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分析
2024-03-22陈云
陈 云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300)
稻麦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现状和新技术应用对于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稻麦种植的现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稻麦种植现状
江苏地区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稻麦的种植,相较于东北地区,当地能够一年两种。尽管稻麦种植技术在持续更新和提升,然而在我们国家一些地区稻麦种植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无法连片种植优质品种、品种杂乱等,有20多种常用的粳稻米品种及40多种小麦品种存在于市场中。优质稻麦品种的种植面积规模不大;同时,小麦种植需要采取插花的方式,但因其规模无法形成,呈现出优质不优价的情况。栽培稻麦的方式较为多样化,没有固定的播种期,一般在五月初进行手工栽培或者抛秧处理,机插秧落谷时间通常为5月末,在10月上旬完成小麦的早茬播种,11月上旬完成直播小麦种栽培,有1个月左右的差距,使得稻麦没有一致、固定的成熟期,品质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并且,稻麦种植缺乏高品质的社会服务,通常涉及化肥供应、农药供应、种子供应,以及稻麦机械播种、收割与运输方面等,同时缺乏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指导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为满足高等级面粉加工的品质需求,张家港东海粮油工业公司、江苏六朝松面粉集团及江苏阳春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被迫到皖北、豫东、鲁南及冀中等地采购高筋小麦原料[1]。据了解:产自皖北的“皖麦38”,豫东的“豫麦34”、鲁南的“济南17”等优质高筋小麦商品,企业入库价均较江苏地产小麦高20%以上,产自冀中的“8901”甚至高50%以上且货紧价扬。这些品种在淮北西部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完全可以大规模基地化生产,加工企业也迫切希望能在本省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2 稻麦种植新技术应用方法
2.1 小循环大群体育种技术
首先,该技术利用稻麦的自交亲和性,即同一品种的花粉可以在同一花序内自然传粉。这样一来,种植者可以选择优质的母本和父本进行交配,以获得更好的后代。通过自然交配,避免传粉的随机性,提高了育种的准确性及效率。其次,该技术采用小循环种植方式[2]。小循环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种植多个不同的稻麦品种。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种植者对不同品种的观察和选择机会。同时,小循环种植也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稻麦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注重对种子的筛选保存。种植者根据稻麦的生长情况及产量表现,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保存,这样做的目的是保留和传承优良的遗传特性,进一步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品质。在实施稻麦小循环大群体育种时,需要注意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适当的施肥可以提供稻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而合理的灌溉管理能确保稻麦的水分供应充足,提高其抗旱能力。总之,稻麦小循环大群体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技术,利用稻麦的自交亲和性、小循环种植、种子筛选和保存以及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提高稻麦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3]。
2.2 科学选地
首先,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特点: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氧气的供应;土壤含水量适宜,既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土壤肥力较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土壤pH5.5~7.0,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其次,小麦种植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农业活动,合理选地是确保小麦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种植小麦的地点时,农民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土壤品质是种植小麦的关键因素。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它需要土壤富含养分,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因此,农民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来种植小麦,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气候条件也是选择种植小麦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小麦对温度和降水的要求较为严格。它适宜在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地形和海拔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小麦适宜在平坦的地形上生长,因为这样有利于水分的积蓄和排水。同时,海拔也会影响气温和降水量,因此农民应选择海拔适宜的地区来种植小麦,以确保作物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2.3 农艺农机融合技术
稻麦种植中,农艺农机结合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农艺农机结合技术是指将农艺措施与农机操作相结合,以实现高效、精确、节约的种植管理[4]。首先,农艺农机结合技术在土壤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农机的耕作操作,实现土壤的翻耕、松土和深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结合农艺措施,如合理施肥、有机肥的应用等,进一步改善土壤品质,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其次,在种子处理和播种方面,农艺农机结合技术也具有一定价值。通过农机的种子处理装置,对种子进行除草、除虫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品质和发芽率;同时,结合农艺措施,如适时的播种期、适宜的播种深度等,确保种子的良好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农机的喷洒装置,可实现精确的病虫害防治操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结合农艺措施,如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适时的防治措施等,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5]。在田间管理方面,农艺农机结合技术同等关键:通过农机的操作,实现田间作业的自动化和精确化,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同时,结合农艺措施,如适时灌溉、除草、追肥等,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2.4 科学防治稻麦病虫害
科学防治稻麦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一系列科学的种植技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稻麦作物的健康生长。首先,合理选择品种是科学防治稻麦病虫害的关键: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有所差异,因此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措施。通过遴选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其次,科学施肥是防治稻麦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确保作物充分吸收养分,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再次,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源,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定期翻耕土壤,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环境。此外,科学灌溉和排水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合理调节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次,科学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确保农药的有效防治作用。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时机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最后,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通过定期巡查田间,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2.5 稻麦高产栽植技术
2.5.1 种植适宜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稻麦品种,如水稻中的早稻、中稻和晚稻,以及小麦中的春小麦和冬小麦;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长季节,合理选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江苏省已经具备了低筋,中筋和高筋三大类型优质专用型小麦良种[6]。以“宁麦9号”“建麦1号”为代表的弱筋小麦品种,品质符合SB/T10140饼干专用小麦及专用面粉要求,基本达到《(GB/T17892-1999)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标准。以“扬麦158”“苏徐1号”“徐州26号”“淮麦18”为代表的中高筋小麦品种,已基本达到或超过蒸煮类面粉食品的品质标准。
2.5.2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是提高稻麦产量的关键。通过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施肥比例。同时,结合作物生长期的需求,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提高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2.5.3 精细管理
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灌溉、杂草控制、密植适度、病虫害防治等。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的水分需求,避免干旱或过湿对产量的影响。杂草控制可以减少对作物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作物的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2.5.4 种植密度优化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整稻麦的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植株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植株间的竞争,影响产量和品质;可以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际生产数据,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的效果。
2.5.5 种植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稻麦的抗逆性和产量等。通过以上的稻麦高产栽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麦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采用科学施肥和精细管理的稻麦田,产量可提高10%以上;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亩产量可提高5%~8%;利用新技术创新,亩产量可提高15%~20%。因此,稻麦高产栽植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3 稻麦种植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稻麦种植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将使得种植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精确,从而减少了对人工劳动需求。同时,农业科技的应用也将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更加耐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的稻麦品种,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进行精准施肥和病虫害监测也将成为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无人机的高空拍摄和遥感技术的分析,农民可以准确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总之,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将为稻麦种植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
3.2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未来稻麦种植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例如干旱、洪涝和土壤退化等。因此,稻麦种植将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水稻深水栽培等措施。为了应对水资源的短缺和保护水环境,稻麦种植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以减少水的浪费和蒸发。此外,水稻深水栽培也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稻田中保持较高的水位,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除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稻麦种植还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天然的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则强调农田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通过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湿地、森林和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农民也将更加重视土壤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采用轮作和绿肥种植等方式来改善土壤品质,减少土壤退化和侵蚀的风险。轮作则是通过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可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绿肥种植则是在农田休耕期间种植一些具有固氮和改良土壤功能的植物,如豆类和苜蓿,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4 结语
通过对稻麦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稻麦种植的效率和产量。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精确施肥和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品质;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则可提高稻麦的抗性和产量。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技术普及难度高等。因此,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新技术的支持和推广力度,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以促进稻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