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龙虾常见病害及科学预防治疗措施的总结分析

2024-03-21刘瑞忠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全池小龙虾水体

刘瑞忠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27

小龙虾还可将其称为红螯虾、克氏原螯虾、淡水小龙虾等,外形与虾相似有坚硬的甲壳,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淡水螯虾。小龙虾并非我国特有物种,最初产自于北美洲,在我国属于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具有广泛的食性,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和适应力,无论在湖泊還是河流都能大量繁殖。后来人们发现小龙虾属于一种美味,凭借其鲜美口感开始逐渐被大量食用,数量也因此得到一定控制,甚至随着应用量不断增多,还呈现出供不应求发展趋势,目前小龙虾养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随着养殖产量和密度不断攀升,病害问题也随之而来,导致养殖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小龙虾产量和品质,在实际养殖期间,针对常见病害及相关防控措施加强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小龙虾发病原因

1、养殖密度不合理

在小龙虾的养殖中,养殖密度会直接决定小龙虾是否能够健康生长。如果密度过高,会导致小龙虾之间过分争夺生存空间,从而产生自相残杀现象,而且在高密度养殖下,还会产生大量排泄物、残饵,从而使养殖水质变差,降低了溶解氧,也会减弱虾的抗病能力。小龙虾疾病的发生,也可能因为投饲不当造成。如果没有充足投喂饲料,就无法对小龙虾能量需求、繁殖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其生长缓慢,并出现免疫力降低、营养不良的情况。在过量投喂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清理残饵,会使水质逐渐恶化,有大量病菌快速繁殖,最后导致小龙虾发病。

2、养殖环境恶劣

小龙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对养殖环境快速适应,但如果养殖水体的pH值不稳定、环境中有害物质超标、溶解氧不稳定或偏低,这些都会对小龙虾生长造成影响。如果养殖环境恶化,也会因此大量繁殖寄生虫、病毒、细菌,从而发生各类疾病。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池塘的泥底腐殖质含量逐渐增加,如果无法及时消毒处理,就会有大量病原菌繁殖,从而引发各类疾病。

3、种质资源退化

直到目前为止,小龙虾的野生资源量在逐渐减少,整个种群自我修复能力也在快速降低,呈现出了种质资源退化的现象。另外,很多养殖户在进行饲养时,会采用“自繁自育、抓大留小”的模式进行养殖,导致小龙虾逆向选育,从而使种质资源逐渐退化。没有优质的种植,很难从根本上将养殖成活率提高,并出现规模小等问题,小龙虾自身没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很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二、小龙虾常见病害防治

1、白斑综合征

在小龙虾养殖中,此疾病比较常见,主要由WSSV感染而引发,每年在5月左右会出现大规模暴发,所以这种疾病还有“五月瘟”的称呼,在进行饲养期间,也要作为主要病害进行防治。疾病的最初阶段,会导致小龙虾的全身溃烂,其肢体残缺不全或坏死,也会有壳膜分离的问题,有淡黄色积水出现在头胸甲中,通过对其进行解剖,可发现肠道、胃中没有食物残渣,肝胰腺也会有明显的肿大。在疾病不断发展下,病虾会有行动迟缓、双螯下垂、蛰伏在稻田底部、身体虚弱等现象。感染时间达到7天左右,病虾会在塘口中大量死亡。现如今进行诊疗时,只能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小龙虾是否具有白斑综合征进行鉴定,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够治疗,所以只能加强此疾病预防。

进行预防时,需对塘口水质定期监测,养殖水也要及时更换,对水质环境进行保证。在全池中使用0.3~0.5mL/m3聚碘溶液定期进行泼洒。每年的春季期间,使用抗病毒的中草药饲料进行投喂,以此将其抗病能力提高,让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2、固着纤毛虫病

固着类纤毛虫主要可分为累枝虫、杯体虫,在虫体的结构上比较相似,表现为倒钟状且体纤毛不足,纤毛只存在于体前端口围盘边缘。虫体通过帚胚、柄,在水生生物体表、水底基质附着,将水中有机颗粒、细菌、微小浮游生物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

