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诗中的愤与恨

2024-03-20庄锡华

书屋 2024年3期
关键词:蓬山李商隐诗人

庄锡华

一般认为李商隐的诗 “哀感沉绵” “宛转动情”,但李诗其实并非一意婉约、缠绵。李商隐集中不少咏史诗持论极为严肃,因为受中晚唐政坛党争牵连,一生沉于下僚,受人挤对,颠沛流离,诗中故而常有愤激的表达。古人说“诗可以怨”,积怨深广就可能升格为愤和恨,南朝江淹《恨赋》追溯一众历史人物的生平,感慨命运的不公,颇多不平之气。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是怨,“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则已转怨为恨。在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时,诗人特别偏爱指向极值的用词,绝的、狠的,比比皆是,发声凌厉,与《恨赋》相比,发愤之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商隐早年受牛党人知遇,后又与李党人联姻,因此背上“此人不堪”的恶名,志不得伸,在自怨自艾、顾影自怜中度过了一生,平日里稍不如意就感慨,有点愁绪便放大,一放大,就如天塌地陷。进士考试因为少人延誉,折腾许久,中式后又未能顺利通过吏部的“关试”,“释褐”入仕后又被打发去偏鄙小县充任下吏,到任不久又因替死囚开脱受到上司斥责,这连串的情事给恃才孤傲的青年诗人上了极为冷酷的一课。诗人备感屈辱,绝望中居然萌生了经由“自残”而求解脱的意念。《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楚人卞和受刑刖足这般不幸,但在李商隐眼里,刖足后便可免去官场拜趋的屈辱。宁肯自伤肢体、老死林下,也不愿卑躬屈膝,奴颜阿贵,这意念何等决绝!落魄者的发声,给人的感觉是创巨痛深,刚烈异常,清代学人朱彝尊读此诗后喟叹不已,说是“感愤至矣”。

人的心理负担超重后,愤恨之声往往不择地、不择言而发。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自然的美好抹不去李商隐心头的烦恼。小诗《天涯》虽无重话但恨意满满,周遭的一切似乎都怀有敌意,均有诱诗人至于绝境的嫌疑,温煦的春天没能给变异的心态带去抚慰伤痛的暖意。“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诗人瞩望的春天遥不可及,视界之外的春天,也已抹上了日薄西山时寥落、惨淡的愁色,明明是枝上春鸟欢快的吟唱,在诗人耳中竟也成了伤心的悲泣,高枝滴泪,画面惊骇,表明诗人无意藏掖心中的委屈,而要作满世界的告白。

李商隐的不幸与他同令狐家族两代人的复杂过从有关。诗人早年曾受令狐楚的赏识提携,联姻李党后,因是世交,与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偶尔还有信函的往还,即使是虚与委蛇,李商隐也没能掩藏内心的愤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有人说是乞怜,考虑两人心存嫌隙、芥蒂极深的实际,我觉得“休问”一词应当直读,含着极重的语气,绝非朋友间撒娇式的嗔怪,那意思分明是“问什么,有什么问头”,穿越语言的表层,还可以把握到毫不容情的诘责。李商隱《九日》一诗为这样的理解提供了依据。该诗回忆早年与令狐楚父子的游处,感念存殁,反顾当下,悲从中来,结末“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便是对令狐绹毫不留情的指斥。一方春风得意,走上了仕途的巅峰;另一方则在江湖险恶的风涛中颠簸沉浮,这境遇别之天壤,能不激发诗人的无限怅恨?

