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四个自信”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实践与探讨

2024-03-21梁艳杨再兴王皓樊笑霞周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诊断学医学生

梁艳 杨再兴 王皓 樊笑霞 周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2],而“四个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和核心,是其科学内涵[3]。“四个自信”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本校结合实验诊断学课程特点,在实验诊断学课程中增强医学生的“四个自信”,无疑对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创新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坚定“四个自信”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意义

1.1 《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

《实验诊断学》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预后和健康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结果的学科,是每名医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长期偏重于以教材为基础,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如何开具检验项目,更要培养临床思维,锻炼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5],培养这些精神,离不开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另一方面,医学生在课堂上若只被动接受实验诊断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理想信念的树立,就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医生。课程思政教育为解决医学生的信仰危机和发展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效途径。

1.2 “课程思政”和“四个自信”概述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于高校各专业课教学中,把“四个自信”这一“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提升“四个自信”为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教学活动[3]。“四个自信”既重视知识传授,又注重价值引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6]。具体目标包括:(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引导学生辩证、发展和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5)加强科学严谨的学风建设[7]。因此,有必要且应着力加强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和“四个自信”的建设[8]。

1.3 坚定“四个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急诊医学[9]、临床输血学[10]、药理学[1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12]、医学生理学[13]、医学免疫学[14]等医学教育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验诊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尚待积极探索。立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实验诊断学课程教育要突破专业化的知识传递模式,丰富教学内涵,进行以专业教学活动为前提,增强“四个自信”的思想引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坚定“四个自信”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

在实验诊断学专业课程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为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实验诊断学课程中融入“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

2.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即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坚信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5]。

为何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呢?以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增殖病的实验诊断内容为例,笔者常向学生提起甘为人梯的一代名师——孔宪涛教授。孔教授是我国一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是实验诊断学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引领我国临床免疫学的发展,尤其在免疫球蛋白分子病和肝硬化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在国内首次发现5 种免疫球蛋白分子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十余项奖项。“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安定和平的环境,就不可能潜心做科研,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生于20 世纪30 年代的孔教授曾经教导学生,“免疫有何难,敢于顶峰攀。科学加苦干,十年定破关。”笔者在课堂上把孔教授的“自信”教给学生,使学生将自身人生发展与践行“道路自信”相结合,深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应当成为一个爱国者的应有心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社会稳定,才能静下心来做科研,攻克难关,创造奇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新时代检验医学领域尚红院士、杨正林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经历感悟,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并产生情感共鸣。

2.2 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自信;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自信;是引导青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身成长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的实践性、辩证性、普遍联系性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知识点,启迪学生科学逻辑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自信。比如,在讲解胸腹水的细菌培养时,笔者会提到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线工作的周庭银教授的发明专利——胸腹水培养瓶的问世故事,它是一种含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有凹槽的“香水瓶”,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比常规的细菌培养时间缩短1 d,已临床转化应用多年。每次听到周教授关于临床转化应用的鲜活故事和奇思妙想,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这将有助于牢固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思想,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创造发明并非遥不可及,从而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将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可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等。在讲解免疫学检验知识时,教师会提到正向和负向调控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作用和检测;讲解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实验诊断时会应用辩证性思维,帮助学生全面、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将这种全局观自觉应用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讲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出现时,首先介绍1928 年英国著名细菌学家、医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青霉素,为传染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诱导出现了产青霉素酶的细菌,为了治疗这类对青霉素耐药的细菌,科学家发明了甲氧西林等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可好景不长,由于甲氧西林等药物的广泛使用,诱导出现了MRSA,科学家不得不研制出万古霉素等药物,最后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MRSA。如此纵向梳理,环环相扣,脉络清晰,易于让学生了解MRSA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潜移默化地养成运用联系发展的哲学理论看问题的思考习惯。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通过实现理论自信进教材、进教学大纲、进讲稿、进课件、进网络教学平台、进课堂[16]的方式,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得以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自觉运用。

2.3 坚定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7]在该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检验医学取得飞速发展,从手工操作获取简单指标的作坊式检验,逐步发展至自动化、信息化实验室,如今正大跨步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新时代[18]。在讲解检验医学发展历程的专业知识时,教师通过对新仪器、新检测项目和新检测技术等的介绍,让学生切实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切实感受10 余年来中国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检验医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增强学生对守正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制度内涵的理解和自信。

2.4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强烈的自豪感,对文明发展史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是民族进步的标志。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19]。

课程以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技术的应用为例,通过展示《和平方舟》《红海行动》等军事题材影片和航母视频片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大国工程”中更好地选择检验技术。影片具有直观性、震撼性和感染性,使学生直观感受最新检验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培养医学生自强不息、怀揣梦想、勇于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提高他们对检验专业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树立“工程报国”及“科学报国”的志向。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教师以讲解病毒检验内容为例,提到“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一诺贝尔奖成果时,可以启迪学生思考病原体除引起感染性疾病以外,还与很多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多关注疾病病因学研究,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找到疾病病因,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朱熹的名言会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3 坚定“四个自信”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评价

教师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中除注重讲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创新性的“课程思政”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可以纳入学生的满意度、获得感、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四个自信”是否有所增强等因素以及学生对思政教学方式的评价和建议等,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促进教学相长,以检验“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综上所述,本文对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四个自信”元素进行初步探索,努力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尝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中的意义也将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而日益凸显,将使医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知,增强医学生的高度认同感和投身于社会建设的自豪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积极转化为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动力,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潜能,着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和有担当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诊断学医学生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