲,要不然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如此挚爱中国。”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沿说。

戴利奥的故事确实与马可·波罗存在某种相似性——1984年,他在好奇心驱使下第一次来到中国,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名顾问。

向他发出邀请的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今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和外部世界自由打交道的企业。它是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同志倡议下、由荣毅仁组织创办的国务院直属企业。戴利奥应邀前来,“帮助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了解金融市场”。那时,戴利奥已经是美国知名投资家,是全球表现最优秀的美国债券管理者之一。他创办的桥水基金起步于自己的两居室公寓,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戴利奥本人则先后成功预判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戴利奥说。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必须拥有大量的经济和市场数据来进行分析。

戴利奥确实拥有这些数据。从很早的时候起,每当在市场上开始一笔交易,他都会把自己做决策的依据写下来,并在交易结束时回顾这些依据的效果。后来,他试着将这些依据转化成公式(类似今天的“算法”),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地加以改进。“这让我可以很好地透视经济、市场机器在历史上是如何运行的,以及如何对其押注。这样做让我得到了教益,并引导我改进我的标准,使之成为永恒和普适的标准。一旦仔细审查完这些关系,我就能把现实中不断得到的数据输入这些系统,然后计算机就会处理这些数据,做出决策,就跟我在头脑中做的一样。”

桥水基金最初的利率、股票、外汇和贵金属系统就是这么产生的。到1995年,桥水基金已拥有42名职员,管理着41亿美元(当时约合342.3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1984年与中国的首次接触给戴利奥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中国经济落后,绝大部分企业(包括小饭馆)都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经营。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努力工作并不会得到经济激励。戴利奥送出的礼物是价值10美元的计算器,被中国人视为“奇妙的装置”。

不过,北京到处都有很棒的、极为好客的中国人,戴利奥和妻子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热情的接待,戴利奥很快就学会了一项“中国传统”——在喊“干杯”的同时一口喝下杯中的中国白酒。

戴利奥很快注意到,中国人聪明且有教养,经济上的落后是由于经济制度缺乏激励性。“在我看来很明显,封闭是中国贫困的原因,所以我相信,去掉这道屏障后,中国的生活水平自然会赶上发达国家,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2019年11月, 雷·戴利奥出席创新经济论坛。

那一年,戴利奥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一栋大楼里发表演讲,他指着窗外的胡同告诉听众,不久后这些胡同就会消失,摩天大楼将取而代之。听众们摇摇头,告诉他:“你不了解中国。”戴利奥反驳道:“你们不知道经济套利的力量,而对外开放将释放这一力量。”

中国的表现超出了他的预期。1989年,包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内的9家中国金融机构联合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联办”的办公地点最初设在一个很小的宾馆房间,几乎没有任何资金,走过去要经过一个弯曲的金属楼梯,楼梯下还有一个巨大的垃圾箱。

“尽管他们当时没什么钱,但怀揣着炽热的梦想。我很幸运能认识他们,参与到研究设计中国资本市场的事业中去——我向他们解释资本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介绍美国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帮他们出谋划策,通过某种微小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戴利奥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他认识的这些中国人从无到有,一往无前,建立起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

1994年,因为“确信中国注定会在21世纪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戴利奥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名为“桥水中国合作伙伴”的公司,并带领一小群机构投资者客户访问中国。一年后,虽然无法兼顾管理桥水和桥水中国合作伙伴,戴利奥不得不关闭这家“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总部在美国的私人股权企业”,但投资中国的种子已经种下。2016年3月,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如今已跻身中国“百亿私募”之列。戴利奥的个人经历已经与中国发展进程相互交织,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在2022年出版的《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戴利奥呼吁道:“假如你没有在中国待过很长时间,你就应该破除你可能有的任何关于旧的‘共产主义中国的成见,也别管那些有偏见的人常向你描述的那类图景,因为那都是错的。我建议你把听到或读到的东西,与曾和中国人共事过很长时间的人交流。”

