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联合小丑照护在儿童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24-03-19李金萍陈颖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丑恐惧输液

李金萍 陈颖

留置针静脉输液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便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1,2]。但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血管较成年人细,加之自控力弱,配合度低,易发生输液外渗、输液堵管、静脉炎等不良事件[3,4]。因此对儿童留置针静脉注射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最先应用于教育领域,应用于临床中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图文并茂的知识讲解,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记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5]。小丑照护是指在临床上应用马戏团小丑技术,令患儿心情愉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在儿童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6]。本研究将思维导图联合小丑照护应用于儿童留置针静脉输液干预护理中,探讨对患儿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的96 例患儿。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4 周岁,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儿无急性疾病,能够完全配合护理人员的诊疗;③患儿监护人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①患儿合并有严重先天性疾病;②患儿的穿刺部位有外伤。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1 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6.84±2.21)岁,疾病分布:血液系统疾病7 例、呼吸系统疾病20 例、消化系统疾病13 例、其他8 例;对照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3~13 岁,平均年龄(6.81±2.45)岁,疾病分布:血液系统疾病9 例、呼吸系统疾病19 例、消化系统疾病13 例、其他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两组的患儿均行常规护理,在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对出现外渗、过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关措施,输液后进行常规巡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思维导图联合小丑照护干预。具体措施为:(1)组建干预团队,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营养师、心理师和软件工程师。团队成立后调阅患儿病案,由主治医生和护士长对患儿的疾病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详细介绍,并评估患儿的疾病特点、心理情况,并评估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制定思维导图构建和小丑照护方案。(2)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培训:该干预方案分为两个板块,思维导图板块:①对护理人员进行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讲解,令护理人员充分理解;②思维导图的中心词为“留置针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主题题目分别为:并发症、适应证、注意事项、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③运用设计的思维导图模拟宣教,提高沟通技巧,参与研究的护士在施教者和患儿家属两种角色进行轮替,从患儿家属的角度出发探讨更合适的健康宣教方法,从而发现问题,重新组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丑照护板块:①邀请1 名具有小丑照护研修经历的专家指导院内开展小丑照护工作;②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小丑照护干预措施,并请专家提供意见,修改干预方案,并最终确定方案,在干预前1 个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并考核。(3)实施:思维导图板块:护理人员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有关留置针维护的日常宣教,着重解读留置针使用期间相关并发症以及患儿日常、特殊活动、沐浴时注意事项。对患儿家属不明白的部分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实时提问,对患儿家属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再解读,并将家属容易遗忘的部分进行重新讲解。小丑照护板块:根据穿刺程序,小丑照护干预在穿刺前、穿刺中进行。2 名小丑照护成员全程陪同在患儿身边,通过装扮成小丑、卡通造型,利用幽默、游戏、音乐、图片、玩具等多种形式与患儿互动,将患儿的注意力从紧张、恐惧的情绪中转移出来,从而减轻穿刺疼痛和焦虑体验。(4)管理:护理人员每日对患儿家属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针对性地向患儿家属推送用药、治疗和护理的宣讲视频,根据患儿的情况及家属进行方案调整,对配合程度较低的患儿及家属由心理师进行针对性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渗出与外渗、静脉炎、堵管、意外脱管、渗血或渗液。

1.3.2 心理恐惧状态 选择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量表[7]评价两组心理恐惧状态,包括医疗操作恐惧、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4 个维度,每个条目按照3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患儿心理恐惧程度越高。

1.3.3 患儿依从性评估 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进行依从性评估,内容包括哭闹次数、哭闹程度、输液挣脱次数等,按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评价,计算患儿依从率。

1.3.4 护理满意度评价 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和护理责任感3个方面,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 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由表1可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恐惧状态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恐惧状态比较/分

由表2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维度心理恐惧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5、0.84、0.96、0.47,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各维度心理恐惧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t分别=3.21、3.02、3.57、3.50,P均<0.05)。

2.3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由表3 可见,观察组患儿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6,P<0.05)。

2.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由表4 可见,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

3 讨论

留置针静脉输液因其降低了穿刺次数、安全、操作简便、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已在住院及居家需长期输液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但相较于成年患者而言,儿童患者因心智不成熟,疾病疼痛忍耐度低等,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患儿的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9,10]。因此,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多以口头宣教为主,方法较为简单直接,对患儿家属的了解和重视留置针静脉输液护理的程度并不关注,患儿家属对留置针静脉输液的认知程度较低,加之对护理知识的缺乏及患儿的不配合,导致常规护理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11]。本研究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小丑照护干预,对儿童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进行护理,且得到了较好的临床反馈。制定思维导图[12]能够使护理人员对观察和反馈得到患儿及家属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处理方案,预见性地对患儿行并发症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张敏等[4]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中,患儿家属从静脉留置前就开始接受宣教,内容丰富,涉及留置期间的各类并发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留置针管理意识,使其主动参与留置针日常维护,遇到问题有思维导图帮助查询、护士随时解答处理,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患儿的情况,并对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小丑照护干预使患儿的心理恐惧程度显著降低。护理人员通过小丑照护干预,使患儿能够感受到关心,并通过对患儿的交流拉近了与患儿的距离,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能够增加,患儿对医疗操作、医疗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恐惧的程度得到有效降低[13,14]。另外,由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的疼痛体验降低,也提高了患儿对治疗的接受度,护理依从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患儿并发症的降低和护理依从性的提高相应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联合小丑照护干预护理在儿童留置针静脉输液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儿的心理恐惧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护理依从性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小丑恐惧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幽默的小丑
恐惧更奇怪
恐惧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恐惧的对立面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小丑
勇敢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