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中牛羊细菌性疾病流行特点与防治的研究探讨

2024-03-21李明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肉毒梭菌牛羊

李明辉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41

细菌性疾病是牛羊养殖期间普遍发生流行的一类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多样的特征。对于细菌性疾病尽管使用抗生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成效,但由于长时间的不规范用药,导致多种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药物的防控效果逐渐变差,同时不规范的药物使用行为也使得牛羊肉制品当中的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不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畜禽产品的实际要求。针对这情况就需要不断加强流行病学的调查,掌握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动态,并根据发病现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降低细菌性疾病的感染率。当出现发病症状之后,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诊断,明确病原类型,然后实施对症治疗手段,确保快速处理疫情。本次研究探讨了两种畜牧养殖中营养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希望对更好的降低疾病的发生流行率,保证养殖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牛羊肉毒梭菌中毒

1、流行病学

①病原体的特征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性细菌,它所产生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最毒的生物毒素之一。肉毒梭菌中毒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产品引起。肉毒梭菌为梭形杆菌,长度约为0.6-1.0微米,宽度约为0.4-0.6微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现为短杆状或梭状,两端钝圆,有时呈鼓槌状。肉毒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域、动物粪便等环境中。这种细菌可以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并且对干旱、低温等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肉毒梭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营养要求较高。在无氧条件下,它可以利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酸作为能源。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对酸、碱、热等理化因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100℃下加热5小时或高压蒸汽灭菌120℃下20分钟才能灭活。肉毒梭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无法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下生长。在肠道中,由于微氧环境和正常菌群的拮抗,肉毒梭菌芽孢无法繁殖,也不产生毒素。只有在无氧、低盐、偏酸的特殊条件下,芽孢才可生长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对人畜的致死量约为0.1g。

②致病机理

肉毒梭菌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肉毒毒素。这种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分为A、B、C、D、E、F、G七个亚型,其中A、B、E、F型最为常见。肉毒梭菌中毒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途径引起。当牛羊摄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后,毒素会在胃肠道内吸收,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肉毒毒素进入牛羊体内后,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随着毒素的不断积累,肌肉麻痹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③流行特点

肉毒梭菌是一种产生肉毒素的细菌,常引起牛羊肉毒梭菌中毒。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动物的肠道中。牛羊肉毒梭菌中毒通常是由进食被肉毒梭菌芽孢污染的饲料或植物引起的。这些芽孢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活。牛羊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肉毒梭菌,包括饲料、水源和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此外,感染的动物也可以成为疫源,通过排泄物污染环境,进而传播给其他动物。

2、临床症状

肉毒梭菌感染致牛羊肉毒梭菌中毒的潜伏期和发病症状因个体差异和毒素类型而异。通常,潜伏期为摄入毒素后12-72小时,前驱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依次出现。病程进展迅速,牛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牛表现出烦躁不安、抑郁、失去食欲等精神异常症状。出现对称性肌肉痉挛,特别是面部、颈部、背部和四肢肌肉。随着毒素的积累,牛羊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最终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3、病理学变化

胃肠道黏膜可能出现炎症反应,伴有溃疡和出血。在黏膜下层,可见肉毒梭菌繁殖,产生毒素。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受到毒素的影响。脑组织可能出现炎症反应,伴有神经元损伤和坏死。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可能表现为炎症、脱髓鞘和神经元死亡。肌肉组织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和肌纤维坏死。肉毒梭菌毒素主要影响横纹肌,导致肌纤维膜破裂和细胞内容物泄漏。心脏组织可能出现心肌炎症和心肌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心肌,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肺脏可能出现肺泡炎症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毒素通过血液传播至肺部,引起肺泡壁炎症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肝脏和肾脏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毒素在肝肾代谢过程中,引起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4、实验室诊断

①涂片染色镜检

肉毒梭菌感染致牛肉毒梭菌中毒的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病料中的细菌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从而确定是否为肉毒梭菌。将病料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革兰氏染色液,用显微镜观察。肉毒梭菌呈短粗、两端钝圆的梭形杆菌,排列成链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菌呈紫色,且形态特征与肉毒梭菌相符。

②分离培养

肉毒梭菌感染引起的牛肉毒梭菌中毒的病原分离培养可以使用的培养基包过了TGY(trypticase-酵母提取物-葡萄糖)培养基,它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适用于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CDM(肉毒杆菌培养基),这是一種特定用于肉毒梭菌的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的成分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TSC(亚硫酸盐胆蛋白浓缩培养基),这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适用于肉毒杆菌的分离。其中的亚硫酸盐抑制了其他细菌的生长。在培养操作过程中从疑似受感染的牛的粪便、食物或其他组织中采集样品。将样品进行稀释处理,通常是用生理盐水或称量稀释液对样品进行稀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选定的培养基上,例如TGY培养基、CDM培养基或TSC培养基。将涂布后的培养基培养于适当的温度下(通常是37℃)进行孵育。肉毒梭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生长。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并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肉毒梭菌的菌落呈灰白色,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细菌形态和结构。肉毒梭菌呈杆状,大小为0.5-1.5微米×2-8微米。

5、防治措施

①治疗措施

对于肉毒梭菌感染引发的牛羊肉毒梭菌中毒,,要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首先要紧急排除胃肠道当中的毒素,推荐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肠胃清洗,或者选择使用5%-8%的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进行清洗处理,加速内容物的排出每只羊,使用量控制在200-300mL,清理消化道脏中残留的毒素。对患病药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紧急治疗,推荐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使用剂量为30mg/kg·bw。强心补液选择使用20%的安钠咖注射液20mL,搭配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混合之后静脉注射,并单独使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10-50mL进行静脉注射,预防酸中毒。由于肉毒梭菌发病过程较短,造成的症状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妥善有效的分群,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羊应该立即将其淘汰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牛羊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进行紧急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

