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2024-03-19周思雅

时代邮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刘静课间厕所

文 周思雅

在四年级学生邓凯的世界里,“课间十分钟”这个词语,特定地指向了教室里的“纸蛙大战”和“橡皮大战”这两项活动。一到了下课,他就和班上同学在座位上互相扔橡皮,互相闪躲。如果课间要去厕所,只能两点一线地来回。若是被老师或是值日的同学看到在走廊上逗留太久,被记了名,就得写一份检讨书。

他有时候会听大人提起,过去的“课间十分钟”,可以到操场踢毽子、跳皮筋、打篮球。他并没有很羡慕,他已经习惯了课间不出教室。

不少人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新华社评论称,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跳的权利。

争议之下,课间十分钟成了一场“安全”和“自由”之间的博弈。

“厕所社交”

在河北上小学的叶天天经历过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圈养”。五年级,同班同学在课间嬉闹时膝盖着地,摔出了淤青。自那以后,叶天天所在的班级学生每节课间只能待在教室,除了打水和上厕所,不能离开座位。后来,叶天天发现可以以上厕所的名义出去活动一会,他就和几个玩伴每节课间都约着出教室。

但上厕所也有次数限制。每节课间只能申请去一次厕所,会有老师或是班长在教室里记录走出教室的同学名单,一旦回到教室,名单上的名字会被画钩,也意味着这次课间他们没法再以上厕所的名义出教室。

一个月里,几乎每节下课,即便不是真的要上厕所,叶天天也会和同学一起去厕所待着。叶天天发现,那段时间,班上几乎每个课间都空了大半——同学们都以上厕所或打水为名外出透气。相比自由出入教室时,大家在不被允许自由出入时更想到外头走走。

后来,限制出入教室的规定被取消。能够自由出入教室后,叶天天会在走廊上和同学玩弹笔游戏。这些活动在教室里没法完成,一是空间太小,二是老待在教室,叶天天觉得“没意思”。

厕所社交背后,是学校限制课间十分钟的举措。举措背后,受访者提到最多的是“安全”二字。

邓凯在北京城区一所小学上四年级。在他小学的四年里,课间十分钟不允许走出教室已经成了一种常规。学校还规定每天进了校门到教室的这段路不能说话,若是被发现,会被广播通报。邓凯说,老师强调这是为了让同学们走路时专注,避免分心发生危险,“老师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强调到四年级,走路不要说话,要注意安全”。

让他苦恼的是,他妈妈希望他在学校能多看看户外保护眼睛,这成了一项有点难完成的任务。有一次,他下了课准备打开窗户看看风景,被窗户的金属栏杆磕碰流了很多血,此后他便避开窗户走,也很少有机会在课间远眺户外了。

邓凯的妈妈李玲表示,曾经有家长向学校提出意见,希望恢复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户外时间。学校的答复是,每天的40分钟体育课和午休时间的30分钟上操时间,加在一起的70分钟已经满足了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所需要的“一个小时户外时间”。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3年9月开展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需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校内户外活动达到2小时。

“学校的解释里,70分钟的户外时间,已经超过了规定的一个小时。这好像也合理,也没法再多说什么。”李玲说,“家长没法跟着孩子上学,也没法取证,证明没到一个小时。”

在北京一小学老师陈静婷看来,课间限制走出教室的学校,真正担心的是,意外发生后,学校应有的权益不会受到保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得已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课间十分钟下的身心健康

叶天天爸爸叶伦表示,自己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学校的做法。事故一旦发生,有部分家长会选择要么起诉学校,要么整点事儿。“学校除了正常教学任务,还得兼顾这些。”他说。

而在叶伦成长的年代,一下了课,所有人像开了闸的水一样涌到楼外的空地上。那时候孩子皮实,也不会出什么事都找学校,有的课间活动玩单杠时一头摔下来,额头肿一个大包。“自己认,回家自己抹点红药水就行了,没人为了这个找学校讨说法。”

叶伦觉得,和过去相比,如今的家长维权意识过强。“学校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被家长告上法庭,或者是没事来学校维权来指责老师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然而在实际案件中,教育、管理职责很难明确。而且学校不担责的案件很少。厦门一小学老师刘静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事故只要发生在学校,无论事故如何发生,学校都要担责。学校需要花很长时间处理。“即便走诉讼渠道,最后学校不承担主要责任,但整个过程学校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诉讼案之外,刘静认为,学校采取课间十分钟“一刀切”的举措背后,也存在家校之间沟通不够充分导致不信任从而对立的问题。让她觉得不解的是,如果家长希望解决问题,应该先和班主任及学校沟通,沟通无法解决再投诉,而不是直接使用投诉这样从上往下的方式。而当下这样家校沟通不畅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陈静婷看来,课间十分钟可以让孩子大脑得以休息,身体得以活动,缓解上节课的疲劳。“孩子是无法做到40分钟完全注意力集中的。所以40分钟的课堂之后,需要有时间让眼睛和大脑休息。”

心理咨询师蓝莉长期为多所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支持工作,在她看来,学校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的空间,也是成长的空间。在课间与同龄人进行充分的社交,有助于让孩子和同龄人之间产生更多联结。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厕所社交”现象在社交平台上讨论火热的同时,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的声音也陆续出现。新华社发布时评称,怕孩子出问题,怕被追责,就采取限制学生课间外出活动这种“省事儿又保险”的方法,实则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懒政。

学生课间在走廊上活动

在安全事故隐患下,不少地区的学校为了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做了积极的尝试。

刘静所在的学校位于厦门某区的一座山坡上,全校有24个班,学校采取的方法是课间导护:在每个楼层都安排了楼层导护的老师,如果看见冲跑得太用力的学生,老师会及时制止。刘静表示,虽然这项工作并不计入教师的日常任务评分中,但大家都默默遵守规则,没人敢轻易试探缺席的代价。“这是固定排好的,是教师工作范围之内,必须做的事情。”

刘静认为,课间导护的办法,不仅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学校和老师,是学校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做的有效尝试。

此外,也有一些学校采取了分批次下操场的办法,由老师带领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课间下楼,到操场活动。

在刘静看来,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应该出现学生的影子。如果学生长期被“圈养”在班级里,在学校里隐私很少,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刘静和同学产生友谊的时刻,也都来自课间一起去卫生间、小卖部。这样的友谊延续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了多年的朋友。

李玲记得,自己学生时期的课间,远比现在孩子的课间要丰富。下课铃一响,整个班的同学都冲到操场上玩耍,跳橡皮筋,玩抓人的游戏,总是要待到上课铃响再回班级。

在刘静的学校里,有许多高大的芒果树和龙眼树,每个课间,都会有孩子站在树下观察树的模样,也有孩子静静地趴在走廊上看远处的海沧大桥堵车,看着如蚂蚁般大小的汽车一点点地挪动。刘静觉得,这是他们理解和观察世界的窗口。

猜你喜欢

刘静课间厕所
刘静设计作品
糖人王
厕所囧事
Optimization Method of Bearing Support Positions in a High-Speed Flexible Rotor System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警惕厕所性猝死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