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一姐”佘诗曼:信自己才会发光
2024-03-19余驰疆
文 余驰疆
她48岁了。当同龄女演员大多隐退或苦于没有好作品敲门时,她依然迸发出新的可能。
她饰演的新闻主播文慧心在电视剧《新闻女王》里喊话:“我在哪里,哪里就是直播间!”这样仿佛豹子狩猎时志在必得的嘶吼,让演员佘诗曼与角色文慧心,在那一刻,合二为一了。
《新闻女王》众望所归地成为2023年度TVB收视率冠军。“港剧一姐”佘诗曼,实至名归。
“鸡仔声”的蜕变
从表面看,“Man姐”与佘诗曼很不同。文慧心是绝对的强势之人:面对职场同辈,她单刀直入,唇枪舌剑;面对后辈,她眼神犀利,满身气场;面对顶头上司,她也不会退缩,不甘示弱。
而生活里的佘诗曼,是个温和派,人人夸她情商高。过去,这种高情商是隐忍,刚出道时,在片场被误解、被骂,她会默默忍下。如今,这种高情商是种松弛,前不久网友发图对比《新闻女王》中的演员年纪,佘诗曼在写着“45岁”的个人照片下回复:“我48岁啦。”一派云淡风轻。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Man姐”与佘诗曼也有着相同的本质。这种本质,就是香港人如此钟爱她们的原因——她们都有着典型的“港女精神”。最突出的就是专业主义和拼搏精神。《新闻女王》里,文慧心并不十全十美,偶尔会不择手段,有心机也有心计,但她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从来深信不疑:搭档截下稿件,她便脱口念出历年公车事故数据;主播时段被抢,她就拉着团队去火灾现场直播……文慧心身上最吸引观众的,就是那股敢拼敢斗的劲儿。佘诗曼也是这样越挫越勇的人。记者采访时,准备了多张她的经典角色照,拿到前两张时她就笑了,讲起第一次演戏的故事。她的第一个角色是《明天不一样》中的麦婉仪,搭档是当时正红的黄日华与陈法蓉。事实上,这个角色是公司安排的“预备班”——当时佘诗曼已经被选上在《雪山飞狐》中饰演苗若兰,必须提前学着如何演戏。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演戏,觉得能把台词说出来就很棒了。”一场雨戏,佘诗曼蹲在地上挖土,指甲满是泥,又冷又痛,演了无数遍。“雨水冲刷着脸,看不出来,其实我在哭。”旁边的黄日华觉得小姑娘不容易,拍拍她肩膀说加油。她问黄日华怎样才能演得更好一点,黄日华回了4个字:多演就好。
预备役结束,佘诗曼开拍《雪山飞狐》,结果被骂到狗血淋头,全港都在笑她台词差、声音小,给她冠上“鸡仔声”的名号。“鸡仔”内心的斗志也因此被点燃,佘诗曼下定决心要扳回一城。她到处请教前辈台词技巧,楚原先生给她出主意:“你在家拿报纸读吧,大声读出来。”
于是,佘诗曼每天在家读报纸,练咬字、练气息;一遍遍看经典影片,从模仿到自主表演,对着镜子观察表情;精神高度集中,没日没夜背台词。2000年,她主演电视剧《十月初五的月光》时,一出场就是一大段个人台词,说得抑扬顿挫、字字到位,让观众刮目相看。“那是我第一部没有被骂的戏。”那一年,这部剧成为TVB年度收视冠军,佘诗曼第一次入围“视后”。
《十月初五的月光》成功后,佘诗曼跻身一线,工作量陡升,身上也留下大大小小的伤:连续拍《倚天屠龙记》《碧血剑》,吊威亚吊到腰椎、脊椎侧弯;拍《帝女花》时下巴撞在地上,至今还有疤痕;一年上百集古装剧,脖子长期受压留下病痛……
2006年,佘诗曼凭借《凤凰四重奏》第一次问鼎TVB“视后”,上台领奖时忍不住大哭:“从被大家说‘鸡仔声’到今天,我很开心,我会继续努力。”
每个角色都是一场“赌局”
除了拼,“Man姐”和佘诗曼还有一点相似:坚定的意志。从小到大,佘诗曼看起来温柔,实则很有主见。在瑞士读书时,她有家庭条件优渥的男友,“他可以照顾我,我不用工作,我只要每天在家吃饭、看电视,外出也可以依赖他。”当时她心想:“我在干什么?我才22岁,不甘心这样一辈子。”于是分手、回港。回到香港,她四处找工作,电视里传来港姐比赛的音乐,在母亲支持下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拿了季军,开启演艺生涯。
