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腰椎真空现象CT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4-03-20闫少凯

临床医学前沿(OA) 2024年1期
关键词:椎间盘

闫少凯

摘 要|目的:脊椎退变椎间盘真空现象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腰椎,探讨椎间盘真空现象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椎间盘真空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12~S1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病变的椎间盘、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相邻椎间盘膨出韧带钙化等。结果:真空现象发生率最高的椎间盘为L5~S1,并伴有椎间隙变窄、椎体压缩等改变。结论:椎间盘真空现象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椎间盘真空现象CT表现对椎间盘退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椎间盘;真空现象;椎体压缩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脊椎真空现象指在脊柱的各个解剖结构如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甚至椎管内的气体积聚,主要是氮气,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明亮透光影,以腰椎节段最为常见,既可表现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下腰椎,还可表现为影响椎间盘和临近椎体的其他病变,如椎体骨髓炎、schmorl结节生成、强直性脊柱关节畸形、伴有骨坏死的椎体塌陷的气体积聚。椎间盘真空现象X线平片多表现为横行线状气体密度影高约1~3mm,少数呈类圆形。过伸位或牵拉椎体时,气体影增大,屈曲位变小,甚至消失。CT横断面像上表现为圆点状、细线状及新月状积气,在MRI上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上较低的信号。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5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T诊断椎间盘真空现象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5例椎间盘真空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其中,男47例,女58例;年龄26~94岁,平均(62.8±12.8)岁。

1.2 CT检查

选择美国通用64排CT机、东芝16排螺旋CT机。首先对患者的定位片予以合理确定,层间距设为3mm,层厚设定为3mm,倾斜角设定为范围±30,矩阵为512×512;确保椎间隙中心线与扫描層面处于平行状态,常规扫描腰椎L3/4至L5/S1之间的3个椎间隙,4层扫描一个间隙,最后通过软组织窗、骨窗予以观察。

1.3 观察指标

真空变性椎体及是否伴有韧带钙化、椎间盘膨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间盘真空变性累及节段

105例椎间盘真空变性患者中,累及单个椎间盘49例,以L5~S1最为常见;累及多个椎间盘56例。在L5~S1各椎间盘均可出现椎间盘真空变性,其中以L5~S1最为常见,80.9%(85/105)的患者检出L5~S1椎间盘真空变性;L3~L4椎间盘真空变性相对较少,仅18.1%(19/105)的患者可检出。

2.2 伴随疾病

2%(101/105)的椎间盘真空变性患者伴随临近椎间盘膨出、黄韧带和后纵韧带的点状钙化影等,甚至发生脊柱侧弯等伴随改变。

3 讨论

脊椎真空现象普遍认为是由椎间盘退变引起,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进展,髓核脱水干燥,在髓核和纤维环出现特征性的小圆或者线性裂隙,由于缺少水的流入,这些空间形成负压,周围细胞间隙的气体注入裂隙中形成脊椎真空。真空现象已经被报道70余年,DR检测真空现象发生率为1%~3%,老年人中发生率可升至20%;发生率也随体位改变而变化,腰椎侧位片的敏感度可以从脊柱屈曲位的20%升至中立位的73%、过伸位的100%,真空现象的定位和临床表现可以作为判断脊柱病变的精确指标。真空现象或单独出现或伴有其他椎间盘、椎体病变出现,临床上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诊断。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逐步成熟,大量影像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椎间盘真空现象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腰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阶段,同时伴随其他相邻椎体和椎间盘的改变。通常认为真空现象是椎间盘退变的最后阶段,但是营养物质仍能够通过弥散形式进入这些裂隙,有研究报道在这些裂隙里有水分注入,并且这部分椎间盘能够促进大分子的转运。有学者证实髓核在纤维环内是可移动的,椎间盘楔形变与髓核的移行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楔形变的椎间隙内凸侧为移动后的髓核,凹侧为髓核移动后留下的间隙,凸凹侧椎间内容物及其刚度的差异会加重椎间盘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脊柱阶段性不对称负荷,进一步加重椎间盘楔形变,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呈多阶段由下向上发展,下位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负荷较上位腰椎间盘大,L5~S1椎间盘受应力较大,并且此椎间隙与水平倾角较大。在各方向应力改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椎间盘膨出、突出多发生在L3~S1椎间盘,与本研究观察到的脊柱真空变性好发于L5~S1相符。

真空现象可发生在上椎体的下表面、下椎体的上表面或者椎间盘正中,以椎间盘正中最多见。由于脊椎退变复合会影响椎间盘的应力分配,因此椎间盘真空现象常在塌陷椎体临近位置出现。椎间盘退变程度可由Pfirrmann分级量化,但对真空椎间盘而言,髓核严重脱水,绝大部分椎间盘退变分级在Ⅲ以上,失去了分级的意义。椎间盘高度降低和真空现象是椎间盘严重退变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发生真空现象的髓核组织严重脱水,刚性降低,不能维持椎间高度从而出现间隙变窄。椎间高度的改变导致阶段性应力传导的重新分布,小关节在人体屈伸活动时将承受更多的应力,其退变加速加重椎间不稳,使椎间盘的活动度增加,在承受重力同时还要承受水平位的剪切力,纤维环收到牵拉和撕裂可促使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发生。

真空现象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因此真空现象的研究对椎间盘退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 结束语

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有研究证实,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EC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诊断性刮宫病检是诊断EC的可靠方法,但对早期或病灶位于宫角的患者,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Algire于1945年首次提出“肿瘤血管形成”概念,认为肿瘤生存、转移均依赖血管生成。另有研究证实EC病灶的血流信号丰富,且新生血管较多。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腹部及妇科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可重复及动态监测的优点,并能检测到肿瘤内部的血流变化。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瘤内部血流灌注状态,完整显示血管床或血管树,显示信号动态范围广,并能同时显示高速及低速血流,更有利于区别病灶性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EC组PSV、EDV、RI、PI均低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VI、VFI则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增生组PSV、EDV、RI、PI均低于对照组(p<0.05),VI、VFI则高于对照组(p<0.05)。EC病灶內部及周边血流的流速较快,可探及较多絮乱的呈斑点状或迂曲条状的血流束,但部分EC患者无法检测到明确的血流信号,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较低有关;而增生组内膜呈条形或椭圆形,回声较均质,强回声团较大,血流信号较丰富、规则,内膜周边可见窄带低回声晕环绕,与EC所探及回声有明显区别。

综上,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富珍,杜立新,梁超,等.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2):75-79.

[2]周虹,郑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病情判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8,58(19):54-56.

[3]于凤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作用探析[J].中外医疗,2018,37(3):187-189.

[4]孟炜.初探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0):42-43.

[5]曾昭攀.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6):53-54.

[6]张春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6):32-33.

Analysis of CT Manifest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umbar Vacuum Phenomenon

Yan Shaokai

Zhangjiakou City second Hospital, Zhangjiakou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finding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sc vacuum phenomenon in spinal degeneration, which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the lumbar spin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5 patients with disc vacuum phenomen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aking T12 ~ S1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analyzed the vertebral disc, vertebral body height, vertebral space height and adjacent disc bulging ligament calcification. Results: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vacuum were L5 ~ S1, which were accompanied by narrowing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body. Conclusion: The disc vacuum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c degeneration, and the CT findings of disc vacuum phenomenon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disc degeneration.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disc; Vacuum phenomenon; Vertebral compression

猜你喜欢

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MRI“HIZ”征结合CT 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MRI表现分析
疼痛护理在缓解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