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霞:“石榴籽”梦想,生根发芽等3则

2024-03-24

青年文摘(彩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海霞石榴主持人

海霞 “石榴籽”梦想,生根发芽

古露镇,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境西南部,海拔近4600米。藏语中,“古露”的意思是“黄羊聚居的山沟”,镇上生活着的,绝大多数是牧羊的牧民。2021年的夏天,“石榴籽计划”向古露小学捐赠了一间智慧教室,一次天宫课堂之后,一个来自牧民家庭的孩子画了一张梦想手抄报——“我要去月球上踢足球”。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梦想生根发芽的背后,离不开“石榴籽计划”的发起人海霞。

在央视新闻主持人当中,海霞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知性、端庄、美丽的形象让人难忘,海霞也因此成为了央视新闻主播中的“当家花旦”。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海霞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播音风格,被大家爱称为“海甜甜”。尽管在去年6月央视网更新的“央视主持人大全”中,海霞已退出央视主持人行列,鲜少出现在主播台前,但她始终在从事与播音主持事业相关的工作,托举起更多年轻人的梦想。

近日,海霞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24年第二批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以博士生导师的新身份公开亮相,昔日荧屏播报“政经事”的她将在杏坛“做嫁衣”。除此之外,在播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半决赛中,海霞坐镇评委席,以评委身份给参赛选手以点评和鼓励,她看到了这些年轻主持人的潜力和闪光点,更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

受做语文老师的母亲的影响,海霞年少便结“播音缘”。母亲在海霞很小的时候,便字正腔圆地教她说话。五年级时,海霞读到一篇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但怎么读都感觉差点意思。母亲开导她说,你要自己先去感受,只有你感受到了才能让别人感受到,就像你已经尝到了杨梅那酸甜的味道。按照母亲的方法,慢慢地,她看到的字不再是普通的字,更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后来,海霞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但她却发现无论是普通话,还是专业水平,都远不及其他同学。在她看来,只有努力和更加努力,才能脱颖而出。每天早上,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的音乐响起来,就是海霞的起床号,之后她会在学校树林中练声,就这样坚持了四年,终于成为学校里拔尖的存在。

海霞的成长与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相伴,无论是《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的改版,还是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她都亲身参与。刚毕业时,她先去无锡电视台锻炼,回来才到中央电视台。1993年,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里第一次有了直播新闻节目主持人,担任首播的是全台年龄最小、台龄最短的海霞。海霞尽量抑制住紧张,播报流畅自如。后来,海霞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功底,先后获得“年度名、优播音员主持人”“2015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去年9月,海霞还作为慈善楷模,受到“中华慈善奖”的表彰。作为普通话推广公益项目“石榴籽计划”发起人,海霞自2016年以来,不仅亲力亲为,也动员、组织身边的语言艺术家一起,从儿歌、古诗文,到经典民间故事、成语广播剧,录制面向孩子的有声读物时长近5000分钟,给他们送去陪在身边的语言老师,创设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从“石榴籽计划”中,能透视到海霞的梦想,她希望普通话能成为桥、成为眼,成为孩子们走出沙漠和大山的一把钥匙。(辑/温好,资料来源:南风窗、九派新闻等微信公众号)

岩温叫 把家乡画成“童话世界”

冬天的西双版纳,是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最近,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曼勒村出圈了,这离不开90后男孩岩温叫。作为村里第一个毕业后返乡的大学生,他在家乡画了超过5000平方米的墙画和地画。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将傣族传统风情与现代绘画技法结合起来,营造出雅致的艺术调性。

岩温叫习惯把天地当作画室,在袁隆平爷爷90岁诞辰时,曾在水稻田里画过他的头像,向老人家致敬。他也会为身边的小朋友画。有一年儿童节,他在墙上画了一条吐舌头的哈巴狗,作为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还有一幅画,也很有意义。它被称为“西双版纳版的清明上河图”,长12米,宽3米多,画里有500人参加赶摆节,有击剑的、跳舞的、泼水的,妙趣横生。在他看来,傣族人能歌善舞,有很多习俗和故事,但不擅长用图画来传递信息,他就来做那个把故事变成图画的人。

岩温叫是土生土长的傣族人,画画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三四岁时,就趴在地上画大象、孔雀、牛等动物。因为没有画纸,他就把地上的沙子弄平,拿小树枝当笔,总能吸引一群人围观。

考上湖北美术学院后,他更是随身携带着速写纸,走到哪画到哪。大二时,岩温叫暑期回家,发现不少村民家盖了彩钢瓦墙面,花的钱不少,可看上去一点也不美。他当时就在想,能不能把村子变得漂亮一些。于是,他开始在村里涂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初心很简单,“我在这里长大,回来是因为想研究这里的地域文化”。

未来,他还想和村民们一起,在寨子里建一座美术馆,用绘画吸引更多游客。他说:“我要画更多有趣的画,欢迎各地的人们都来旅游打卡,一起喝喝普洱茶、尝尝新鲜的小糯玉米。”

曹丰泽 在非洲大地上理解理想主义

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曹丰泽,在2018年的一次实习中,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在赞比亚实地调研的45天里,他不仅没有被异国他乡的艰苦吓倒,反而被工程现场人员的付出和坚守深深打动。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去非洲参与“一带一路”工程。

加入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钻进万里之外非洲的山沟,站在施工中的水电站大坝前,曹丰泽开始了和异国工地的艰难磨合。当地的生活和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每天停电十次八次再正常不过,“最尴尬的是洗澡洗到一半,正抹着一身泡沫,水和电同时消失了”。除了缺电,还有无孔不入的疟疾、各种没见过的虫子和老鼠、时常被狂风掀翻屋顶的铁皮屋、时断时续的互联网。

此外,作为项目现场“大总管”,曹丰泽还要面对无数课本上从未教过的琐事。水利工程体量大,一座水电站的规模比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管理由不同国籍的工人组成的团队,协调项目各方的关系,无一不在考验着刚走出象牙塔的曹丰泽。一次次和团队磨合,一次次和当地文化碰撞,让他对理想主义有了深刻的体悟:“在日复一日的艰辛与失败中,不停息地思考如何工作,如何解决现实中不停涌现的既不酷也不豪迈的千百万个问题,永不停息,这才是理想主义者。”

2023年3月24日,曹丰泽参与的中国电建承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举行发电仪式,赞比亚总统亲自揭牌剪彩。作为“一带一路”的典范工程,水电站建成之后,将整个赞比亚的总发电量提升了38%,极大缓解了非洲南部的电力短缺局面。两年多非洲工地的历练,让曹丰泽的理想落地生根,他说:“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实之后仍然去爱它,仍然想办法尽自己所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猜你喜欢

海霞石榴主持人
这个海岛为何盛产“花木兰”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七绝·飞云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