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成长力之跳出完美主义
2024-03-24刘步步
刘步步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你略带自豪地说出这句话以标榜自己追求卓越的决心时,应该想想自己到底是被这种心态驱策还是束缚。
主流观点经常把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画等号,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太准确的刻板印象。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而追求卓越是一定标准下的成功。如果把完美比作“最好”,追求卓越就是“更好”。完美主义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人们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但高标准带来的压迫感极容易造成无法行动的后果。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行动起来也是枉然。
不得不承认,对大部分人来说,完美主义可能就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类似的场景你是否觉得熟悉?周末在家,按照计划该写作业了,但是坐在桌前迟迟无法打开书本,脑袋里回荡的是很多“可是”——可是突然感觉有点饿了,可是桌面有点乱……先解决这些问题再说吧。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开始学习,这就是在追求完美情境,本质是对于地点、时段、资源非常在意,如果并非天时地利人和便拒绝做某件事。
完美情境、完美流程、完美数量都是完美主义的表现,但我更喜欢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定义完美主义。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把完美主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被过分驱策的完美主义者,另一种是被过分束缚的完美主义者。前者永远不知满足,即使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后者畏惧失败,只想做安稳的、不会出错的事,不想冒险做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的尝试。
当我看到斯蒂芬·盖斯总结的完美主义的五个症状时,忍不住把这些症状和我的表现一一对应。原来,我的学生时代一直备受完美主义的困扰。
过高期待:努力学了一段时间,就期待成绩马上攀至全班第一;纠结不放:就因为同学说了一句让我不开心的话,隔了几天还耿耿于怀,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同需求:户外聚会时自己带来的零食别人不喜欢吃,就产生没有人喜欢我的巨大挫败感;过失担忧:考试前担心笔突然坏掉,担心突然发烧,紧张得难以静下心来;行动顾虑:上台演讲前,自己预设很多困难,导致根本不敢行动。
结合前面提到的完美主义的两种类型,这些症状在不同的人身上各有侧重。受到过分驱策的完美主义者,面对的最大难题是过高期待和纠结不放;而受到过分束缚的完美主义者,最为困扰的问题是过失担忧和行动顾虑。不过,两种类型都存在认同需求的问题。想想看,以上那些症狀是不是拖延甚至阻止你行动的借口,久而久之,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总是自我设限的拖延症患者。
与完美主义相对应的是不完美主义。不完美主义并不等于懒散、低标准、不追求优秀与进步。事实上,不完美主义重在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把完美当成理所应当的结果。比起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完美主义认为把事情做完更重要。不完美主义有助于消除对失败的恐惧,让人放松心情,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我最看重不完美主义带来的行动力,因为这是治愈拖延症的法宝。从行动的角度看,不完美主义的逻辑是:相比行动正确与否,我们应该更在意是否行动。完美主义思维拖延行动,而不完美主义思维带来自由。正如斯蒂芬·盖斯所说,莽撞地开始,拙劣地完成,也好过因为心怀完美主义而迟迟不肯动手去做。
不完美主义思维的核心概念是二进制思维。二进制是一种计算机数制,只有“1”和“0”两个数字。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数字任务,比如上台演讲,演讲了(不管好坏),相当于选择了“1”;没有演讲,就意味着是“0”。由此可见,二进制思维可以降低行动难度,让行动先行。
考试也可以当成一个数字任务。考试前需要做的是认真复习功课,所以你得把每天应该复习哪些内容当作目标,而不是担心自己能记住多少。用数字来量化自己的工作,简单明了,有看得见的成就感。至于考试,把握“尽力发挥,把题答完”的原则就行。如果你每道题都尽力而为,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如果还是没能及格呢?若真是那样,再多的担心也无济于事。因此,相较于过多担心结果,我们不如把重点放在行动上。
不完美主义带来行动力,而行动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时间管理专家戴维·艾伦也强调快速行动的重要性,曾提出“两分钟原则”——如果做一件事只需要两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那就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做就是了。
在内卷的当下,竞争如影随形,如何用平和的心态让自己从容应对,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我觉得,不完美主义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让我们用不完美主义思维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中遇见的拦路虎:考试前紧张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淡化对分数的关注,从而提高应试能力;有成堆的作业,觉得无从下手——淡化对作业量的关注,按照轻重缓急开始做,从而提高效率;想跟有趣的同学交朋友但不敢表露心迹——淡化对遭到拒绝的担心,思考如何迈出第一步;想在学校文艺汇演中露一手但每次都止步于想一想——淡化对失误的担心,勇敢地表现自己……以上提到的几种情景,也可以简单总结为:减少对消极结果的担忧,减少忧虑。人在放松的情况下,更容易有好的表现。
我的完美主义思维,缘于我身边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不管我怎么努力,身边总是有比我优秀的人。哪怕是考试进步了,我也不开心,因为向前看,总有同学站在更耀眼的地方。这导致我的学生时代一直不快乐,即便在旁人看来,我的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
回首因为完美主义思维而经常莫名焦虑的日子,我想对自己说 :“不完美才是常态,因此我应该悦纳自己,接受自己偶尔的笨拙。”现在,我已经是不完美主义的忠实拥趸了。当我想要拖延时,不完美主义思维至少能让我先行动起来。只要行动起来,我们就已经把很多停在原地的人抛在了身后。
不完美又何妨?想想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的那段话:敲击那仍可以响的钟/忘了你那完美的供奉/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