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能量CT 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2024-03-25陈春妙林桂涵陈炜越应海峰程枫纪建松

浙江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容量线图淋巴结

陈春妙 林桂涵 陈炜越 应海峰 程枫 纪建松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肿瘤,约占所有甲状腺癌新发病例的90%[1]。大多数PTC 有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且预后良好,但仍有30%~80%的患者在确诊时便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这被证实是导致高复发率和低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2-3]。近年来,随着个体精准化治疗理念的提出,临床上对于PTC 患者颈部淋巴结的管理方式也逐渐由单一状态开始向多元性特征(如数量、位置、大小及比例等)转变,这其中以淋巴结转移数量最为关键。根据淋巴结转移数量的不同,CLNM通常分为小容量(≤5 枚)和大容量(>5 枚)转移[4-6]。先前研究表明,术前诊断大容量CLNM 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或辅助性131碘治疗;而对于小容量CLNM 的患者,仅需常规术后随访即可[7-8]。此外,2017 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提出小容量与大容量CLNM 的PTC 患者在术后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中位数分别为2%和19%[9]。因此,术前准确识别PTC 是否发生大容量CLNM 对于临床决策和预后预测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由于颈部解剖复杂以及气管内气体干扰等因素,超声或CT 对CLNM 的检出率并不理想[10-11],因此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已作为PTC 患者的标准术式,但这也增加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12]。与常规CT 相比,双能量CT 能够运用多参数、多维度分析定量模式,量化反映组织的化学成分信息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从而为疾病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1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双能量CT 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7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术前接受双能量CT 检查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PTC;(2)接受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多发、双侧性PTC;(3)原发肿瘤在CT 图像上显示不清或最大径<5 mm。最终共纳入274 例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大容量(>5 枚)CLNM 组(76 例)和小容量(≤5 枚)CLNM 组(198 例)。随后按7∶3 的比例将274 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集(192 例)和验证集(82 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2023-145 号),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FORCE 双源CT 扫描仪,扫描范围从颅底到主动脉弓。首先在单能模式下进行常规平扫,参数如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69 mAs,层厚3.0 mm,间距3.0 mm。平扫结束后,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含碘350 g/L,国药准字:H20000599)],注射速率2.5~3.0 mL/s,总量1.5 mL/kg;在开始注射后25 和60 s 分别采集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增强扫描开启双能量模式,参数如下:A 球管管电压80 kV,管电流105 mAs;B 球管管电压150 kV(附加0.6 mm 锡板滤过),管电流58 mAs,开启实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准直器192×0.6 mm,螺距0.6,转速0.5 s/r,层厚1.5 mm,间距1.5 mm。

1.3 CT 常规检查所见特征分析 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和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各1 位在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下分析CT 常规检查所见特征,包括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有无包膜外侵犯、有无钙化。当2 位意见存在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1.4 双能量CT 参数测量 将所有患者的80 和150 kV图像传送至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软件版本syngo.via VB20),由1 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标准如下:(1)应至少包括肿瘤最大层面的2/3;(2)尽量避开钙化、囊变、坏死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等;(3)勾画3 次取平均值。在“VNC”模式下获取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为降低个体循环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将ROI 复制到与肿瘤同层面的颈动脉内,通过两者的比值计算得到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公式如下:NIC=IC病灶/IC颈动脉;随后在“Rho/Z”程序中以相同步骤获得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ormalized effective atomic number,nZeff),公式如下:nZeff=Zeff病灶/Zeff颈动脉。此外,在“Mono+”程序中,通过获得肿瘤在40 和70 keV 的CT 值,计算得到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ield unit curve,λHU),公式如下:λHU=(CT40keV-CT70keV)/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和R 统计软件(版本4.1.2,https://www.r-project.org/)。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影响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 曲线对列线图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并计算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训练集和验证集AUC 的比较采用Delong 检验。使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以Hosmer-Lemeshow 检验评价列线图的稳健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使用“rmda”包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计算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常规CT 特征比较 训练集和验证集中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发生率分别为27.60%(53/192)和28.05%(23/82)。训练集中小容量CLNM 组与大容量CLNM 组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肿瘤位置及钙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验证集中,两组间仅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及钙化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训练集中两组患者临床及常规CT特征比较

