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鉴别诊断与治疗分析

2024-03-21任日群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脊髓炎病鸡雏鸡

任日群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39

传染性脑脊髓炎属于接触性的病毒传染病,会严重危害鸡群中的雏鸡,导致其出现神经症状,发病率较高。当养殖环境不卫生、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时会加快脑脊髓炎的传播速度,尤其危害大量雏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部分养殖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脑脊髓炎的危害性,没有掌握病理特征,以致出现患病鸡后,会当做其他传染病防治,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对此,养殖人员应增强防范意识,形成科学的养殖思想,并总结防治经验,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上报病情,由专业兽医诊断防治,科学控制病情,提升鸡群的成活率。

一、病例分析

某养殖场雏鸡鸡舍出现急性传染病,成年蛋鸡产蛋量也快速下降,鸡群采食与精神正常,鸡蛋颜色并无变化,但重量逐渐减轻。雏鸡发病与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导致大量雏鸡死亡,发现患病鸡只出现全身性肌肉震颤。养殖人员单独隔离患病鸡只,立刻向当地兽医站上报病情,由官方兽医人员诊断病情,观察蛋鸡产蛋率下降,随后雏鸡出现典型症状。虽然可以分群养殖,但没有及时清理粪便,也没有定期消毒,卫生环境不良。同时,养殖场并未及时为雏鸡接种疫苗,雏鸡抵抗力较差。观察外在症状初步判定为脑脊髓炎,之后进行病理解剖,进行实验室诊断,判定为脑脊髓炎,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二、流行病学

脑脊髓炎病毒处于引发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体,属于细小的RNA病毒,表面无囊膜,呈圆形,对氯仿、乙醚、胃蛋白酶等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对病鸡肠道细胞具备较强的侵嗜性,会随着病鸡的粪便进入环境。传染性脑脊髓炎属于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会侵害雏鸡神经,又被称为流行性震颤,会导致病鸡身体瘫痪,若翅部、颈部、头部出现症状,则为非化脓性的脑脊髓炎。当前脑脊髓炎在家禽养殖业呈现出高發流行特点,严重危害鸡群,尤其雏鸡更易感染,发病率扩大40-50%。当受到病毒感染后,蛋鸡产蛋率也会下降,且很难恢复。自然条件下,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可以感染鸡群、鹤、鹌鹑等多种禽类动物,尤其雏鸡感染后会很快出现症状。病毒具备多种传播渠道,直接接触可以传播,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病鸡会排出带有大量病毒的粪便,健康鸡群接触便会感染,年龄越小的雏鸡感染后的排毒时间越长。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如垫料中的病毒可以持续存活4周以上,感染病毒后,病鸡三周内产出的鸡蛋也会携带病毒,严重时会在孵蛋过程中传播,导致雏鸡天然携带病毒。种鸡在感染病毒3-4周后的鸡蛋含有母源抗体,此时雏鸡不会被感染,可以顺利出壳,不会出现典型症状。分析传染性脑脊髓炎流行情况可知,此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感染严重程度受到鸡群年龄、病毒毒力、鸡群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雏鸡的发病率较高。

三、临床症状

不同传染方式的脑脊髓炎病毒具备不同的潜伏期,通过种蛋传染的雏鸡潜伏期在1-7d左右,通过口腔或接触感染的雏鸡潜伏期在11d左右,通过脑内接种的雏鸡潜伏期在5-10d。一般情况下,1-3周龄的雏鸡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精神萎靡、无法正常采食、对外界刺激减弱、行走迟缓、羽毛杂乱、双翅下垂、无法站立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雏鸡无法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出现共济失调问题。个别病鸡还会出现头部、颈部、翅部、尾部等震颤症状,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头部震颤。由于全身震颤,病鸡无法正常采食,还会被其他鸡群踩踏,最终死亡。

四、病理变化

1、剖检变化

剖检病鸡内脏器管,会发现少数脑膜血管充血、出血,没有其他肉眼可见的特征,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雏鸡肌胃的肌层出现灰白色,成年病鸡不会出现此症状。

2、组织学病变

解剖病鸡后,发现内脏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比如腺胃、心肌、肌胃、胰腺、肾脏等部位,周围神经没有发生病变。其中中枢神经会出现病毒性脑炎的病变,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同时,脊髓灰质与延脑中中的神经元染色质发生溶解,细胞核偏移或消失,轴突与树突也消失,神经元细胞明显肿大。小脑、中脑的分子层以及脊髓、延脑中存在胶质细胞增生灶,脑组织出现血管套。另外,观察肌胃、腺胃、肌层、肾脏、胰腺等内脏器官的切片,可见淋巴细胞灶性增生。

五、诊断

1、临床诊断

患病雏鸡会出现快速震颤、共济失调、逐渐瘫痪等症状,剖检发现内脏无明显病变,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此症状初步诊断雏鸡是否感染。

