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探索

2024-03-26周嘉龑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1期
关键词:材质车站乘客

周嘉龑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无障碍设计在地下车站的具体实现

1.1 设施设计

在现代地下车站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思熟虑的智慧,从设施设计到乘客体验,都是无障碍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构建了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公共空间。入口与出口的设计是车站的门面,也是乘客的第一感受。设计师通常会优先考虑其通行性,比如门的宽度应该能适应各种行人流量,并能顺畅地适应残障人士和推车等,自动门的设置也使得乘客可以轻松出入,避免了因手忙脚乱而发生的安全隐患[1]。车站内部路径的设计则更是一门学问,需要考虑如何在确保乘客顺畅通行的同时,兼顾人流分流和疏散的需要,对于乘客来说,清晰的导向标志和提示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让乘客在进入车站后能迅速找到目的地,降低迷路的风险。盲道与坡道的设计更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体现,盲道以其独特的地面纹理,为视障人士提供了安全的导航帮助,而坡道则让行动不便的乘客,如老人、残障人士和带小孩的家长能更方便地出入车站,这些设施的存在,使得车站成为了真正包容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电梯与扶梯的设计也同样关乎乘客的方便和安全,电梯的存在使得乘客可以快速到达车站的各个层次,而扶梯则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上下行方式。这两种设施的存在,无疑增加了车站的舒适度和便捷性。等候区和休息区的设计则是提升乘客体验的重要环节,舒适的座椅、充足的光线、合理的温度和安静的环境,都能让乘客在等车或者休息的时候感到放松和愉快,这些区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乘客的各种需求,比如提供电源插座、无线网络、阅读材料等。

1.2 设计理念

在现代地下车站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力求在功能、形式、材质和环境等方面做到最佳地综合考虑。在地下车站设计中,这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对特殊人群的细致关怀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在地下车站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提供更好的乘客体验和满足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可以适当采用亲肤材质和易于抓握的材质。亲肤材质通常是指具有柔软质感、触感舒适的材料,如柔软的织物或具有皮肤感觉的材料,可以将亲肤材质应用于座椅、扶手和墙面等接触部位,以提供乘客舒适的接触感受,减少对乘客皮肤的刺激,降低在拥挤的场景中发生碰撞时的伤害风险。在地下车站的设计中,人们需要抓住扶手、栏杆等设施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因此,使用易于抓握的材质,如防滑橡胶、橡胶涂层或具有纹理的材质,增加乘客在车站内部的抓握力和稳定性,对于行动不便的乘客、老年人和儿童尤为重要,有助于减少因抓握困难而导致的滑倒或意外伤害。此外,亲肤材质和易于抓握的材质的使用还可以提升车站的无障碍通行性,例如,使用明亮且具有对比度的颜色,可以帮助视力受限的乘客更容易辨认和区分不同区域和设施。

还可以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例如采用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油漆和涂料,使用环保认证的建材产品等,能够减少对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对人体健康更为友好[2]。除了材料选择外,地下车站设计还应考虑一系列环保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提升可持续性。

2 智慧城市理念在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

2.1 智慧导航系统

在智慧城市理念下,智慧导航系统旨在提供实时、准确、易于理解的信息,以帮助乘客轻松、安全地完成旅程,该系统集成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共同协作,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智慧导航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收集和处理车站的实时客流数据,包括乘客数量、行进方向、速度和行为模式等,以便预测和管理车站的客流,并帮助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拥挤的区域、行人交通流量的变化等,从而为乘客提供最佳的出行建议。人工智能技术在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为乘客提供了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导航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可以与乘客进行交流并理解其需求,从而提供详细的导航信息,例如询问导航机器人或智能语音助手如何到达出口、转乘车站或特定服务台,人工智能可以实时分析最优路径、乘坐电梯或楼梯的选择,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引。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乘客的行为模式,如走动速度、携带行李的重量和形状等。通过监测和分析乘客的行为模式,人工智能可以为特殊需求人群(如行动不便者、视觉受限者等)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当人工智能系统检测到乘客行动缓慢或携带大型行李时,可以自动调整导航指引,提供更合适的路径或设备使用建议,以满足特殊需求和提供更好的无障碍体验。GPS 和蓝牙技术可被用于确定乘客的精确位置,并提供实时的导航信息,通过在车站内部布置GPS 和蓝牙设备,结合乘客携带的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可以实时追踪乘客的位置,对于乘客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大型车站或复杂的地下交通网络中,可以快速找到目的地、换乘线路或出口等[3]。

2.2 智慧紧急响应系统

智慧紧急响应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车站内实现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借助大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力,系统能提前预测并警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例如火灾、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影响等,使得工作人员能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大数据分析还能在紧急事件发生后,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指挥人员进行救援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紧急响应中的应用,也是智慧紧急响应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训练和学习,人工智能准确识别各类紧急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识别出火灾的迹象,然后自动启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紧急响应系统中起到了连接各类设备、提供实时数据和控制命令的作用,在物联网的框架下,火警探测器、安全出口指示灯、自动防火门、电梯等设备能形成一个互联的网络,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设备的协同工作,紧急情况下能实现快速、准确地响应,有效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此外,云计算技术为智慧紧急响应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保证紧急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云存储的特性使得系统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有利于系统地自我学习和优化,提升未来的应对能力。

2.3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理念在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中的重要体现,以其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效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和地下车站的青睐。在这个系统中,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对车站内各类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和处理,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关于设备状态、运行情况以及能源使用的详细信息,用于优化设备的布局和调整,以提高无障碍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例如,通过分析人流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可以实时调整照明设备和电梯的运行模式,以满足无障碍通行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我学习和优化,以实现设备的最佳能源效率。在无障碍通行方面,可以通过分析人流数据、行为模式和设备运行状态,预测和优化无障碍通行的需求。例如,根据人流密度和时间变化,人工智能可以智能调整电梯运行策略,提供更加便捷的无障碍通行方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智能互联和实时数据交互,为无障碍通行提供支持。通过将设备装备传感器和联网设备,并将其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车站内各项设备的能耗情况。在无障碍通行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设备的状态和运行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优化无障碍通行的效果。

2.4 物联网与无障碍设计的结合

物联网与无障碍设计的结合,是现代地下车站设计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利用了物联网的实时互联性和数据交换能力,以及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包容性和可达性,共同构建了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环境。在地下车站内,无数的传感器和设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网络,如自动售票机、安全门、摄像头、灯光系统、广播设备、环境传感器等,每一个设备都能通过物联网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无障碍设计理念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承载着对所有人的服务承诺,地下车站的电梯、自动扶梯、无障碍通道等设备,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物联网可以立即传输信息给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维修,从而保证无障碍通道的畅通。与此同时,物联网与无障碍设计的结合也体现在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上,对于视障人士,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导航服务,引导视障人士安全地穿越地下车站,还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手机应用上为听障人士提供即时的文字广播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地下车站的无障碍水平。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与无障碍设计的结合将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 结语

通过研究现有的无障碍设计问题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可知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地下车站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无障碍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一个包容性城市的重要标志,对于提升乘客体验、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仍然面临着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深入探讨智慧城市技术与无障碍设计的融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政府、设计机构、交通运营商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无障碍设计在地下车站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只有通过持续地努力和创新,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好和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为所有乘客提供公平、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体验。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地下车站无障碍设计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了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共享繁荣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材质车站乘客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最牛乘客
衣服材质大揭秘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