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3-19孙艳姣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辽宁省科技

孙艳姣

(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科技创新平台是重要的创新资源和载体,是保障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和条件基础,对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5]。为深入推进辽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 年7 月发布了《辽宁省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对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了优化整合,并出台了《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辽宁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管理办法》《辽宁省省级创新平台运行后补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保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平稳运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辽宁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2021 年度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报告数据统计,辽宁省已建设并运行了类型丰富且数量较多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类型总数量为1 232 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

1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情况

1.1 领域分布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领域分布情况见图1。由图1 可知,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业科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人口健康、交通、能源、卫生健康、公共安全、海洋、应用基础、器械、文化体育15 个领域。其中,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业科学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布局领域,合计39.85%的科技创新平台分布在这3 个领域中;其次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人口健康领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合计占比41.31%;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较少,均在100 个以下,尤其是文化体育和器械领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均不足10 个。

图1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领域分布

1.2 地区分布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地区分布情况见图2。由图2 可知,辽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实现辽宁省内14 个市全覆盖,沈阳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数量最多的地区,拥有辽宁省近50%的科技创新平台,在电子信息、人口健康、农业科学、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卫生健康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次为大连,拥有辽宁省20%的科技创新平台,多数集中在电子信息、交通、生物医药等领域,与沈阳相比,大连在交通、海洋领域优势明显。

图2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地区分布

1.3 机构分布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机构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机构分布

由图3 可知,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单位包括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3 类。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主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占比47.08%,主要院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如大连理工大学建设了辽宁省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激光3D打印装备及应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东北大学建设了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辽宁省基于大数据的信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轻量化用关键金属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大型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中国医科大学重点发展人口健康领域,建设了辽宁省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干预技术和对策研究重点实验室等;沈阳农业大学重点发展农业科学领域,建设了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玉米育种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第二大主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占比40.67%,远高于科研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数量。

2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条件

2.1 人员结构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庞大的人员队伍,现有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总计76 011 人,其中,固定人员占比77.72%。固定人员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成员,长期参与科技创新平台相关工作,承担着科技创新平台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的责任,在科技创新平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固定人员结构情况见表1。

表1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固定人员结构

从工作性质结构来看,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固定人员中,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比较高,是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研发力量。其中,研究人员主要负责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平台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技术人员则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相关技术,推动平台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学历、硕士学历人员合计占比为43.38%,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的研究能力,能够开展深入探究和创新研究,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人员团队的中坚力量;本科学历人员占比为39.03%,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人员团队的基础力量。

从年龄结构来看,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固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45 岁及以下人员占比高达70%。中青年通常是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骨干和核心研究人员,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加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能够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合计占比42.13%,通常担任技术骨干、重要管理岗位和领导职位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中级职称人员占比30.46%,通常在科技创新平台中承担基础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力和能力。

2.2 研发设施

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设施包括场地、资产、仪器设备等,是科技创新重要基础和支撑[6]。其中,场地面积决定了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容纳的研发团队数量、研发设备数量以及研发项目规模;资产总额反映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实力和规模,及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的能力;仪器设备的数量和价值则关系到科技创新平台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设施整体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环境、资源和技术支持。辽宁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研发设施情况见表2。由表2 可知,辽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整体研发设施条件相对优越。

表2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设施情况

2.3 研发经费

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经费筹集是保证平台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经费筹集渠道包括国家部门投入、省级部门投入、市级部门投入、依托单位投入、自筹等。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经费筹集情况见图4。由图4 可知,依托单位投入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最主要的研发经费筹集渠道,累计投入经费数量占比57.41%,且依托单位投入的经费通常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平台的实际需求。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投入也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尤其是国家部门投入,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资源。平台自筹经费也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经费筹集的重要渠道,累计投入经费数量占比14.54%,反映出科技创新平台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图4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研发经费筹集情况

3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及成果产出情况

3.1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承担科研项目情况见表3。由表3 可知,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承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自主研究课题、横向协作项目等。从项目数量来看,横向协作项目占比最高,达到33.60%,此类项目主要面向企业需求,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的联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平台科技创新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经费数额来看,自主研究课题经费占比较高,为36.81%,此类项目通常是由科技创新平台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有助于平台深入挖掘和拓展自身的技术特长和优势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是国家级项目,经费占比30.10%,此类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应用价值,承担此类项目表明平台在相应技术领域中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水平和国内影响力。相对而言,省部级项目数量较多,但项目经费较少,此类项目主要面向辽宁省内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承担此类项目可以体现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省内的能力和水平;国际合作项目是各项目类型中数量和经费最少的一类,承担此类项目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国际竞争力。

表3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3.2 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科技创新平台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是其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7],这些成果对于推动学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可以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术和技术的进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专利是科技创新平台研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产出形式[7]。通过申请专利,可以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为科技创新平台带来商业利益,且有助于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产出情况见表4。由表4 可知,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产出主要来源于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其中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论文、专著、专利等各项科研成果产出数量最高,并且此类平台平均成果产出数量也高于其他类型平台,展现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和竞争力。

表4 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4 对策建议

辽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新时期科技发展对创新平台的新需求相比,与辽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学科领域、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能力较弱,支持机制尚不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人才等政策措施缺乏,投入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整体建设运行水平,更好地发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运行发展现状,从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需要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投入力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水平,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研究人员在基础科学领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和理论,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其次,要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建立完善的基础创新管理机制以鼓励创新。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进行相关研究和开发。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最后,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材料、新设备等,推动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需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支持,因此应该加强对科研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引进最新的技术设备和仪器,建立现代化的科研平台,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4.2 加强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加强成果推广方面,首先,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对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而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来实现。因此,需要通过新闻媒体、展览和论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科技成果,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转化。只有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产出,保护知识产权可以防止知识产权被侵权,保障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成果得到合法的保护和利用。因此,要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从而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和保护。

4.3 加强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资金支持方面,首先,要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提高对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经费支持,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应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众筹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资源参与科技创新。最后,要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益。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应建立科技创新资金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确保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资金使用合理、透明、高效,确保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4.4 加强人才支持

人才支持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加强人才支持方面,首先,要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如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学生实习等多种方式,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和输送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其次,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入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以实现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快速发展和高水平运行。再次,要建立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人才的实际贡献和绩效表现,鼓励人才勇于创新和探索,激励人才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要完善人才服务政策。通过为科技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保障力度。

4.5 加强开放合作

开放合作是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加强开放合作方面,首先,要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国际化。同时,也可以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加强地区间的科技合作。促进地区间科技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推动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有助于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水平逐步趋同,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再次,要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也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以便将科技成果更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最后,要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提高大型科技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为科技研发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辽宁省科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科技在线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