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东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应用

2024-03-21欧阳传德张可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天敌小麦病虫害

欧阳传德 张可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20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绿色防控已经成为小麦种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绿色防控在小麦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比于传统农药防治方法,绿色防控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小麦质量和安全性。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还有一些新型的绿色防控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包括基因编辑、遗传育种等,将进一步推动小麦绿色防控的发展。然而,要实现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全面发展,还需要从政策、技术和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支持和推动。政府应当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需要加强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多高效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种植户则需要增强绿色防控意识,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实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如东县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希望对更好的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小麦种植结构调整有一定帮助。

一、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内容和应用的意义

1、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显著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控等方法,减少或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病虫害控制,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也降低了小麦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开展绿色防控过程中注重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利用,促进自然界中的天敌和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形成良性循环,阻断了病虫害的自然传播链条。这有助于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虽然绿色防控技术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绿色防控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维护农产品安全

绿色防控技术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安全可靠。化学农药可能会残留在小麦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而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的是天然产物、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保证了小麦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绿色防控技术注重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引进具有抗性的外来品种,增强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此外,绿色防控技术还可以通过土壤调理、合理施肥等措施,改善小麦生长环境,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免疫力。

二、如东县小麦常见病蟲害的发病特点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生产具有很大危害。小麦赤霉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病原菌以菌丝体、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萌发并侵染小麦植株。赤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管理因素和品种抗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有关。通常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真菌繁殖和侵染的速度更快。一些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性,能够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赤霉病主要侵害小麦植株的穗部,也可侵染幼苗、茎基部、秆部等部位。苗腐首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腐烂,严重时导致小麦植株死亡。湿度大时,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穗腐多发生在小麦扬花时,病发时水浸状浅褐色斑会扩大到整个小穗,致使小穗枯黄。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随后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会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可发生在自小麦出苗后的任何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可使小麦植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由水渍状褪绿斑扩展为红褐色形斑或向茎内扩展。严重时会造成小麦枯黄,甚至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主要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这种真菌属于子囊菌门,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只在活体宿主上生长和繁殖。其特征包括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的粉状孢子堆,主要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通过产生分生孢子来传播。在一些地区,该真菌还可以形成性孢子(子囊孢子),有助于其在不利条件下的生存。白粉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风带动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非常轻,可以在风中长距离传播。此外,种子、病残体以及作物残留物上的真菌也可以作为病原体的传播来源。畜牧活动和农业机械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传播病原体。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5-22℃为最适温度。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但该病菌不需要自由水滴。小麦白粉病通常发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特别是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幼嫩的组织更容易被侵染。初期在叶片或其它绿色部位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白色粉状覆盖物,即真菌的孢子堆。 随着病情的发展,覆盖物变厚,可能覆盖整个叶面或茎秆。受感染的叶片最终可能变黄并枯死,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降低。在严重的情况下,穗部也会被感染,直接影响籽粒的形成和灌浆。

3、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分为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两种。有翅胎生雌蚜,翅透明,体黑褐色;无翅胎生雌蚜,无翅,体暗褐色。若早外表与成虫相似,体无翅,淡黄色。不同种类的麦蚜生活史略有差异。禾谷缢管蚜冬季以卵在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后侵人麦田或为害禾本科杂草。长管蚜及二叉蚜终年在麦田与杂草上寄生,一般每年繁殖10-20代,以成、若蚜或卵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过冬。过冬时期多栖息在麦丛基部或土缝中,越冬卵一般于返青后孵化。每年秋季小麦一出苗,上述麦蚜便自田外飞人麦田繁殖为害,形成各自的越冬群体,到次年抽穗前则往往达到猖獗发生阶段。麦蚜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缩,花蕾萎缩或畸形,严重时植株死亡。

4、小麦灰飞虱

小麦灰飞虱体长(连翅)雄虫3.5mm,雌虫4.0mm;短翅型体雄虫2.3mm,雌虫2.5mm。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灰飞虱在我国的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在江浙,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长江中、下游5~6代。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麦田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卵多产在麦田茎秆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小麦灰飞虱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缩,花蕾萎缩或畸形,严重时植株死亡。同时,小麦灰飞虱的排泄物还能引起烟煤病。

三、如东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1、农业防治技术

①选择高抗品种

在选择高抗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结合品种的抗病虫性、适应性、产量潜力、品质、抗逆性、适配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适宜的高抗品种。同时,还需注意品种的轮换种植,以降低病虫害对单一品种的依赖性,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在如东县推广应用较好的高抗小麦品种主要有扬麦20、扬麦16、扬麦23、镇麦10号、扬麦25等几种。