2、实验室诊断

一是进行鸡胚敏感试验,对6日龄的鸡胚将禽脑脊髓炎病毒鸡胚适应株接种于蛋黄囊,12d后观察鸡胚是否出现特征病变,若全部鸡胚均出现病变症状,则代表鸡易感,若低于50%的鸡胚出现病变,则代表鸡群具备一定的免疫力。二是琼脂扩散实验,为6日龄的易感鸡胚通过卵黄囊接种脑脊髓炎病毒,孵化9-10d,收集病变鸡胚的胃肠道与脑,称重记录并在磨碎,混合乳剂制作PBS溶液,在3-4次冻融后进行离心,收集沉淀物制作悬浮液,并使用超声波雏鸡,制作琼扩抗原。采集待检鸡的血液,制作血清测定脑脊髓炎抗体。三是病料接种实验,收集病鸡鸡肠内容物,之后离心、浓缩,并为2-3日龄的健康雏鸡脑内注射脑脊髓炎病毒,每只注射量为0.1mL,10d后雏鸡便会出现运动障碍、头颈震颤、关节着地等症状。或者可以种鸡发病后孵蛋,若雏鸡2-10d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判断发病。四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病鸡血清中的AE抗体水平,此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大量血清样品,并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检测结果,适用于养鸡场快速检测AE抗体与评价AE抗体水平等情况。

六、症状鉴别

1、与新城疫鉴别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与新城疫均可导致病鸡出现非化脓脑炎变化,但新城疫会溶解神经细胞周边的染色质,消化道、内脏器官也会出现明显症状。而鸡脑脊髓炎会溶解神经细胞的中央染色质,且消化道与内脏器管没有明显病变。

2、与马立克氏病的鉴别

马立克氏病会导致病鸡内脏、皮肤均出现肿瘤,外周神经变粗,淋巴细胞浸润增生,但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的病变。而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会导致中枢神经的病变,外周神经不会发生病变,内脏、皮肤也不会出现肿瘤。

3、与维生素缺乏症的鉴别

首先是与维生素A缺乏症的鉴别,当雏鸡缺乏维生素A时,眼睑会肿胀,流出渗出物并粘连,严重时还会损伤眼球。其次是与维生素B1缺乏症的鉴别,雏鸡缺乏维生素B1时,病鸡会头颈扭曲,抬头望天,角度会出现反张,但在肌肉注射适量的维生素B1后,病鸡即可恢复。再次是与维生素B2缺乏症的鉴别,一般2周龄左右的雏鸡会缺乏维生素B2,病鸡卧地不起、臂神经与坐骨神经变软,会明显肿大。最后是与维生素E-硒缺乏症的鉴别,维生素E-硒缺乏症会导致病鸡大脑发生出血与水肿问题,形成血栓,骨骼肌与心肌也会发生凝固性坏死问题,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不会发生上述病变。

七、紧急防治

传染性脑脊髓炎属于病毒性的传染病,雏鸡持续发生症状,且呈现出周期性传播趋势,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一旦流行此病,应及时全部淘汰处理此批次的初级。紧急情况下,应利用甲醛溶液彻底喷雾消毒鸡舍,并交替使用0.2%次氯酸钠与0.2%过氧乙酸溶液带鸡喷雾消毒,之后全部淘汰原有鸡群。若养殖人员想挽回经济损失,可以选择康复鸡或免疫过鸡只产下的蛋,分离蛋黄与蛋清,利用生理盐水稀释蛋黄,为发病鸡只肌肉注射,避免疾病恶化。或者将板蓝根放入水中,根据每100只鸡15g的剂量,要求雏鸡在上下午饮用,连续用药5-7d,降低病死率。发生此病后,鸡只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其他细菌与病毒,此时还应根据0.2%比例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增强抵抗力。对于受威胁的鸡群,应在饮水中加入VC可溶性粉剂,或者为其口服维生素AD油、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混剂等,增强鸡群抵抗力。必要时还应将黄芪多糖加入饲料中,每100kg饲料添加100g,连续使用2-3d,进行疾病预防,减少鸡舍中发病鸡群的数量。

八、防控措施

1、提升雏鸡管理水平

为了避免外界带入病毒,应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根据实际需求挑选雏鸡,由根源上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期间应严格把控雏鸡的采购环节,避免在此病流行区域或曾发生过此病的区域引种,及时淘汰弱鸡,选购后还应做好检疫与隔离工作,确认健康后在混合饲料。自身孵化的雏鸡也应做好消毒管理,收集种蛋进行熏蒸消毒,杀灭表面的细菌、病毒,孵化期间也应全面消毒,保证雏鸡健康。比如应利用醛类消毒剂熏蒸,必要时将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至蛋壳表面,避免雏鸡出壳后感染。出壳后第一天,若出现神经症状,则代表种鸡感染,此时应及时净化。感染种鸡1个月内产出的蛋不得孵化。养殖期间应固定饲养员,不得随意更换,以免鸡群产生应激反应。为了降低消化道传播的几率,应为雏鸡购买专用全价开口料,保证无霉变、无污染。不同批次的雏鸡不得混合饲养,不同鸡舍的饲养人员也不得相互串舍,并加强疾病知识培训,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隔离,避免大面积传播。