这种虫的营养来源虽然不是附着体,但会对小龙虾成体、幼体产生严重危害。这种病害一般较多出现在水色过浓、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特别在青苔、水草大量腐烂死亡后发生率更高。这种病害会对小龙虾鳃部、体表造成感染,固着类纤毛虫在小龙虾的幼体时期,会在尾扇、头胸甲附肢基部附着。成体时期会在头胸甲附肢上、鳃部附着。这种疾病一般和有机碎屑、单细胞藻类、丝状细菌同时存在,其表面的绒毛状物质主要为灰黑色,可以将其作为疾病的诊断症状。当小龙虾的鳃部受到寄生后,会对其产生刺激并分泌黏液,对鳃部的气体交换造成阻碍,最后导致小龙虾缺氧,出现上岸、爬草的行为。情况比较严重的个体,还会停止摄食最后死亡。对此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按照其症状确定,也可将体表的绒毛状物刮取下来,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按照虫体的形态学结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在疾病的预防中,可从多个方面着手展开。首先,做好清塘和消毒。实际进行养殖前,要将清塘、晒塘工作做好。底质必须对其充分暴晒,时间维持30天左右,直到出现龟裂为止,裂缝的宽度一般为2~3cm。完成晒塘后工作后,可利用50~75kg/667m2的生石灰干法清塘。养殖期间要按照10~15天的间隔,按照5kg/667m2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这样不但可以将病原杀灭,还可对水体的pH值进行调节,确保底质疏松,提供充足的碳源、钙源促进藻类生长。其次,做好水草管理。很多养殖人员在养殖前期,会利用药物清除野杂或青苔,但药物的残留会使水草的长势变差。如果处于夏季,在高温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量水草逐渐下沉腐烂,长期的水体浑浊会减弱藻类光合作用,底部出现严重的缺氧,导致后期固着类纤毛虫爆发率提高。实际进行水草种植管理时,可选择伊乐藻、轮叶黑藻,控制50%的种植面积,将水体光合作用、净化能力增强,同时将溶解氧含量提高。为了提高预防效果,还要强化投喂,对小龙虾苗的放养密度进行严格控制,如果为稻田养虾,20~30kg/667m2,如果为池塘精养,密度要保证<40kg/667m2。实际养殖期间,不但要选择优质饵料、饲料进行投喂,还需定期做好补钙工作,对蜕壳生长进行促进。定期换水也要作为重点关注,换水的间隔为10~14天,每次换1/3的水即可。确保水体没有过高的有机质含量,保证水质清新,这样可避免固着类纤毛虫充足地获取营养,其繁殖、生长会遭受严重抑制,最后导致其死亡。

这种疾病在早期时,通过肉眼很难发现症状,或者只有少部分虫体寄生,并不会产生严重危害,在进行防控时,需要重视底部环境改善,将有机质累积量减少。利用苯扎溴铵溶液对虾体的污物进行清除。全池泼洒黄芪多糖、维生素等免疫增强剂,确保小龙虾可以增强体质,对其蜕壳生长进行促进。但如果虾体有大量虫体寄生,对其生理状态、正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就要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在疾病的治疗中,首先,加强农业不仅可溶解类脂,还能够凝固蛋白质,和蛋白质的氨基酸充分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此溶液不但消毒作用显著,还有较强的杀虫能力。针对此类病害进行治疗时,可在全池泼洒40%甲醛溶液,按照25mL/m3对用药量进行控制。用药的24小时左右后,需要大量进行换水,避免小龙虾受到药物的持续损伤,减少药害问题出现。其次,硫酸锌粉。此药物用量一般控制在700mg/m3,通过1000~3000倍水进行稀释,然后在养殖水体中进行均匀泼洒。锌离子在水体中不但能够和寄生虫细胞内蛋白质结合产生蛋白盐,还可以和细胞酶巯基结合,使细胞酶逐渐失活,这样可有效实现灭杀的目的。在各类杀虫剂中,硫酸锌是一种重金属类型,所以在使用时有很多注意事项。

3、细菌性肠炎

这种病害是因为遭受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小龙虾被病原菌入侵后,在其肠道、胃中细菌会大量增殖,导致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受到损坏,从而出现肠道相关炎症。遭受感染后,虾体会逐渐衰弱,游动也会变得缓慢,对其进行解剖,可发现肠道发红变粗,有黄色脓状物或液体从肠内流出,在肠内并无食物。肝脏部位颜色发白,肝小叶会出现萎缩症状。此疾病在放苗前期经常出现,特别阴雨天的环境下,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进行防治时,要使用生石灰在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确保病原体能够充分消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还要及时改良水质,使用生物制剂调节,避免大量累及腐殖质。实际饲养期间,将活菌微生态制剂定期添加在饲料中,让虾的免疫力提高,同时对有益菌繁殖进行促进,减少疾病造成的影响。病虾进行治疗时,要将胆汁酸添加在饲料中保肝护肠,还要连续4~5天使用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内服,这样会缓解症状,在此基础上及时换水,并充分消毒杀菌。

4、烂尾病和烂鳃病

这种疾病主要由细菌性病原导致,遭受感染的初期阶段,尾部会有水疮形成,随着疾病不断发展,会快速扩大溃烂面积,整个尾部在严重时都会腐蚀溃烂,甚至还可能发生须足断裂情况。这种疾病在每年春天,水温逐渐升高期间容易暴发,随着水温不断升高,其感染率也会明显增加。在此疾病的防治中,进行虾苗投放和捕捞操作时,需要保证动作轻缓,对虾苗进行运输时,要将运输密度降低,避免虾体受到损伤,如果出现损伤后,需及时通过0.2mg/L亚甲基蓝进行消毒,也可使用0.4%~0.5%食盐水消毒。虾苗下塘后要确保规格统一,进行饲喂时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避免彼此之间相互蚕食。小龙虾在发病后,可使用7~9g/m3生石灰,或15~20g/m3茶粕全池泼洒消毒。

