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立潮头 开创港航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03-20吴建伟王军刘万锋
吴建伟,王军,刘万锋
(1.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2.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0;3.宁波港航管理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1 推动宁波港航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港口是宁波最突出的优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考察时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对宁波港航发展的高度肯定,也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体化整合,建成了一批世界级专业化码头和“千万级”集装箱码头泊位群,构建了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全货类专业化运输系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实至名归的全球第一大港。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2亿吨,连续13 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3107.9 万标箱,保持全球第三。据国内外权威机构对港口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对标分析,宁波舟山港已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强港行列。但也看到,对标一流标准,在港口集疏运体系、航运发展能级、全球影响力等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加快推动港航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强港。
2 推动宁波港航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
港航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在港航业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港口航运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保障,宁波港航必须全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牢把握交通“开路先锋”定位,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港航体系,实现港航业产品和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加快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技术、一流管理的世界一流强港,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港口业中低速增长态势和“双碳”战略要求驱使港航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我国港口业高速增长的时代总体结束,开始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2021 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99.7 亿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1%,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基本持续低于2014 年以前的水平。国民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港口发展在服务水平、绿色和智慧化程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受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调整影响,“碳达峰” “碳中和”将使煤炭、冶金和石化等与港口大宗商品运输密切相关的行业持续处于控产能、调结构状态。船舶大型化或有减缓,航运联盟化持续深化,将对枢纽港发展继续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区位优势好、腹地货源强的深水枢纽港将受到大型船公司更多青睐,但同时对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 聚力构建四大体系,加快推动宁波港航业高质量发展
3.1 重塑提升,打造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1)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为契机,谋划杭州湾新港区规划,推进大榭、梅山等重点港区规划调整,加快梅山铜精矿基地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落地。有序推进北仑港区、穿山港区等老旧码头设施、岸线资源的整合提升,支持货主码头对外开放经营,引导码头连片化、专业化、集约化运作,实现老港区港口功能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
(2)全力打造世界级专业化泊位群。夯实宁波舟山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加快建成梅山港区第三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与舟山共同谋划金塘港区、六横港区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建设。结合自贸区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在北仑、大榭、穿山等港区打造亿吨级油品储运基地,建成穿山LNG 接收站光明码头改造工程,形成长三角南翼LNG 接收中心。推进宁波舟山国家铜精矿及其他重要矿石储运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国家重要铜精矿储运基地。
(3)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北仑铁路支线复线、梅山港区铁路支线建设,积极谋划杭州湾货运铁路,推动铁路支线覆盖宁波主要集装箱港区。加速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破题,深化杭甬运河外围航道线位前期研究,全面提升宁波海河联运能力。加快建成六横大桥、象山湾疏港高速等一批疏港高速公路,扩能提升虾峙门口外、条帚门航道等进出港主通道,谋划象山港进港航道提升研究。
3.2 扬优补短,构建特色鲜明的港航服务体系
(1)不断做大做强港航物流功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实施四沿战略(沿江、沿铁路、沿运河、沿海港口),拓展陆向腹地箱源市场;加快北仑山多用途码头等改造集装箱码头建设,打造以北仑港区为主、镇海港区和大榭港区为辅内贸集装箱中转基地。持续推进与全球干线船公司、航运联盟的紧密合作,做强提升中转集拼功能,打造“北仑-穿山-梅山”联动发展的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不断做大做强港航专业物流,推进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壮大。
(2)着力提升多式联运发展能级。实施海铁“北向、西进”,加快在长江沿线腹地区域城市布局铁路“无水港”,打造一批精品线路。依托甬金铁路开展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创新,以甬金、甬舟铁路为轴线,构建形成连接国家骨干铁路网络的海铁联运业务通道。布局长江沿线江海联运泊位及分拨中心,加强与太仓、江阴、南京、张家港、镇江等港口的联动,形成集装箱江海联运支线体系和矿石煤炭江海联运体系。实施海河联运补贴政策,依托镇海、北仑等港区,推进钱塘江中上游、杭甬运河沿线海河联运通道体系建设。
(3)加快补齐航运服务的短板。提升发展传统航运服务业,推进船代、货代等传统航运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提升引航、拖轮服务质量,推进智能内外理作业一体化。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依托港口物流和商品贸易优势,积极发展船舶融资租赁等特色航运金融业,依托东海航运保险公司等航运保险机构,加快建设国家航运保险产业基地和航运保险创新中心。提升宁波海事法律仲裁国际服务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将宁波作为仲裁地或审判地。做强宁波航运交易所,提升发展“海上丝路指数”,打造全球知名的航运贸易指数发布中心。
3.3 开放融合,构筑内外协同的港产城联动体系
(1)提升港口开放合作水平。深化与全球航运公司及三大航运联盟合作,加大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开发力度,扩大对外海向航线覆盖面;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能级,把海港口岸功能覆盖至义乌陆港、浙中公铁联运港等,推进宁波舟山港和义乌陆港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共建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航运枢纽。深化与长江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合力打造高能级江海联运服务体系。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为契机,争取以宁波舟山港为离境港,金华、义乌等海铁联运场站为启运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
(2)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优化港产城融合的空间优化布局,加强临港区域开发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临港区域功能,重塑临港区域港产城空间格局。统筹港口与后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制定港区及后方配套设施布局规划,优化调整现有物流生产基地、货运堆场等布局。建立健全港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探索研究建立常态化日常工作联系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机制和港城联合招商、产业合作机制,带动宁波港航业快速发展,谱写港产城共荣新篇章。
(3)推进航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邮轮、游艇、游船等新业态产业发展,鼓励游艇、休闲船舶服务规范发展,促进航运旅游深度融合。谋划建设宁波梅山邮轮码头,与沿海地区合作打造精品邮轮航线。依托象山港、三门湾等沿海港湾以及东钱湖等内陆水域,推进游艇产业发展。加大三江游开发力度,加快谋划象山港、环石浦港等水上精品旅游航线,开通象山港—普陀山旅游航线。
3.4 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现代高效的港航治理体系
(1)提高智慧港航发展水平。以梅山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智慧港口建设为试点,聚焦集装箱大型设备远控、5G 技术应用、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等领域,全面打造梅山港区全域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加快建成iECS系统,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n-TOS+iECS“双芯”核心软件自主品牌。进一步抢占智慧港口技术标准制高点,争取在港口5G 应用、区块链应用等方面形成行业标准。推进多跨协同场景应用建设,加快建成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协同应用系统,打造“港口安全码”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强化科技提升港口安全系数,在港口高风险领域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2)推动港航发展绿色升级。坚持系统观念,全力推进港航项目“建管养运”全链条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涉港集卡尾气治理,逐步淘汰高污染、高排放港口作业机械设备。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老旧运输船舶。加强港区船舶污染防治,建立港口与海事、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推广节能低碳型设备设施和太阳能、风能、LNG 等清洁能源应用。多措并举推动岸电应用,扩大海港码头岸电设施泊位覆盖面,加快实现五类专业化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
(3)深化港航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高水平一体化发展,深化港口行政、海关、海事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一港两拖”“一港两引”以及航道锚地统筹利用等问题。持续推进信用港航建设,加快信用管理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系统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