作为一名全球宏观投资者,戴利奥对投资中国的兴趣始终未变。“我经常思考自己应该在哪里投资多少,关注基本面以及其他人的定位。中国基本面强劲,资产价格相对有吸引力。”他说,我在投资组合中增持了中国。

“偏见总是让人看不到机会。因此,如果你因为与那里真实发生的事情不相符的原因而对中国持怀疑态度,我建议你理清思绪。”——这是来自戴利奥真诚的投资建议。

“贝哥有话说”

2022年6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公开了一项任命,宣布派出贝瑞德出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负责中国业务。消息刚出来的时候,许多中国人还不曾听说贝瑞德这个名字,但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他是一名“悍将”。贝瑞德出生于1968年,从25岁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就与大众汽车集团紧密联结在一起,一步步从采购职员成长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核心高管。

2022年8月1日,是这份人事任命生效的日子。这名土生土长的德国人离开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家乡,登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让许多人意外的是,贝瑞德的第一站,并非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而是安徽合肥。

2022年8月12日,贝瑞德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我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当中。这天下午,安徽省委书记、省长在合肥会见了贝瑞德一行。在这次会见中,贝瑞德对这个初次谋面的城市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安徽营商环境好,产业配套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是投资兴业的沃土。”

很快,贝瑞德领导下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安徽有了一些动作。

2023年5月31日,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之外打造的最大的研发中心、总投资近10亿欧元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VCTC)落地安徽。在贝瑞德的计划中,会有来自研发及采购等多个领域的2000名专业人才聚集到这家新公司。

2023年9月20日,VCTC成立4个多月后,贝瑞德在安徽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视频致辞:“安徽省和合肥市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也为我们的重大投资提供了安全保障。”

现在,贝瑞德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一年多了,他在中国许多城市来去匆匆、步履不停,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更多了。

2023年7月15日,贝瑞德到吉林长春参加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大会。此前,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论坛上,贝瑞德就曾透露:“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底在长春投产。”

2023年12月8日,贝瑞德在海南海口见证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巩固和扩大双方在汽车产业及移动出行领域的合作。

2024年2月6日,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在天津经开区设立,未来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重要的零部件研发机构正式启动运营。

合肥、长春、海口、天津……不难看出,贝瑞德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奔走在中国市场的沃土之上,精心布局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未来。

在中国,“悍将”贝瑞德还成了接地气的“贝哥”。2022年11月,贝瑞德正式入驻微博。在这里,他创立了一个“贝哥有话说”的话题,经常毫不吝啬地公开表示对中国及中国汽车市场的看好:“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全世界最令人振奋的汽车市场。”“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中国突飞猛进。”2023年4月26日,他在亲眼见证上海车展的超高人气和浓厚氛围后感慨:“中国是全球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重心。”

2024年1月25日,贝瑞德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视频连线交流。

无论是在公开场合的发言还是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贝瑞德不止一次提到“中国速度”。他公开表示,中国汽车市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转型和创新的速度。“在电动出行方面,没有哪个市场比中国市场更领先。简而言之,中国是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力源。”

贝瑞德说这句话的时间是2023年8月初。就在此前的7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官宣与小鹏汽车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贝瑞德随后亲眼见证了这一“中国速度”——从2023年7月到2024年2月,双方仅用时8个月就将合作推进到了产品落地阶段。根据协议的安排,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预定在2026年上市。

在中国的这一年多,让贝瑞德惊叹、欣赏的还有独属于中国的魅力。他探访城市、了解文化、学习中文,对中国在汽车市场之外的另一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贝瑞德将自己称为“新北京人”,偶有闲暇时,他也爱逛北京城。“我特别喜欢那些老胡同,可以一睹北京的历史。我记得上次去北海公园,游走在北海与周围的小街巷之间,品尝街边小吃,这种感觉真棒!同时,北京还有许多像三里屯那樣又酷又新潮的地方,永远不会让人觉得乏味!”贝瑞德说。