②预防措施

使用肉毒梭菌疫苗对牛羊进行定期接种,可以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推荐使用肉毒素菌灭活疫苗,按照抽烟牛使用5mL,犊牛使用两mL进行肌肉免疫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保持牛羊的饲养环境清洁,并定期清理牛圈、羊栏等地方的粪便和污秽物。确保牛羊的饲料干燥、无霉变,并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以防止细菌的滋生。牛羊饮水源应保持清洁,避免水源被污染。每天更换饮水设备,保持水质新鲜。对于感染的牛羊,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加快康复。

二、牛羊大肠杆菌病

1、流行病学

①病原特征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形状呈棒状,有多个血清型,常见的包括O157∶H7、O26∶H11、O111∶H8等。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在土壤、水体、动物粪便等地方找到。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条件,因此易于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胞壁含有脂多糖。它是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在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通常呈灰白色、圆形、凹入的菌落。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人体和动物肠道中重要的共生菌之一。它在肠道内发挥着消化辅助、维持菌群平衡等生理功能,但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导致动物的肠道感染和疾病。

②致病机理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大多数菌株对牛羊而言是正常的共生菌。然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株可以引起牛羊的大肠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株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外毒素,其中包括肠毒素、淋巴毒素和血液毒素(hemolysins),这些毒素会破坏宿主细胞、损害组织和引起炎症反应。致病性大肠杆菌株具有特殊的菌附着因子和菌毛,使它们能够黏附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并通过肠黏膜渗透进入组织,导致肠道感染。同时大肠杆菌通过释放细菌产物和激活宿主免疫细胞,触发炎症反应。这会导致肠道组织的炎症和损伤,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③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致牛羊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和环境。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粪便口腔传播,如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或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源。或者相互接触传播,如牛羊之间的直接接触,如共用饮水设备、饲料槽等。或者传播,包括污染的土壤、水源或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成为传播介质。牛羊在不同年龄段均可感染大肠杆菌病,但仔牛和仔羊通常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新生动物,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更易受到感染。大肠杆菌病在牛羊中无流行季节的明显规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恶劣的环境条件或密集饲养等,感染可能更为常见。

2、临床症状

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具体取决于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感染后,动物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发热、全身乏力等一般性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动物可能发生败血症,体温持续升高,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粘膜苍白等。重症病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腹泻型大肠杆菌病潜伏期为1-3天,具体取决于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感染后,动物可能表现出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可能呈水样或黏液样,并伴有时候带血。动物可能因脱水、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而引起虚弱和体重减轻。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感染性肠炎和败血症的并发症。

3、病理学变化

在败血型大肠杆菌病中,病理观察通常会显示出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受损。在尸体解剖时,观察到脾脏肿大、充血和出血,可能有脾梗塞的迹象。肾脏可表现出水肿、充血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肝脏可能显示出肿大、充血和黄色坏死的区域。肺部可能出现充血和水肿,以及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肺损伤。其他器官如心脏、肠道等也可能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在腹泻型大肠杆菌病中,病理观察通常会显示出肠道和相关器官的病变。在尸体解剖时,可以观察到肠道黏膜可能会呈现充血、水肿和糜烂的病变。肠道壁的溃疡、出血和坏死区域,尤其是在重症病例中。肠道组织中可能会存在炎性细胞浸润、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黏膜脱落。

4、实验室诊断

从患有大肠杆菌病的动物或其相关样本(如粪便、尿液等)中采集样本,将样本接种在适当的富营养培养基上,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在接种后,将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孵育,一般为37℃的好氧条件。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可疑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通常为有呈粉红色的典型菌落。从培养基上选择一到几个疑似大肠杆菌的菌落。将菌落置于清洁的玻璃片上,并进行革兰氏染色,此过程用于观察菌落的细菌类型。在染色完成后,观察染色后的玻璃片下镜,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大肠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革兰氏阴性,即呈红色或粉红色。如果菌落染色后观察到细菌呈红色或粉红色,对应革兰氏阴性,可以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5、防治措施

①治疗措施

牛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的炎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可以采用抗生素、中药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推荐使用氨苄西林,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或者使用头孢曲松,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或者使用强力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中药可以选择使用黄连、黄芩、黄柏各15g,栀子10g,加入清水1200mL,煎煮剩余药液300-500mL,每天1剂,连用3-5天。按照上述方案进行,为期3-6天的治疗,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②预防措施

预防大肠杆菌致牛羊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措维持牛羊舍内的清洁卫生,及時清理粪便和污秽物。饲养牲畜时,确保饮水设备、饲料槽和牲畜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控制牲畜的饮用水源,避免水源受到污染。提供适宜的饮食和营养,增强牲畜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引进新牛羊时,进行严格的健康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菌。对于有病例的牲畜,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于发现疑似感染的牲畜,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隔离和治疗患病动物,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牛羊养殖期间常见细菌性疾病等发生流行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对降低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细菌性疾病进行高效防范,能够降低细菌性疾病传播流行对牛羊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通过有效的方法能够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保证牛羊健康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单位:471600 河南省宜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肉毒梭菌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牛羊各几头
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下1/3皮肤衰老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