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2024-03-20王泓霖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冬小麦养分灌溉

王泓霖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04

冬小麦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冬小麦种植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传统种植方式过于依赖人力劳动,且种植效率低。其次,冬小麦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生产带来了风险。同时,传统种植方法对水肥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劳动负担相对较重。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种植策略,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的意义

现代农业中对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项研究可以显著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冬小麦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增加粮食供应,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其次,推广冬小麦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采用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农民的收入将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此外,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些技术能够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和肥料,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通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冬小麦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些技术提供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可帮助农民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從而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最后,对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对其他作物的种植也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推广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冬小麦传统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1、人力劳动强度大

冬小麦传统种植技术存在人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首先,在人力劳动的农业操作下,冬小麦种植对农民的劳动要求十分高。冬小麦的种植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时间紧迫,需要农民投入大量的体力和耐心。农民在田间进行繁重的劳动,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劳动疲劳的情况,这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其次,人力劳动强度大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传统的冬小麦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农民需要花费大量的雇工费用或自己亲自参与劳动,并且还需要购买相应的农具和工具。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降低小麦种植的利润空间。此外,人力劳动密集也限制了冬小麦种植的规模化生产。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农民在单位面积上的种植规模有限。这就限制了冬小麦的产量和供应能力,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传统冬小麦种植方式还面临着人员紧缺和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年轻人才的流失等因素导致劳动力资源匮乏。同时,传统农业劳动繁重且风险高,使得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农民普遍年龄偏大,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冬小麦种植带来更大的困扰。

2、病虫害风险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下,冬小麦往往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对其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首先,病虫害会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比如,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会导致冬小麦生长异常,影响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减少产量。而且,这些病害还可能导致冬小麦的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其次,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不得不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这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然而,过量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加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此外,病虫害的存在还会延长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使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收获期。这不仅增加了害虫感染的风险,还对农民的耕作计划和农业生产进程造成了影响。最后,病虫害的侵袭往往导致冬小麦的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不仅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3、水肥利用率低

在传统种植方式下,冬小麦的种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对水肥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一个突出问题。在传统种植方式中,农民常常采用广泛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而无法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精准施肥。这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大量肥料被冲刷到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传统种植方式下,农民通常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缺乏科学的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掌握。这导致过量灌溉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过量灌溉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根系缺氧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4、缺乏科学管理

传统冬小麦种植方式缺乏科学管理。首先,传统冬小麦种植方式所依赖的农民经验和传统做法并未得到科学数据支持。这导致了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对土壤、气候、水质等关键因素科学分析和评估的基础数据。缺少准确并及时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使农民难以准确掌握冬小麦的种植需求和合理决策的依据。其次,传统种植方式下的统一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块特点、作物需求和植株状态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由于缺乏对不同地块的详细了解,传统种植方式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无法发挥每个地块的最大潜力。此外,传统种植方式下的决策常常只基于经验、感觉或者邻里之间的交流,并难以借助科学模型和先进技术实现精确决策。这样的决策方式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最后,传统种植方式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和应用程度有限。他们较少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从而无法充分受益于技术进步,限制了冬小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5、土壤质量下降

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特定养分的过度利用,加剧土壤肥力的失衡。这将直接影响冬小麦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施肥不合理也是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的问题。过量或者不平衡地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过度积累,同时,其他养分的供应不足,从而进一步破坏土壤结构。此外,不合理的耕作和管理方法也可能大范围地破坏土壤结构,使其变得紧密和不透水。这将严重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进而对冬小麦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造成影响。

三、冬小麦现代高产高效种植策略

1、机械化种植策略

机械化种植策略是解决冬小麦传统种植方式中人力劳动强度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引入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其次,在提高种植效率方面,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机械设备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农事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例如,采用自动化播种机进行播种,不仅减少了人工耕种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播种的准确性和速度。此外,机械化种植还能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农民在机械化种植中需要进行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此外,机械化种植技术还可以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通过引入农业机械,减少人工劳动,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劳动成本。这对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机械化种植还能提高作业质量。通过机械化种植,作业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提高,操作误差和浪费减少。例如,使用机械进行播种可以实现对种子密度和深度的精确控制,提高播种的均匀性和种子发芽的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机械化种植技术时,还应考虑到合理的机械设备选择、维护保养和培训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机械化种植规划和操作。

2、科学病虫害防治策略

科学病虫害防治策略对于减少冬小麦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冬小麦病虫害侵袭的首要步骤。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兼具抗病虫害能力的冬小麦品种,可以显著降低植物受病虫侵害的风险。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其次,合理调整播种期也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避免密度过大的播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灵活调整播种时间也有助于降低病虫害风险。加强监测和预警也是科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能够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部署病虫害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合理使用农药也是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遵循农药的使用原则,选择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施用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的侵害。此外,加强农药的轮换使用和混用,有助于降低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最后,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搭配适当的耕作措施、适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定期清除田间杂草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精确灌溉施肥策略

精确灌溉施肥策略是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模型,可以准确获取土壤养分含量、pH值等信息,并了解冬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其次,合理施肥是关键。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模型的结果,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以满足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过量施肥不仅会导致养分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现代化灌溉设备的运用也十分重要。采用滴灌、喷灌或微喷灌等现代化灌溉设备,可以实现精确的水量控制和均匀的水分供应,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精确灌溉施肥策略还包括土壤水分管理。结合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土壤水分状况,根据需求进行精确灌溉。通过实施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或供应不足,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另外,实时控制技术的应用也是精确灌溉施肥的重要手段。利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器对灌溉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采集并分析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等数据,精确调节灌溉和施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现代化管理方法

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冬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首先,远程监测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冬小麦的生长环境数据,例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借助远程监测系统,农民可以随时了解冬小麦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证冬小麦的健康生长。其次,智能农机的运用也十分关键。采用智能农机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这些智能农机能够精确完成播种、施肥、喷洒等操作,并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征进行智能调整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最后,数据分析模型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农民可以对冬小麦的生长情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灌溉施肥的需求等。这些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农民提供了决策支持,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管理冬小麦。此外,精细化管理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定量施肥、定时灌溉、定向喷洒农药等。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模型的结果,农民可以实现对冬小麦的精确管理。这种精细化管理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冬小麦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5、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是解决传统种植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的有效措施。首先,合理轮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冬小麦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避免连作障碍,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不同作物的根系具有吸收养分和释放有机质的特点,轮作可以平衡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改善土壤结构。其次,施用有机肥料也是一项关键的措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此外,有机肥料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转化效率。另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秸秆还田、施用堆肥等方式,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增加土壤肥力。有机质还能吸附和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此外,深耕松土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深耕作业,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紧实层的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深耕松土还有助于改良土壤的垂直透水性,减少水分表面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此外,覆盖保墒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使用覆盖物如秸秆、塑料膜等覆盖冬小麦种植区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种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因此采取高效种植策略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这些高效种植策略包括机械化种植、科学病虫害防治、精确施肥和灌溉、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土壤改良措施等。要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的目标,还需要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广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掌握高效种植技术的操作方法。同时,农民也应继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强对现代农业管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这些高效种植策略推广到更大范围,实现冬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人民粮食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276400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冬小麦养分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甘肃冬小麦田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