表2 验证集中两组患者临床及常规CT特征比较

2.2 训练集中两组患者双能量CT 参数比较 大容量CLNM 组PTC 的动脉期NIC、λHU、nZeff及静脉期NIC 明显高于小容量CLNM组(均P<0.05),而两组静脉期λHU和nZef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训练集中两组患者双能量CT参数比较

2.3 模型构建及效能评价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包膜外侵犯、动脉期NIC、动脉期λHU及动脉期nZeff是预测大容量CLNM 的危险因素,见表4。合并上述5 个指标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见图1。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36、0.887、0.871;验证集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12、0.871、0.808,见图2A~B。DeLong 检验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AU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提示该列线图性能稳健。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对大容量CLNM 的预测概率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训练集(χ2=6.173,P=0.628)和验证集(χ2=6.792,P=0.559)均具有较好拟合度,见图2C~D。DCA 结果表明,当阈值概率为0.1~1.0 时,使用列线图预测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净收益大于完全干预或完全不干预的方案,见图2E~F。

图1 预测PTC 患者大容量CLNM 发生概率的列线图

图2 列线图的ROC 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A:训练集列线图的ROC 曲线;B:验证集列线图的ROC 曲线;C:训练集列线图的校准曲线;D:验证集列线图的校准曲线;E:训练集列线图的决策曲线;F:验证集列线图的决策曲线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既往研究指出,年龄较小的PTC 患者更容易出现CLNM[14-1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患PTC,但后者发生CLNM 的风险更高[16]。尽管在本研究中,这种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结果仍呈现出这一趋势。然而,有关肿瘤位置与CLNM 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王晓庆等[17]研究显示,当PTC 位于甲状腺下极时,CLNM 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本研究并未观察到肿瘤位置与CLNM 数量之间的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中的患者群体和样本量等因素的差异所致。肿瘤最长径已被广泛证实与PTC 患者是否发生CLNM 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肿瘤最长径越大,发生CLNM 的风险越高[14-17]。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P<0.01)。本研究还发现大容量CLNM 组PTC 患者更容易观察到包膜外侵犯,这与Wen 等[1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周围存在广泛而密集的淋巴网结构,当肿瘤突破包膜并呈浸润性生长时,癌细胞极易通过这些结构进一步侵入淋巴结并发生转移[19]。

肿瘤内部微血管生成和持续血流供应通常是其发生转移的驱动力。此前已有研究证实,IC 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0],因此IC 可作为间接反映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指标。而NIC 是对IC 的校正结果,它能够减少个体之间循环差异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肿瘤对碘的摄取能力[21]。在本研究中,大容量CLNM组PTC 患者的动脉期和静脉期NIC 均高于小容量CLNM 组,可能是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迁移,促进了更多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导致碘的积聚效应更为显著。能谱曲线是通过测量不同keV值下每个组织对应的CT 值而生成的,它能够揭示组织的质量吸收系数与不同能量之间的关联。在本研究中,与小容量CLNM 组相比,大容量CLNM 组PTC 患者表现出更高的λHU,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的成分或组织。nZeff是区分不同物质组成成分的重要指标,肿瘤内部组织越密集,nZeff越高[22]。本研究发现大容量CLNM 组PTC 患者的nZeff明显高于小容量CLNM 组,推测可能是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组织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从而导致细胞密度增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动脉期参数的差异要高于静脉期参数,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头颈部肿瘤的强化特点多为速升平台型,即在动脉期时肿瘤内部血流供应差异更为显著,因此更能准确地反映PTC 的生物学特征[23]。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1)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不可避免的选择性偏倚;(2)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未来需要通过来自多个中心的更大队列以及前瞻性研究来验证;(3)尽管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发生概率可以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获得,但本研究中的ROI 仍是采用人工勾画,这在临床实践中会耗费时间和劳动力;(4)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侧重于筛选大容量CLNM 的PTC 患者,而对于小容量CLNM的患者未进一步对数量进行细分,可能影响了该部分患者的精准化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肿瘤最长径、包膜外侵犯、动脉期NIC、动脉期λHU及动脉期nZeff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术前评估PTC 患者发生大容量CLNM 概率的工具,辅助临床作出治疗决策,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

猜你喜欢

大容量线图淋巴结
个体化预测结肠癌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箱线图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12-20升大容量PET瓶装式吹瓶机
东山头遗址采集石器线图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基于大容量指纹识别的实时身份认证系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大容量Flash在井下记录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