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 + 春节,年味沁到骨子里

2024-03-24王枍

山东画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莲花馍山东人

王枍

2024年央视春晚歌曲《上春山》彩排时,三位男主持人吟诗作对,用到一种特殊的道具——三把折扇。这三把古扇是用国家级非遗漆染工艺制成,手工染制、一气呵成,把把都是孤品。虽最终因为表演原因未能出现在直播中,但仍引起广泛关注。还有网友统计过2023年央视春晚中出现的非遗元素,榫卯、高跷、舞龙和山东人最熟悉的海阳秧歌、花饽饽、剪纸都在其中,多达20余种。当春节与非遗遇到一起,我们也就看到了沁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最浓郁的年味,最纯正的中国味。

今天,这些以非物質文化遗产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形态,在古人的生活中,曾是普通而日常的存在。它们因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诞生,或生产之需、或生活雅趣;或植根于民间娱乐、或服务于庙堂肃穆。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非遗大省,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自然少不了非遗的身影。

春节的仪式感是从腊八开始的,但只要进入腊月,山东的黄河大集就会增加许多节日元素——火红的春联、火红的剪纸,火红的年画还有五颜六色的过门笺。除了名声在外的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聊城东昌府、阳谷张秋的年画同样装点着山东人的新年,昔日看家护院的“门神画”的主要作用已从驱凶避邪变成了祈福迎祥。

与春联和年画同样红火的,还有手扎灯笼。在滨州惠民县何坊街道张大官村,67岁的手扎灯笼传承人张洪斌和老伴儿在春节之前也迎来了最忙的时刻,两人加班加点赶制手扎灯笼。过年期间,当地人一直有打着灯笼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日子可以过得红红火火。张洪斌14岁开始做灯笼,一做就是52年。从春节前一直做到正月十五。3个多月的时间,能做4000多个。灯笼上那用白酒调制的颜料绘制而成的红色外壳,鲜艳喜庆,久不掉色。当灯笼里红色的蜡烛被点燃,这年的味道也就随之被点亮。

房子装点完,人也要有新的面貌。在日照五莲,五莲盘扣的非遗传承人刘冬梅和她的团队将龙的姿态、神态融入玲珑精致、喜庆红火的中式传统服装盘扣之上,甚至连龙鳞等细节也尽数诠释。她们用一针一线的穿引,将古典与艺术完美融合,绣出指尖的非遗之花。就在春节前一个月,刘冬梅传承的刘氏盘扣,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3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中摘得金奖!

当所有的装点都到位,一年里最重要的仪式感上演,那就是准备年夜饭。对中国人而言,吃是春节最重要的主题!要选出山东人春节餐桌上最具创意的非遗“吃食”,花饽饽当之无愧。

春节前,一场“蒸花馍迎新年”非遗文旅活动在日照五莲县宋家村上演,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其进行了现场直播。非遗传承人做出的花馍“作品”,美观又美味。金龙送褔为龙年送上好的寓意,鱼形状的花馍寓意年年有余,不管是哪个形状的花馍,都代表着人们对龙年的美好祝福。花馍制作使用的面团都是用五莲当地的新小麦面粉做成的,添加的色素是绿色安全的蔬菜汁,用天然的食材玫瑰花瓣做成的“玫瑰花开”、中草药黄精做成的“飞黄腾达”、桑葚做成的“葚是满意”,承载着新年乡里人对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悠长的企盼。

各色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装点着现代生活,在让年味变浓郁的同时,也为节日里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源生动力。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这个节日,或许才是我们最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千年的文化演进中,春节集成了一整套密集而丰富的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审美的传承载体,它如此迷人,如此富有生命力。

就在龙年春节前,山东省发布17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博山陶琉、“黄河入海 韵味东营”“齐鲁寻遗 古韵潍州”“文华高密 薪火相传”“曹州古韵 魅力菏泽”等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将山东域内地方特色非遗连珠成线。而随着山东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实施,非遗与传统节日的关联将愈发密切,那融在血液里、沁在国人骨子里的中国味也将越发浓郁。

猜你喜欢

五莲花馍山东人
Steamed Art: Flower Buns 花馍:蒸出来的艺术品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山东五莲街头金及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山东五莲七宝山长老庄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花馍(大家拍世界)
花馍迎春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浅析《畅想五莲》这档节目的娱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