②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种植地的翻耕整地时机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或春季小麦播种前进行。秋季翻耕整地有利于土壤风化,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春季翻耕整地则有利于小麦出苗整齐,促进幼苗生长。根据土壤肥力、质地和作物需求,翻耕深度一般在20-30cm为宜。过浅的翻耕不利于土壤疏松和作物根系生长,过深的翻耕则浪费时间和成本。可采用深翻耕(犁耕)和浅旋耕两种方式。深翻耕有利于土壤疏松,但速度较慢,容易造成土壤水分流失。浅旋耕速度快,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小,但土壤疏松程度有限。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耕方式。要求翻耕后的土地平整、松软、无大块土壤和杂物,以利于播种和出苗。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预期产量,确定合适的底肥施入量。一般而言,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2000kg,氮肥(N)8-10kg,磷肥(P2O5)5.3-13.3kg,钾肥(K2O)5.3-13.3kg。底肥可以结合翻耕整地进行,将肥料均匀撒在地面,然后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也可在翻耕整地后,将肥料均匀撒在地表,再进行浅旋耕,使肥料与土壤混合。

③推广轮作间作

小麦轮作或间作种植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作物需求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轮作种植模式之下,小麦可以和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与水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和豆科作物轮作,如小麦与大豆、花生、豌豆等豆科作物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氮素来源。或者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如小麦与白菜、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间做种植模式之下,可以实施垂直间作如小麦与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或者水平间作如小麦与蔬菜、药材等矮秆作物间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④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小麦栽培管理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采集时,应确保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包括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结合小麦需肥特点和目标产量,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施肥方案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施肥量、施肥比例和施肥时间。按照制定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操作,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基肥一般在播种前进行,追肥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进行,叶面肥在小麦生长后期进行。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品牌,遵循肥料使用技术规范,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当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作物损害。在施肥后,对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进行监测,以便调整施肥方案和优化施肥技术。对施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施肥技术水平。

2、物理防治技术

①杀虫灯防治技术

根据小麦田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虫灯类型,如普通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在小麦田中设置杀虫灯,一般建议安装在田间的四周或中央,高度以高于小麦植株顶端30-50cm为佳,以免植株遮光,影响诱虫效果。根据不同病虫害的趋光性,设置合适的诱虫光源,如紫外线、蓝光等。合理设置杀虫灯的开关时间,一般建议在夜间开启,白天关闭。每周检查杀虫灯的工作状态,如光源是否正常、电网是否完好等,确保杀虫灯的正常运行。

②粘虫板防治技术

粘虫板的种类主要包括黄板和蓝板。黄板主要针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具有黄色趋性的害虫。蓝板主要针对具有蓝色趋性的害虫,如潜叶蝇、盲蟓等。建议在小麦田中设置20-30块粘虫板,具体数量可根据田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害虫种类和粘虫板的诱捕效果进行调整。粘虫板的高度一般建议设置在高于小麦植株顶端30-50cm的位置,以避免植株遮光,影响诱虫效果。更换频率取决于粘虫板的饱和程度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般建议在粘虫板饱和或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进行更换,以保证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技术

①释放害虫天敌

害虫天敌防治小麦病虫害的种类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捕食螨、捕食性瓢虫、草蛉等,主要针对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寄生性天敌如寄生性蚜螨、寄生性蝇类等,主要针对蚜虫、叶螨等害虫。可以通过购买已培育好的天敌生物,在小麦田内进行释放。捕食性天敌的释放量一般为每亩1000-5000头,寄生性天敌的释放量一般为每亩10000-20000头,具体释放量可根据天敌生物的种类、小麦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害虫种类和天敌生物的防治效果进行调整。释放频率取决于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天敌生物的防治效果。一般建议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高峰期进行释放,以保证防治效果。

②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了细菌性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激素类农药,昆虫病原线虫类农药,昆虫病毒类农药。细菌性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荧光假单胞菌等,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田的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每亩200-300mL,兑水量为30-50kg。抗生素類农药如阿维霉素、中生霉素等,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田的病害和部分害虫,每亩100-200g,兑水量为30-50kg。昆虫激素类农药如灭幼脲、虫酰肼等,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田的害虫,每亩20-40g,兑水量为30-50kg。昆虫病原线虫类农药如斯氏线虫、颗粒线虫等,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田的线虫类害虫,每亩50-100mL,兑水量为30-50kg。昆虫病毒类农药如农杆菌病毒、杆状病毒等,主要用于防治传播病毒病的害虫,每亩200-300mL,兑水量为30-50kg。生物农药建议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高峰期进行施药,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连续施药2-3次。

4、化学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推荐使用丙硫菌唑每亩200-300g,或者戊唑醇每亩100-200g。防治小麦白粉病推荐使用嘧菌酯,每亩100-200g,吡唑嘧菌酯每亩100-200g。防治小麦蚜虫推荐应用啶虫脒每亩100-200g,吡虫啉每亩100-200g。防治小麦灰飞虱可以使用噻嗪酮每亩100-200g,吡丙醚每亩100-200g。上述药物兑水量为30-50kg,每隔7-14天进行一次,必要时连续施药2-3次。

综上所述,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传统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药物为主,由于存在不规范的药物使用行为,导致小麦病虫害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以及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更好推动小麦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和防治模式,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和技术指导,推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不断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226400 江苏省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6400 江苏省如东县残疾人联合会)

猜你喜欢

天敌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哭娃小麦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