2024年2月6日,贝瑞德在社交平台发布新春祝福视频。(视频截图)

2022年11月,贝瑞德在海口开展投资考察期间,一位担任海南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的“老外”、哈萨克斯坦小伙鲁斯兰赠予他《海南岛的黎族》一书。这本书是在20世纪30年代时,一名德国人类学家两次深入海南岛黎族人居住的地区,对黎族的习俗、技艺和社会生活等做了详细的田野调查后所著。因为原版太难寻觅,鲁斯兰费尽了心思也只找到PDF版本。他精心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双方会见时赠予了贝瑞德。鲁斯兰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贝瑞德接过书后,仔仔细细地翻看,分外惊喜。”

2023年12月28日,贝瑞德发文和网友分享了一件小事:他可以用“你好,大众!”这句简单的中文唤醒车上的智能管家了。一个多月后,他发布春节视频,中文水平又有了一些进步,他能准确地用中文向网友送上“龙年大吉,万事兴隆”的祝福了。因为被精美的灯笼吸引目光,他还发现笼和龙“音同义不同”这一玄妙的细节,笑称:“中文真的太有意思了!”在公开场合,贝瑞德经常说的则是“在中国,为中国”这句中文,表露的是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重视。

回看2023年的成绩单,大众汽车集团共向全球用户交付924万辆新车,其中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23.6万辆。可以看出,大众汽车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仍然是中国。这份成绩单出炉后,贝瑞德在2024年农历春节前夕发布了与同事们的两张合照并附文:“中国汽车市场大概是全球最具活力,同时也最具挑战的竞技场。”而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2024年的发展,贝瑞德说:“龙年寓意着吉祥与成功。”

“破冰者”

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佩里家族已经持续向东看了70余年。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那一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的中国和西方朋友以及所有这40年来一起合作过的人。”斯蒂芬·佩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的父亲杰克·佩里被誉为中英关系的“破冰者”——1953年,应刚刚成立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邀请,“从没离开过伦敦东区”的杰克·佩里和其他18名英国工商界人士一起踏上了前往新中国的道路。他们先花了7天时间抵达香港,又用3天时间从香港到北京,一路上走得十分艰难。“在香港,他们被一些国家的领事、副领事跟踪。在英国下议院,有些人辱骂我父亲,说他是叛徒。美国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他们停止与中国的往来,停止与中国建立关系。”斯蒂芬·佩里说。

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重建中国的决心令杰克·佩里印象深刻,他敏锐地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前景以及中英合作的巨大潜力,最终与中方签署了价值3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也是新中国与西方的首个商业协议。

第二年,在杰克·佩里的组织下,48名英国商界人士再次访问中国。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的前身——英中贸易48家集团诞生。这一年,斯蒂芬·佩里刚刚6岁。

1993年,斯蒂芬·佩里接过父亲的事业,成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一年后,杰克·佩里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从伦敦小巷到紫禁城》。遗憾的是,回忆录还没完成,杰克·佩里便去世了。病中的他嘱咐儿子,要帮自己写完最后一章。“我问父亲最后一章要写什么,他说,最后一章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的未来。”

2018年10 月16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人民大会堂。

2014年,斯蒂芬·佩里为父亲这本回忆录作序时写道:“他本打算最后一章写中国的未来。我无法代他来写,但是我知道他会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鼓掌;替中国站在世界之林应有的位置而高兴;他也会争论说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承诺提高生活水平、保护穷人,而应该是存在于国家心中的一种基本哲学,不是单纯的改良主义。”

10年过去,如今,斯蒂芬·佩里的儿子小杰克·佩里也继承了家族的“破冰”传统——他成立了“青年破冰者”组织并担任主席,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代际差距,让有不同视角、不同志趣的年轻人到中国工作,让一些人真正地了解中国。斯蒂芬·佩里深感欣慰:“我们会和我父亲那一代人一样,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中英两国贸易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会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还有许多企业家像佩里一家人一样,数代人看好中国、投资中国,如泰国正大集团的谢氏家族、马来西亚嘉里集团的郭氏家族。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和小杰克·佩里一样,选择了中国,他们虽然没有家族企业这样深厚的中国渊源,但在中国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同样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创业找马赫”

