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压舱石主力军

2024-03-19江宇

国资报告 2024年1期

江宇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克服压力挑战,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从长周期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遇到的外部冲击,仍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实质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本扩张、两极分化、脱实向虚、生态恶化等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逆转。我们要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解决西方式现代化没有解决的问题,就必须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纠正资本主导的弊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面对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动荡冲击,党中央对国企改革发展发出新号令,广大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独特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担当作为,在变局中开新局,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压舱石和主力军。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科技创新

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是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快的科技进步的法宝。进入技术前沿之后,既要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进行“试错”,也需要更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特别是越进入技术前沿,市场形态就越不完备,一些在若干年后才能看到结果的基础领域,市场还没有产生,不可能完全靠市场配置资源。国有经济集中在基础产业和有先导性的战略性产业,有利于把更多资源集中到那些带动力强、外溢性强但却短期投入大的项目,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长远和整体效率。

2023年,国有企业在突破“卡脖子”环节、开辟新赛道方面亮点频频。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正式运行;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代号AGT-110)通过产品验证鉴定;中国电气装备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航天科技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接力腾飞;中国电子EDA软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移动6G网络架构创造长距离传输世界纪录;国机集团火箭发动机用轴承、中国宝武新型耐热钢研制取得突破;中国中化民用航空轮胎通过适航飞行验证。

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国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善于“结硬寨打呆仗”,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同时,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也通过协同创新带动广大民企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稳投资

2023年,央企克难奋进,经营效益保持稳定,有效投资大幅增长。1至11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在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下,这是十分难得的。

央企国企投资增幅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不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因为公有制企业的投资特征更加符合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我国一些领域投资乏力,但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未改变,更不能因此就搞“去工业化”。要持续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面向人民的实际需要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在具有长期收益、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能够对西方现代化道路产生突破等领域加大投资。国有资本是天然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7月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

国资央企投资的高速增长,正是由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以空前力度加快布局。2018年-2022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规模由0.7万亿元增长至1.5万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由12.8%提升至27%,投资规模增长115.2%,年均增长28%。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9+6”体系化布局,启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各中央企业均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空前。

发挥网络和规模效应畅通国内大循环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部条件不再具备,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从生产打通堵点,最根本的是科技自立自强,让“心脏”更有力;从分配和消费打通堵点,最根本的是推进共同富裕,提高劳动者收入占比,构建强大的内需市场;从流通打通堵点,最根本的是加快中西部和农村发展,促进各种要素在国内畅通流动。在这些方面,国资央企都能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网络健全、体系完整是国有经济的优势,也是我国经济体制充满韧性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在全国范围建成纵横成网、布局均衡、节点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增强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韧性和稳定性。国有企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关键上游产业起到龙头牵引作用,进而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推动形成更有创新性、更安全以及更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通上下游,贯通产供销,带动非国有经济协同发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

面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大局,2023年国资央企充分发挥网络和规模效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专业化整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中国移动牢牢把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机遇,系统打造以5G、算力網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一批中央企业推进专业化整合项目,通过专业化整合,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集中,有效增强规模实力,提升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保障支撑能力;中央企业与地方国资委、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专业化整合项目,通过发挥央地比较优势,打造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优势产业,有力促进央地协同发展。国务院国资委还总结推广了一批专业化整合的改革样板与有效经验。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在整合形式方面,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多样,既有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投资并购,也有股权合作、组建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服务国家战略落地,促进固链补链强链,集聚创新资源力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协同效应充分释放。

当好经济社会安全压舱石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有企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推动相关重要战略部署落实落地,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在保障产业安全方面,努力攻克产业“卡脖子”难题,以“链长制”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围绕国家战略安全布局和市场发展需要,为推进国产替代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2023年面对地缘政治影响全球油气价格持续波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不断强化增储上产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效率,强化技术开发,夯实能源安全保障。煤炭和电力企业心怀“国之大者”,推进能源保供。截至11月底,发电央企克服成本上升的困难,以占全国52%的装机规模贡献了63%的发电量。中国中煤强化能源保供应急管理,制定重点时段能源保供方案和应急预案,压实保供责任。积极履行国家重点煤炭保供平台职能,发挥营销网络优势和专业化管理优势,整合社会零散资源集中保障重点区域用煤需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三个字意味着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加上“高水平”三个字,就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而是要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继续创新和前进,追求“止于至善”。当前,我们要恢复投资活力,避免自由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投资和产能过剩,占据技术制高点,开辟新的投资空间;要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扩大国内市场、畅通经济循环;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克服西方国家资本扩张的教训,引导民营经济做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些任务都需要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才能实现。

近年来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指标充分证明,经过长期改革,我国国有经济总体上已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充满生机活力。

如果说,過去一个时期的国企改革发展主要着眼于国有经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程上,国企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主力军的责任,通过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势,以经济价值提升促进功能价值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