生活艰辛,乐与异性交往,期望从中得到温情的慰抚,便成了诗人很自然的需求。宦海沉浮,仕途颠沛,与诗人过从的女性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如修行的道姑、烟花场中的风尘女子。情感生活并未给他带来男女相恋的甜蜜,爱情诗中居然也有酸楚和苦涩的况味。组诗《无题》第一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长夜苦等,期盼中的情人最终没能出现,而上一次相聚也在毫无征兆的仓促中别去。“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来去匆匆、相聚苦短的经历,但人家尚有重逢的希冀,怨望的表达含蓄而有分寸。反观李商隐,殷勤赴约,翘首以盼,等来的却是“望来终不来”的惆怅与痛苦。“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郁积于胸臆的怨气终于在尾联爆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邈远,而意中人还在万重蓬山之外。《无题》第二首有一个小的曲折 ,诗中“贾氏窥帘”喜结良缘的描述像是重燃了爱情的希望,但甄曹悲剧相随而至,无端而来的心念又被彻底解构。男女相恋大多在悲喜交替的落差中酿成特别甜蜜、让人珍惜的果实,但如此跌宕起伏的际遇,又怎能让当事人从容完成由怨望向欣悦的转移?看来即使贵为帝胄,倾心相恋,也不见得能有情感的圆满。“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挥刀切断情缘,是十足的愤词。既然春心萌动未必会有合于心意的结果,将其掐灭于方萌未萌之际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李商隐爱情诗中难得一见的欢快,诗中描述的应是一次令人神往、能够放飞心情的聚会,然而这样的渲染,不过是为下文“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落寞下场设置的伏笔。诗人虽是下吏,仍是官身,因有职守,不得不应召离去,无奈的长叹传达了深深的失望。这里诗人习惯地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一面描绘男女欢会时的热烈,一面则是应官而去的怅惘。愤怒出诗人,感情的落差是激发诗情的机缘,何况李商隐心中正有那么一团炽燃的愤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推想,诗中描述的爱情经历也一定给了诗人本就脆弱的心灵莫大的伤害。

党争的缠夹困扰了李商隐一生,但私怨并未模糊诗人对现实的认知,消泯一位正直的读书人的良知。抨击社会黑暗,表达对受难者的同情,他的作品时常为此慷慨发声:“玉怅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诗人义愤填膺,对兴风作浪、翻云覆雨、气焰嚣张的宦官集团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位卑未敢忘忧国,《重有感》凸显了诗人“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勇气和人格,清人纪昀称其“骨格峥嵘,不失气象”。《淮阳路》“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灞岸》“几处冤魂哭虏尘”,诗人目睹战乱后残破的家园,悯乱怜贫,感时伤怀,尖锐地抨击当政者罔顾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李商隐集中与友人刘蕡相关的赠别、悼亡诗也饱含了满满的愤慨。刘蕡耿介嫉恶,因为批评宦官势力兴风作浪、胡作非为,备受当政者的忌恨,不仅科考受黜还被诬之以罪。同样受到统治集团的排挤,感同身受,李商隐为刘蕡发声,也就成了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控诉。《赠刘司户蕡》:“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清人陆昆曾说此诗直指“北司专恣,威柄陵夷”,如此放言无忌、得罪当道,这样的诗还能为李商隐改善自身境遇加分吗?刘蕡屈死后诗人又连续作诗悼念好友,向当局讨要公道。《哭刘司户蕡》:“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口口声声说要寻求中兴,但当有人揭露社会病症,开辟新生之路时,又因触及秉政者的既得利益而遭受群小的围攻。《哭刘蕡》:“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广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明面是哭人,其实也是自悼,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诗人发出了痛彻心扉的悲鸣。金圣叹品读唐诗,感受到此诗充满了怒火与愤激,说是仿佛看到了李商隐“搏胸叫天、奋颅击地、放声长号、涕泗纵横之状”。

李商隐一生磨难众多,积怨甚深,心态与目光也因此会发生深刻的变异,诗作中的愤恨之声正是这一变异的合理反应。作为一个拥有正义感的知识人,李商隐疾恶如仇,当黑恶势力的倒行逆施触及他的心理底线时,也一样会引发巨大的反弹,正所谓“情之所感,木石动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顾也”(唐寅:《与文徵明书》),我想,这就是李商隐诗作这一情感取向形成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蓬山李商隐诗人
嘲桃
一卷山书
一卷山书
石榴
鷓鴣天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