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对策及建议

2024-03-19胡瑾许兴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8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风险管理

胡瑾 许兴

摘要: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压实银行机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金融治理职责,银行账户管理面临压力。在“强监管、严监管”背景下,银行机构如何统筹做好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提高账户管控精准度,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银行机构账户管理现状分析,对账户管理难点进行详细梳理,提出了企业结算账户管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银行结算账户;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已成主流犯罪,获取非法资金是犯罪分子的最终目的,涉诈资金转移是骗局中的关键环节。企业结算账户因交易额度上限高、办理资金流转便捷、易获取受害人信任等特点,成为犯罪团伙用于“资金流”转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不法分子非法开立、买卖对公账户,继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频发。为斩断涉诈“资金链”,人民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监管部门,持续压实銀行账户风险管理主体责任,保持对涉诈治理的高压态势。2023年1月16日,某银行收到开年首张大额罚单,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对其银行结算账户未按规定备案、存在涉诈账户管理不到位等23项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767.17元,并处罚款764.6万元。2023年2月6日,某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9项违法行为,被央行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2元,罚款773.6万元。

在“强监管、严问责”的形势下,银行机构持续加大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举措,涉案账户数量得到有效压降。但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犯罪分子反监控反侦查意识日益增强,账户获取和资金链条隐蔽性更高,账户风险识别难度加大。同时在强化涉诈风险防控的过程中,部分银行机构由于管控措施过于简单“一刀切”,出现了涉案可疑账户管控范围过宽、管控措施过度等问题,导致负面舆情。作为结算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责任人,银行机构如何统筹做好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提高账户管控精准度,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面临的风险

2019年以来,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全面实施备案制,企业开户由银行独立审核办理、全权负责,银行账户风险敞口前移,防控压力加大。目前企业银行结算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

(一)虚假开立账户

随着“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市场主体可登记多个经营场所、集群注册登记”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试点落地,营业执照的获取比以往更容易、更简单。犯罪分子利用国家的惠民利民好政策,以高额报酬引诱他人提供虚假材料注册公司获取营业执照,再到银行办理开户。由于不法分子在对银行的不断试探中,基本掌握结算账户开户流程以及审核要点,总结了一套应对打法规避银行人员的事前审核和尽职调查,开户真实性核实难度加大。比如为应付银行上门核实经营场所的要求,不法分子会临时租用办公场地,并挂牌,迷惑性较强。开户一段时间后,再次上门核实单位地址,基本人去楼空,查无此单位。

同时,中介公司代理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也是风险高发领域,有的企业出于方便考虑,会将公司相关资料交给中介公司,委托其代理办理开户。在代办过程中,银行机构很难核实被授权人的真实身份背景以及开户单位的真实意愿。如果开户代理人违背被代理人意愿开立账户,在代理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有可能被用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为银行后续账户管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二)账户使用不合规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交易行为已从传统柜面渠道向线上迁移。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已成为企业支付结算的主要手段。由于客户交易行为均在网上完成,其资金使用是否与经营范围相符、是否与经营规模相符、是否存在出租出借账户、与不相关企业发生资金往来等违规行为,银行无法做到实时监管,一旦被犯罪分子用于违法犯罪目的,极易造成外部风险对内转移。

此外,根据《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单位客户因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存款人应于5个工作日向开户银行提交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部分企业在营业执照注吊销后,并不会主动告知开户银行,导致账户注吊销后仍在继续使用。虽然银行机构为加大注吊销账户的管理,建立了经营异常账户监测模型,支持接入工商信息查询平台官网进行查询,但由于银行机构与工商信息查询平台的信息交互存在一定时期的滞后,不能实时反馈异常客户信息,导致账户管控不及时,管理真空期账户发生违规过渡资金行为。

(三)监管措施过度或不到位

按照“了解你的客户身份”原则,对高风险客户实施账户管控,是银行机构内控管理的必要举措。但在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银行机构实质上处于主导地位,由于不同银行机构的管控标准和管控力度不同,也存在为规避自身风险导致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可能。据北京金融法院公布的一则因账户管控措施过度发生的诉讼案例显示,2019年5月,某银行对一家企业账户采取临时止付措施,因企业法人曾有高风险交易行为,无法排除法人利用公司账户实施涉敏交易风险。该企业提起诉讼,认为某银行相关行为严重性远超一般对公账户的管控要求,给其造成损失。一审判决某银行解除对该企业账户采取的临时止付措施,但驳回其赔偿请求。企业继续上诉,最终二审判决认为某银行采取管控措施的种类、强度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其管控措施的妥当性和均衡性,判令某银行向该企业赔偿临时止付期间产生的借款利息。

另外,部分银行机构因管控措施不力,也存在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未履行对异常账户、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测和相关处置等行为。比如在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通过频繁变更账户的法人代表、高管名单、联系地址等,达到隐蔽犯罪活动的目的。账户信息变更环节也是重点关注风险领域。该环节如果监管不严,也易发生涉案风险。对于企业账户信息变更,银行机构应切实履行法人信息、业务意愿、地址信息、证明文件、联系方式、经营状态等内容的核验,必要时通过实地调查及面签方式,控制关键风险点,严防外部欺诈。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之间的尽职调查标准不一,部分尽职调查人员风险防控意识淡薄,只做形式应付核查,未能对账户变更风险做到实质性把控。