阿富汗小伙马赫(原名瓦希德·艾哈迈德扎)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马赫只有13岁,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阿富汗运动员获得了奖牌,这是阿富汗代表团在奥运参赛史上的第一枚奖牌。从北京回到阿富汗时,马赫看到,整个阿富汗都因为这枚意义非凡的奖牌而欢欣鼓舞。马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北京是一个面向世界的舞台。”

2014年,18岁的马赫再一次收拾行囊,毫不犹豫来到北京,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可能是我对中国的好印象在潜意识里帮助我快速做出了这个决定”。不过,在专业的选择上,马赫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我本来喜欢建筑设计专业,但我转念一想,既然来到中国,不学经济就对不起这个机会。畢竟,了解了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了解了世界经济。”

马赫读大二时,几个中国朋友邀请他一起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马赫那时对创业还毫无概念,一心想着毕业后找一个和投资相关的工作,做个“打工人”就好。结果,筹备比赛期间,马赫随队去了成都一所高校。学校里有一个超大的体育场,许多参赛的学生聚集在这里。“我差不多看到了上百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展位,规模大到让我有一种中国所有大学生都在创业的感觉。”而在这些项目当中,马赫与朋友的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银牌。这大大激发了马赫的创业热情,打开了他的创业之门。

2020年,马赫意识到,不少在中国的外国朋友有一个相似的诉求——他们希望能在中国找到机会。马赫立刻有了一个想法:“既然人才有诉求,企业也有诉求,那我不妨将他们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国际性的人才社群平台。”马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得到的反馈是:“马赫!既然你对这方面比较了解,为什么不去参加海外人才创业大会呢?”

2022年11月,馬赫(右二)在北京与外籍创业者沟通。

在朋友的鼓励下,2020年9月,25岁的马赫参加了第八届海外人才创业大会(现今国际人才创业大会),获得了创新奖。令他惊喜的是,他还拿到了10万元的企业开办费,认识了很多投资人。

同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CBD国际人才港建设,着力打造综合性人才发展服务平台。有了创意、投资和政府支持,马赫的公司顺利地进入注册程序,成为北京自贸区首批注册的外资企业之一。接着,马赫发起了“机会实验室”活动,创建了一个由500多名校友和200名外国企业家组成的社群,帮助20多名外籍创业者在北京找到了发展机会。北京国际创业圈子开始流传着一句话:“创业找马赫。”

马赫也因此荣获了“朝阳区凤凰青年大使”称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认识到,在中国,只要有好的想法,有明确的定位,善于把它项目化,那么整个创业圈的生态都会给你赋能,帮你去实现它。在中国,想法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这10年,马赫见到了更加全面的中国:在广州,他看到城市的现代性与功能性;在南京,他被城市传统的另一面所惊艳;在惠州等更多城市,他看到了飞速发展的一个个创业产业园。“我见到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外国人,都是从毕业后就一直留在这里,10年、20年……甚至更久。而我在中国的这10年,感觉被包容、被支持、被鼓励,所以我觉得我应该继续留在这里,应该在中国发展。”

有多少外国人选择留在中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在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有84.5697万人。而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这个数字是59.3832万。也就是说,10年来,有超过25万名新朋友远道而来,他们像戴利奥、贝瑞德、斯蒂芬·佩里、马赫等人一样,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因为读书、就业、定居等不同的事由与中国相遇。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世界为什么看好中国的答案。

猜你喜欢

大众汽车集团利奥佩里
美核管会接收佩里核电厂延寿申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大众汽车集团成立新移动出行部门 专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战略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玛格丽特·佩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季度销量继续领跑 全面启动SUV攻势
十年风雨路,共筑未来梦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