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起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

2024-03-22封晓春

群众 2024年5期
关键词:宜兴建设发展

封晓春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宜兴深学细悟笃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始终,以稳增长提振发展信心,近3年引进48个超10亿元、12个超50亿元、6个超100亿元项目,地区生产总值超23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以快转型锻强动能引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连续2年列全省第2,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创建名单,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升级,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20%;以扬特色打造比较优势,重大区域交通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走向纵深,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陶都、世界陶醉”城市品牌持续打响;以促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教育服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等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走在无锡前列。

今后一个时期,宜兴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均衡发展,以走在前列、多作贡献的担当自觉,高起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

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抓手,锻强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的引擎。围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區建设,提速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建设,全面加强双招双引、科技招商工作,每年引进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不断壮大科创产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综合体”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持续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创企业领航行动,健全创新型企业分层次、梯度式培育机制,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优化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深化“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机制,筑牢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安全基础。围绕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强市,深入实施“陶都英才”计划、“氿子兴宜”工程,优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健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机制,以及适应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把产业强市作为根本任务,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的根基。坚持把打造制造业强市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产业整合资源、转型升级,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集群发展,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探索建设数字产业园区、数据要素生态产业园等,打造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把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作为内在潜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服务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提升。坚持把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作为基础前提,大力推动重点园区向科技型、生态型、开放型转型提升,深入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区)提档升级,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低效用地腾退,优化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并落实差别化措施,完善排污总量指标交易管理机制,提升产业项目总体质态和产出效益。

把城乡发展作为关键支撑,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的载体。突出城市品质提升,按照百年大计、中心城市、人民城市要求,深化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和省城市更新试点。完善市内快速路网系统,扎实推进三氿三河滨水活化行动、“市域—城市—街区—邻里”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公园城市生态生活功能提升行动等,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科创小镇、创客空间、未来社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和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县)创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主客共享的城市新空间。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等改革任务,做大做强7个10亿元级特色农业产业,以功能区建设优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布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三清三治”专项行动成果,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继续领跑全省。突出区域一体发展,重点推进宜马快速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无锡丁蜀机场等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发展,充分承接科技创投、国际贸易等领域“外溢效应”。

把生态人文作为最大禀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的优势。一方面,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绿色基底。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快“一圈一带一区”建设,推动流域水质根本性好转,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立城乡有机废弃物协同收运及利用体系,构建“无废环保之都”建设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开展绿证绿电工作,全力引育高能级低碳技术、碳交易、碳资产管理企业,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绿色低碳社区,争创省级以上低碳城市试点。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建设,统筹推进碳汇生态产品交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宜碳值”运用等工作,积极推行EOD模式,大力发展与宜兴优越生态相契合的科创产业,招引一批生态康养旅游、露营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性项目,不断擦亮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另一方面,赓续人文优势、建设文化强市。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全链条挖掘、保护、利用革命旧址、战斗遗迹、烈士故居等,扎实推进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突出以文化人、以文化经,加快探索形成人文经济学实践经验。扎实推进陶瓷高质量发展省级立法,加快陶博馆、东坡主题景观节点建设,每年推出5个以上“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打造一批“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深入实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做强紫砂陶瓷、文化旅游、高端文化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完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的成色。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统筹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增收富民,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更加重视“一老一幼”,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建立主体多元、依托社区、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推出一批有利于人口导入和青年发展的制度设计、政策措施和平台载体,全力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社会和青年发展型城市。更加重视普惠共享,完善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学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健康宜兴行动,打造优质资源扩容均衡、城乡基层服务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重视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精网微格”工程,优化“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好信访领域源头治理、规范秩序、质态提升“三大攻坚战”,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宜兴、法治宜兴。

(作者系中共宜兴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

猜你喜欢

宜兴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