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4-03-21孟萌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推进策略研究生

孟萌

摘   要: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资助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研究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过程中还存在针对性不够、经费投入有限、队伍不健全、缺乏长效跟踪与评估机制、资助育人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的实际,可以采用健全管理机构、拓宽资金渠道、实行分类资助、实施动态管理、增强育人实效等措施,有效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工作。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141-03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资助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无论是资助政策还是资助标准都在不断调整,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获得了资助,缓解了经济压力,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然而,国家针对学生的资助体系主要以本、专科生为主,且高校在制定学生资助帮扶措施时也是把重点放在本科生身上,没有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设立符合研究生需求的资助帮扶措施。再加上资助体系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本就十分有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而言更是难以得到有效资助。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相对来说更加独立,思想更加成熟,社会化程度更高,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更为旺盛,再加上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会面临来自学业、工作、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家庭經济困难研究生除了要面对上述挑战之外,还需要额外承受生活和外界高期望的压力。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对研究生的学业、生活、就业等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而言,除经济压力倍增外,还面临着学业困难、就业压力、心理焦虑等多方面问题,这也给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军委、财政部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完善资助投入格局、动态调整资助标准、适时调整贷款标准等方面来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是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仍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一)资助政策单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多元需求

目前,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主要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按月领取国家助学金,参加研究生“三助”获得津贴、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资助方式相对单一,资助标准具有同一性,体现不出“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理念。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不同原因造成的贫困其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持续时间也不一致。在实际资助过程中未进行严格区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不能较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投入有限,资助力度不够

高校研究生资助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从培养单位事业收入中提取支出资助资金有限,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的捐赠比较少。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加大研究生的资助力度,但由于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重视不够、经费投入有限等各方面因素,无法像本科生那样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广覆盖。在实际评定过程中,由于申请条件、名额等的限制,再加上资助经费有限,很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做到应助尽助。

(三)缺乏统筹性,资助队伍不健全,难以满足专业化需求

部分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统筹性不够,存在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研究生资助项目的问题,如助学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又由研究生工作部等其他部门负责。资助项目划分在不同的部门会存在资助项目重复覆盖、漏覆盖等情况,再加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及时、不畅通也会导致资助效率低,难以及时了解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此外,研究生资助工作需要强大的队伍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资助工作由专兼职辅导员及学生干部来完成,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资助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政策未能抓实抓细抓落地,难以满足专业化的要求。

(四)精准摸排有待加强,缺乏长效跟踪与评估机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认定主要源于学生自主申报,目前还处在“一次性评估”阶段。一些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会给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的资助管理系统很难对这些变化进行实时追踪。追踪不及时、摸排不够精准将直接影响资助的精准度。高校在开展研究生资助工作时很多是重前期、轻后期,在资助资金发放之后,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育人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估,导致资助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无法精准掌握资助工作的效果。

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推进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资助管理制度

1.健全管理机构,实现研究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面对研究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工作,研究生的资助工作应该从本科生工作系统中分离出来,建立研究生资助管理的专门机构或者将研究生资助工作统归到一个部门管理。同时,要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资助工作队伍,通过专业培训、理论研究、实操训练等提高研究生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使研究生资助工作朝着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2.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管理制度

一是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在确保研究生公平享有“奖、助、勤、贷、补”相关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符合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特点的评审和资助体系。二是改革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既要做到资助标准适时动态调整、激励保障并举,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融入资助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助力度,健全多元资助体系

1.拓宽资金渠道,吸引更多力量加入

研究生的资助除了依靠财政拨款外,还要依照“政府主导、学校统筹、多方参与、面向社会”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向学校进行直接捐赠或设立各种研究生奖助学金,从学业、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进行资助。同时,加大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制度,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2.加大资助力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单位要统筹好资助资金,通过扩大资助范围、增加资助力度等方式来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面临的问题。一是扩大资助范围,从经济方面的资助扩展到学业、科研、培训、实习、创业等方面资助,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综合实力及社会竞争力;二是加大资助力度,整合学校提取的部分学费、社会力量的资助经费,通过设立专项资助金等形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三是充分利用好研究生“三助”,提供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三助岗位,适当提高“三助”薪酬额度,使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在提升科研能力、锻炼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报酬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三)关注学生需求,进行分类资助,提升资助管理精度

1.体现“差异性”,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过程中需摒弃“大锅饭”思想,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资助帮扶措施。在资助标准方面,要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其家庭贫困的原因、贫困的持续时间、贫困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设置不同的资助额度。在资助项目方面,要进一步进行划分,除了生活费及学费资助项目外,还可提供学业资助、科研资助、就业实践资助、出国交流资助等适合研究生特点和需求的资助项目,建立起有针对性、差异性、多样性的资助体系。

2.注重“实用性”,以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既要重视保障型资助,又要推进发展型资助,通过设立不同的资助项目让受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受资助过程中能够自立自强、实现自我改变和提升。通过设立英语培训、专业课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等学业资助项目,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通过设立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创业实践机会等就业实践项目,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就業能力;通过设立国际性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比赛等竞争性资助项目,开拓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学习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反馈机制,强化资助实施效果

1.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工作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精准认定、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反馈评估等。首先,建立数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从研究生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形成完善的数据资料。同时,建立信息跟踪机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化管理,搭建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经济状况转变情况适时调整资助力度。其次,建设信息一体化协同机制,使开展研究生相关业务的招生、培养、管理、资助、心理、就业等多部门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在经济资助、思想价值引领、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环节协同作战,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画像,精准资助。

2.建立长效评估追踪机制,实现帮扶成效精准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长效评估追踪机制,针对受资助学生建立“一人一档”,精准掌握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科研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及需求,并对这些信息及需求进行实时动态化管理,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性,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有效追踪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在受到资助后的状况,从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受资助后的生活、学习状况,个人的能力提升和成长状况等方面进行资助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效果及时调整资助金额和资助项目,确保资助效能的最大化。

(五)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协同推进,增强资助育人实效

1.以人为本,协同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切实做好符合研究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资助工作,协调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通过精准资助来满足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提升资助工作的效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解除后顾之忧,助其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通过资助育人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进行价值引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诚信、励志、感恩等教育中不断提升受助学生的知恩感恩意识、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用所学回馈社会。

2.注重人文关怀,增强资助育人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感恩、励志等教育,培养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感恩意识。通过资助育人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眼前的困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在校期间受到的资助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二是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不同层面的心理辅导,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完善导师资助制度,加强导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关心与帮助。四是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自助能力,鼓励学有余力的研究生参与研究生“三助”、志愿服务等校内外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陈巧巧.高校贫困研究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观察,2019,8(7):52-53,80.

[2]   罗宏伟,张晨.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69-72.

[3]   蒋研川,张燕,杨利华.大数据视域下研究生精准资助工作实效的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3):71-74.

[4]   张颖,孙鹤,卢铮松,等.高校研究生生态化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40-44.

[5]   王训兵.研究生多元化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99-100.

[6]   周赛君.新时代研究生资助工作特点、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118-123.

[7]   周赛君.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应对策略研究[J].成才与就业,2021(S1):66-70.

[8]   王雨婷.大数据视域下研究生精准资助工作实效的提升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98-101.

[9]   卢东兵.高校研究生资助困境与解决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2):118-120.

[10]   李泽芳,姚飞.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0):28-33.

[责任编辑   立   夏]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推进策略研究生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我国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推进策略构想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