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村与都市之间
2024-03-22李琳
李琳
乡村之于诗人,不仅是一个空间呈现的栖居地,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情感共同体,更是时代变迁的社会性表征。胡中华作为行走在乡村与都市之间的诗人,对于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愫,他在诗集《雪落土墙村》中能够站在时代思潮中回望故乡,重新打量了农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首先,在诗人胡中华笔下,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是纯然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其呈现了复杂的纠缠。在文明的冲击之下,土墙村在慢慢消隐,《走过》中诗人对正在消逝的乡村感到惋惜:“我爱。/我走过的地方,/有很多事物在降落消逝”。《桃花二》中故乡的野趣在淡化,“桃花越来越远,她作为模糊的一个概念/偶尔出现在我的文字里”。乡村中的传统店铺也在时代洪流中被取代,“没有了竹林掩映的新作坊,和我父亲的/最后一个胡姓老人/安静地,消失在巨大的阴影里”(《新作坊》),同时诗人又敞开怀抱拥抱现代的“萌发”事物,他认为“还有很多事物在萌发升起”(《走过》)。诗人惊叹于如此便捷的现代化的交通,他“走过尘土飞扬的公路,/走过漩涡潜流的水路/走过呼啸而驰的铁路走过升降惊魂的空中航线”(《走过》),《桃花》中的“高速路”也正在“赶往春天”,通向美好的未来。新生的事物给乡村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这些“萌发”的事物也许能够慰藉人们内心的乡愁。
在红灯绿酒的喧嚣之中,诗人享受着大都市的摩登,但同时又对过快城市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感到忧虑。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的宁静乡村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在效率第一,分工细致化的大都市中,人们无暇去经营传统乡村世界中以血缘和宗族为中心的社会关系,面对着日益原子化的都市生活,人与人之间缺少了连接与赤诚。穿梭在街头巷尾的乡里乡亲的热情,被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冷面”所取代。诗人在《腊梅》中呈现了他面对乡村与都市的复杂心境:“在我走过繁华匆忙的希尔安大道的时候/与汽车的尾气,和那些冷面孔对决”。作为从农村出发的孩子,诗人对过快的城市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不得不对质朴纯真的乡村进行真挚的追忆与缅怀。乡村的腊梅的芳香早已刻入诗人的心中,他时不时随着这股香气重回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的童年。“腊梅的笑,还有芳香潜入我的心里,/潜入童年的饥饿和我对胡萝卜的向往。/那个时候,几个硬币叠加的压岁钱和一枝腊梅。”(《腊梅》)
诗人在诗中将都市话语与乡土话语进行多维渗透,形成对话、互补、开放的话语场域。他在《虫虫飞》中体会到了寂寞与喧嚣、慢与快、回忆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旷野里/萤火虫忽闪忽闪地飞翔和我们欢呼跳跃的追逐/让日渐寂寞的乡村在高速路的映衬下越來越小”。《腊梅》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与回忆及乡村与都市间徘徊。“小小的要求,足以让而今一个巨大的广场/羞愧!临近办公室的刹那,关于腊梅的记忆/荡然无存!”乡村是美好的,回忆是浪漫的,但是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又是更加便利的。当下的生活还是要积极面对,还是要抛开遥远的回忆,进入“办公室”,开始快节奏的眼下的现实生活。
其次,诗人胡中华在诗集《雪落土墙村》中塑造了漂泊者的形象,呈现出知识分子在城乡之间游移与彷徨的现代体验。其改变了传统诗歌中单一的归乡体验和乡愁情结,展现出知识分子既追求个性解放又茫然困惑的现代情绪。从乡村出走,进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中的青年人像没有根的浮萍飘荡着,他们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他们进城,到小镇/日光的力,压得屋瓦漆黑,破碎/无声的苔藓爬上寂寞的阶沿”。《新作坊》中漂泊者的境遇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的遭遇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有着异乡的创伤体验。城市中“漆黑的屋瓦”“破碎无声的苔藓”“寂寞的阶沿”传达了漂泊者内心的孤寂与愁苦。《雾中的茶叶山》也表达了漂泊的青年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在这迷茫里
如果走错了路,请熄灭我的歧途
如果走对了路
要感谢自己的摸索
再次,诗人在该诗集中接近乡土现实,表现了乡土世界的种种风土人情,为读者描摹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卷。一年复一年,在土墙村发生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满村的房屋都是篱笆,都是土墙/每座院子都被篱笆围着,……/一日三餐,红白喜事,酸甜苦辣/被土墙围着”。(《土墙村》)读者貌似透过纸背看到了热闹的农村乡宴,闻到了飘香的土酒。“我们的土酒在乡宴中飘香,飞过的鸟群也会陶醉”。(《土墙村》)通过对乡村风俗的呈现表现出诗人对热火的乡村生活的缅怀,表达了他在远离与归来之间踌躇的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
最后,诗人的乡土想象有着距离性观照,他以超视点的方式来书写乡土,往往用隐喻象征的方式抒发乡土情感。诗人“走过物质的低谷和精神的高地”(《走过》),他从乡村出走,又偶尔返回乡村,再回到都市。他打造的乡村世界是其身居都市之中,依靠想象与回忆完成的。远距离的关照会显得更加客观与冷静,少了一些乌托邦的色彩。诗人笔下的乡村世界不是诗人的精神伊甸园,不是带有滤镜的田园讴歌,而是诗人早年乡村生活的真切呈现,他能够辩证看待乡村与都市的关系,及时反思如今现代化的都市生活。
在《静坐中的母亲》中诗人梦回土墙村,土墙村的环境是天然的,是一个没有被现代化污染的世界。“后面是山泉叮咚的小溪/前面是蛙鸣浮动的田野”但是这样的世界,交通是闭塞的,道路是泥泞的,“一条小路,带着泥泞回家/几辈人在坎坷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忍受着客观条件带来的诸多“坎坷”。
“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表达了对亲人的追忆的同时也象征着新与旧及传统与现代的更迭。在《推磨谣》中也有类似的隐喻,母亲让石匠“凿深”旧有的石磨,石磨才能拔出“新牙”。“每年初春,母亲都要请来石匠修磨/他用手锤和錾子把磨盘咬合的轮子再次凿深/像是要给石磨拔出新牙。每修一次石磨/它就像我的母亲,矮小了一轮”,母亲养育了我们,自己却日渐衰老。该诗同样隐喻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相辅相成的共生与更迭。
总之,诗人胡中华的《雪落土墙村》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乡土诗,很值得一读,诗人拓宽了当代诗歌传达乡土情感的精神领域。跟随着他的诗歌,我们仿佛也在乡村与都市之间行走着。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文明与古老乡村的种种纠缠,让我们在享受现代都市便捷的同时,去及时追寻出发时的生命最原初的那份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