2、加强养殖管理力度

首先应正确挑选雏鸡,选择健壮的雏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活泼健壮、羽毛光滑,保证此后的成活率。运输时应注意控制车厢温度,并减慢行驶速度,避免发生应激反应,降低抵抗力,诱发脑脊髓炎。当夏季运输时,尤其中午温度较高,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速,以免车内高温影响雏鸡,降低抵抗力。其次,应严格控制雏鸡的养殖环境,雏鸡出生后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2-34℃,每周递减1-2℃,当雏鸡为5-6周龄时,室内温度可以与室外温度大体相同,下降至20-22℃时,则可以停止控温,维持此温度。当雏鸡均匀分散,不大声尖叫,睡得安稳时,则代表鸡舍温度适宜。且还应严控鸡舍湿度,保持在62-68%,当湿度过大时应定期开窗通风;太过干燥时,应在鸡舍适量洒水。光线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决定自身抵抗能力,对此,养殖人员应为雏鸡提供合理光照,5日龄前每天24h给光,确保雏鸡尽快适应环境,3周龄后则采用自然光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调低室内的光照强度,提升雏鸡抵抗力,保证成活率。密度过大极易诱发传染性脑脊髓炎,因此应保持适度的雏鸡实验密度,肉鸡0-7周龄时,饲养密度为10-13只/m2,蛋鸡0-7周龄时,饲养密度为18-20只/m2。鸡舍内还应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传播脑脊髓炎病毒。最后,应定时定量饲喂雏鸡,出壳后24h内饮水,当天饲喂全价饲料,且做到少食多餐,第1周时每天饲喂6次,晚上增加1次,2-9周龄时,每天饲喂5次。饮水器应时刻保持干净,并定期消毒,为雏鸡提供干净饮水,保证雏鸡健康生长,提升抵抗力。同时,还应保证鸡饲料的规范性,养殖人员应结合雏鸡不同年龄饲喂相应的饲料,确保适口性强、营养均衡,为了满足提升抵抗力需求,还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种草药、蛋白质等,降低发病率。需要注意的是,存放的饲料应定期检查,避免发霉。

3、做好场内消毒工作

全面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细菌、病毒,避免疾病扩散。鸡脑脊髓炎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养殖人员应每日清理雏鸡粪便,集中运输至远离养殖区的地方发酵处理,通过生物热杀死病毒。若散养鸡则应定期打扫鸡舍地面,并喷洒1%的火碱溶液,雾化喷洒0.2%過流酸氢钾溶液,此种消毒剂的安全性较高、刺激性较小、使用成本低,适用于雏鸡消毒。雏鸡出栏后,应闭门熏蒸鸡舍,消毒剂使用福尔马林,或者在场门口消毒外来车辆与养殖人员,消毒车辆时应重点消毒车外体与轮胎表面,司乘人员也应经过专门的消毒通道,利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消毒60s以上。免疫注射时,应消毒针头,避免通过血液传播病毒。饲养人员与兽医进入鸡舍时,应更换衣物与胶鞋,出舍后在缓冲间利用紫外灯照射衣物,为胶鞋喷洒碘伏,全面杀菌消毒,外来人员不得进入鸡舍。

4、科学接种疫苗

鸡脑脊髓炎具备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两种免疫方法,其中弱毒疫苗保留一定毒力,接种后可以刺激雏鸡产生免疫反应,具备良好的细胞免疫效果,但由于疫苗中的病毒并未完全杀灭,因此存在一定毒力,需要采用口服饮水、滴鼻点眼等免疫方式。灭火疫苗使用化学方法全部杀灭病毒,没有毒力,安全性较高,但免疫后会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因此应对8-10周龄的雏鸡采用滴鼻点眼的免疫方法,稀释疫苗后根据说明书滴1-2滴,而18-20周龄的雏鸡则采用肌肉注射或饮水方式免疫,接种疫苗后的保护期限多于9个月,种鸡体内的抗体也会传递给雏鸡,可以保护雏鸡至2月龄。产蛋鸡开产前应加强免疫,一般在90-100日龄时注射免疫药物,避免产蛋期遭受病毒传染。为了保证免疫效果,接种疫苗前后3d内不得使用抑制类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不得饲喂发霉饲料,以免破坏鸡只免疫系统。

5、果断淘汰患病鸡只

当种鸡生病期间依然坚持产蛋时,则会感染雏鸡,并将患病雏鸡销售至多个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脑脊髓炎较为少见,以致兽医容易误诊,前期治疗效果不佳,尤其危害最大的鸡群便是雏鸡,即便康复也会侵害神经系统,后期出现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低下等问题,降低饲养价值。蛋鸡雏鸡即便外观正常,也会产生视力障碍,无法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蛋性能。对此,当发现明显症状的病鸡时,养殖人员应果断淘汰,降低经济损失。

随着鸡群养殖规模的扩大,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增大了防控压力,尤其是脑脊髓炎等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旦流行会导致大量鸡群发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应强化调查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确定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做好疫苗接种等预防工作。同时,还应采用新型养殖模式,调整养殖方案,做好鸡舍温湿度、光照、通风、消毒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雏鸡群的健康生长。当养殖人员发现病例后,应及时切断病原传播渠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缩小感染范围。

(作者单位:266600山东省莱西市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脊髓炎病鸡雏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优选雏鸡四法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