对于烂鳃病来说,主要因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引起,在小龙虾的腮上,会有大量细菌附着,对其血液流通造成影响。患病个体的腮部,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就会发生呼吸困难,行动也会逐漸迟缓,并伴有食欲不振情况。随着疾病不断加重,鳃丝会逐渐发黑腐烂,最后导致个体死亡。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这种疾病通常会在春季流行,无论幼虾还是成虾,都可能受到疾病感染,感染后有30%~40%的死亡率。在防治工作中,要将水体内残饵及时清除干净,还要将水质监测加强。如果水质不达标要及时注入新水,水体ρ(溶解氧)确保≥5mg/L。选择0.5%~1%鳃病灵添加到饲料中,连续7天的喂食,这样可确保病虾快速痊愈。或者在全池泼洒0.2mg/L二溴海因,连续干预2天即可。

5、黑鳃病和瘟疫病

无论黑鳃病还是瘟疫病,都属于真菌性疾病。对于黑腮病来说,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导致,所以还可将其称为镰刀菌病害。在每年6~7月属于疾病流行高峰期,体质量大于10g的小龙虾感染率较高。遭受疾病感染后,病虾腮部会有黑色病斑产生,随着腮部萎缩有大量黏液分泌出来,局部也会逐渐腐烂并延迟脱壳。患病个体经常浮出到水面,并停靠在岸边或依附水草,整个活动比较迟钝缓慢,会因为缺氧、无法退壳而最终死亡。疾病防治中,要重视水体内残食的清理,塘内的水定期更换,确保水体足够清新,每次换水只需将其中1/5换掉即可。池塘的死虾病虾要及时捞出,利用20~25mg/L生石灰定期进行消毒。有患病个体的池塘,需全池泼洒2mg/m3漂白粉2~3天。每天使用2%~3%盐水浸洗病虾2~3次,清洗时间为5min,还要选择维生素C复合型饲料进行投喂。

瘟疫病也属于真菌性病害,同时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丝囊霉菌为主要病原。当小龙虾受到感染的初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外观症状,随着疾病逐渐发展,在病虾腹腔的两侧虾壳薄弱处,可以观察到肌肉组织有褐色或黑色斑点,有大量真菌丝附着在附肢关节处。情况较为严重时,发病个体会逐渐瘫痪,在出现死亡后,大部分的腹部都朝上。此疾病具有极高的治疗难度,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高效的治疗措施,所以主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疾病预防时,要将水质监测工作加强,确保水体有足够的透明度,还要对饵料品质进行保证,避免遭受病原污染。当发现小龙虾可能被感染后,要及时展开无害化处理,养殖所用设备和水体,以及相关物品都要严格消毒。疾病发生后,可以按照亩的面积,使用250g二氧化氯化水泼洒,并将土霉素拌入到饲料中投喂,应用量为1g土霉素加1kg饲料。

6、聚缩虫病和纤毛虫病

聚缩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此疾病的产生和水草根部腐烂、水体内剩余饵料量过大等因素有关。水草腐烂和饵料剩余,都会造成环境内有机物富集,这样聚缩虫就会获得优异的繁殖场所。遭受疾病侵害后,会有絮状白毛覆盖在虾体表面,整个病虾比较瘦小,而且会伴随营养不良现象,其肠道中无食,游动起来比较缓慢,也有很多个体不活动沉入水底。这种疾病感染较快,实际生长周期内都可能受到感染,以幼虾时期感染率最高。在防治工作中,需要将清塘消杀工作在放养前完成,定期进行换水。当处于高温时期时,及时清理水体内腐烂的水草和残饵。小龙虾如果已经被感染,要利用0.5~1.0mg/L新洁尔灭浸泡10~15min。

对于纤毛虫病来说,和聚缩虫病同样都属于寄生虫病,这种疾病的产生,与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当虾体有大量纤毛虫寄生时,小龙虾会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同时伴有食欲衰退情况,小龙虾的附肢、腮部、体表都可能被寄生,并出现灰黑色绒毛状物质,用水难以将其彻底清洗干净。在疾病的防治中,池塘要在虾苗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清塘,或者进行彻底的暴晒。放养密度要严格控制,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更换,确保水质始终优良。在受到疾病侵扰后,使用3%~5%食盐水对小龙虾进行浸洗,连续操作3~5天。或者在全池泼洒0.5~0.7mg/L硫酸铜,也可以利用25~30mg/L甲醛溶液,对小龙虾浸洗2~3次。每次操作时间为4~6h。

小龙虾在人们生活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食品,按照不同的方法烹饪会有不同的口味,所以广受人们追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小龙虾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小龙虾养殖中。但在实际养殖前,也会受到病害等问题影响,如果无法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小龙虾品质,降低养殖效益。所以,在实际饲养期间,需针对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害发生实际展开针对性防控,以此将病害危害减轻,促进小龙虾顺利生长,提高养殖者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071800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全池小龙虾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小龙虾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小龙虾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