从2000年开始,她逐渐成为TVB当家花旦。那些年,角色都是正派大女主,她深知这样下去路会越走越窄。无奈电视台为了维护她的形象就是不给反派角色,最后她请监制瞒着老板,才“骗”到一个反派。这个反派,就是2004年《金枝欲孽》中的尔淳。好不容易拍完,风波又起。当时有厂商请佘诗曼在广告中饰演嫦娥,恰逢《金枝欲孽》预告播出,一个尔淳推玉莹的镜头让广告主立马撤回代言,“没有嫦娥这么凶、这么狠的”。所有人都觉得佘诗曼得不偿失,殊不知几个月后《金枝欲孽》在全亚洲掀起热潮,她饰演的尔淳外柔内刚、腹黑深沉,人物复杂性被佘诗曼演绎得淋漓尽致。
2011年,佘诗曼又做出一个冒险的决定:北上拍戏,进入内地市场。“不踏出那一步,我永远不会知道未来怎样,我觉得要跳出温室,尝试走一条自己的路。”那时的内地市场,影视竞争空前激烈,港台演员已不复当年的资源优势,即便佘诗曼顶着“视后”头衔,也得从头开始。“拍《忽必烈传奇》,和胡军老师对戏,特别紧张,我就找了个老师教我普通话对白,练了好久。”就像当年看报纸练台词,佘诗曼看剧、看综艺练普通话,梦想着有一天不用配音就能用普通话演完一部剧——2021年,她拍了电视剧《今天的她们》,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2014年,佘诗曼凭借《使徒行者》再次拿到TVB“视后”,成为TVB台庆历史上获奖最多的演员。剧中爱贪小便宜又正直坚强的钉姐,让她再次收获一个经典角色。
那些年,古装剧、仙侠剧崛起,但由于颈部旧伤,佘诗曼许久没有再接古装。直到2017年,《延禧攻略》的剧本来到她的手上。一开始,《延禧攻略》并不被看好,拿到女配角的佘诗曼更被认为是“自降咖位”。“但我看剧本的时候就决定出演了,因为我只花了不超过3天看完了70多集剧本,停不了。”事实证明,她又“赌”对了,她扮演的娴妃被观众称赞:不需要烟熏妆就能完成黑化。
有的时候,选角色、选剧本对演员来说就是一场赌博,但佘诗曼赢了那么多次,秘诀就是如她所言:信自己。
“她是真正的‘视后’”
演员苑琼丹曾评价佘诗曼:她是真正的“视后”。不仅因为演技好、人气高,更因为重情重义。苑琼丹讲了一个故事:一位TVB剧务退休,佘诗曼特地在拍戏空当,赶到退休宴现场,送了一份大礼。“TVB的剧务在剧组地位不高,都退休了,演员为什么要买你账呢?”苑琼丹说,“但佘诗曼不这样,人品好,到哪里都不会输。”
“从我当港姐开始,因为妈妈不在香港,我都是自己生活、工作。”佘诗曼对记者说,“很多时候在片场,都是这些剧务大哥在照顾我,煲了汤会给我一点,买了面包也会给我一些。”2011年,佘诗曼暂别TVB时,全体剧务请佘诗曼吃饭。一大桌人,就她一个女孩,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大哥。“他们一直叮嘱我,你出去一定要小心,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我们说……我现在都记得他们把我送上车的那个画面。”
“很多跟你同时进入TVB的香港女演员,都已相夫教子,逐渐淡出荧幕,你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记者问道。
“因为我太爱演戏了,我喜欢接触新角色的过程,思考、代入、表演,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好刺激、好兴奋。”佘诗曼说,“但是,我的那些姐妹同样很拼,只是战场不同。”“我的人生理念是,不论做什么,职场也好、母亲也好,就是要不停学习,不停进步,有进步才会有自信,有自信才会发光。”
香港媒体人查小欣曾用四个字形容佘诗曼:风中劲草。她看似如蒲草柔软,实则像磐石一般坚定;她在娱乐圈的大风中摇曳,但始终根深强劲。这样的她,才能演活新闻女王——“Man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