(四)内部人员操作风险

在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开户环节的具体操作中,对于一些涉及客户信息内容的录入,由网点柜员负责处理。由于对公开户业务属于高风险和重点审核的业务,对经办柜员的业务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如果经办柜员在办理时操作随意,没有认真审核、导致客户信息录入有误,极易引发操作风险。比如存款人类别是区分客户类型的重要标志,是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的必要选项,该项为不可修改项,如出现此类错误开户,只能通过销户重开纠正,这样不仅会影响客户使用,而且容易引发外部监管风险。

同时银行机构属于经营单位,结算账户开立数量也是其业绩考核指标之一。部分银行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为完成个人业绩,未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原则认真履行尽职调查义务,而是采取“走过场”、甚至为客户提供便利等方式办理开户业务,为后续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埋下隐患。据2021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报道,2021年,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某银行工作人员顾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他人违法开立对公账户用于犯罪。经查证,涉案14套对公账户累计接收、转移犯罪资金2000余万元,总流水1亿余元,顾某某获利2万余元。

二、银行机构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监管形势,进一步规范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的日常管理,银行机构积极落实多项工作举措,加大账户管理力度,努力提升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一)实施对公账户实名制管理

“了解你的客户”是风险防控第一步。2019年6月,央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委联合启动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8家银行首批上线运行,该系统支持银行办理账户业务时核实企业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纳税状态和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为防范账户风险提供了基础性支撑。银行机构积极运用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结合人脸身份识别技术,深入推进企业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工作,并通过上门调查、证明资料审查、电话验证、视频认证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真实性调查,全面了解客户经营情况,确认客户意愿,防范虚假开户行为。

(二)研发风险预警监测系统

银行机构积极推进科技赋能,持续优化预警监测模式,自主研发风险预警监控平台,构建严密的账户风险防控体系。比如工商银行运用系统手段落实账户管理,自主研发“融安e信”大数据风控智能服务平台,多维度建立识别可疑欺诈交易的监控规则,根据风险程度对线上交易灵活采取不同干预措施。针对电诈防控投产近百个监测模型,与公安机关共建涉诈风险信息库,对涉案账户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全渠道、24小时实时预警拦截,协助公安机关开展风险账户限额支付,最大程度减小损失。农业银行搭建了天蓬智能反欺诈平台,实现对企业账户、网络金融等业务领域507类高风险交易的统一監控,毫秒级识别欺诈风险。

(三)开展存量客户风险排查

为降低潜在涉案账户风险,根据人民银行部署,银行机构积极开展存量账户风险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清理涉案账户和关联账户,以及非正常经营的可疑账户。工商银行对所有存量客户特别是2019年以来开立的所有企业银行账户进行了“拉网式”“清单式”风险排查,排查覆盖开户受理、尽职调查、存续期管理、交易异常监测等各个环节,对长期不动户、一人多户、法人失联、经营异常等高危账户,综合分析快速研判,对涉嫌诈骗账户实施精准防控。建设银行建立了客户身份信息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存量账户涉赌涉诈风险排查处理,对系统监测预警的疑点账户,按日逐户组织开展核查,对可疑账户及时管控。

(四)加强企业网银额度管理

企业网银是企业客户结算主渠道。针对涉案账户线上交易特征,银行机构持续强化企业账户电子银行渠道额度管理,合理使用限制账户交易措施,防范金融服务被犯罪分子滥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建设银行于2020年11月调整了企业网银渠道向非同名银行账户转账的日累计限额、日累计笔数和年累计限额,明确对超出限额交易,须到开户网点柜面办理。工商银行严格按照账户分级管理原则,在企业开办网银过程中,匹配尽职调查流程,合理核定企业网银限额,确保账户功能、支付限额与客户身份识别程度相匹配。宁波银行于2022年6月开始开展单位网银对外支付限额调整工作,对近一年企业网银使用频率较低的客户,将根据历史交易情况设置合理的网银限额。

(五)强化账户年检和银企对账工作

账户年检是银行机构及时掌握存款人基本情况、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持续识别客户身份的有效抓手。银企对账是防范操作风险、保障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为降低账户存续期使用风险,银行机构积极落实账户年检和银企对账制度要求,按照规定与企业对接,有序做好阶段性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实工作,及时发现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前处置和管控,化解潜在风险隐患,阻断风险向银行内部蔓延。

三、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人员对账户管理制度掌握不透彻

关于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制度办法包括《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由于账户管理制度规定较多,且政策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持续学习才能掌握。而在实际工作中,网点关键岗位人员需要定期轮岗,就会出现现有账户经办人员对账户管理制度稍有了解,就面临到期换岗。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由于新上岗人员对制度规定理解不透彻,极易发生操作风险事件。

(二)客户对账户管理工作配合度较低

根据账户管理规定,银行机构需要在存续期内一直与客户保持沟通对接,以此开展持续性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由于企业客户对银行账户管理的认识普遍不足,认为该项工作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带来收益,因此不重视,甚至有部分客户对银行机构的对账、尽职调查工作不配合,存在抵触心理。如在尽职调查方面,关于实际受益所有人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尤其是控股企业涉及企业客户高层的身份证件、持股比例等隐私信息获取困难,使得尽职调查的准确性不能保证;在银企对账方面,部分客户没有认识到对账对自身账户资金安全的保障性,认为对账是银行单方面的事情,表现为开户后长期不对账,银行机构电话提醒后也不对账,甚至直接拉黑银行电话号码,导致银企对账工作推进困难。

(三)尽职调查工作质效不高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2022年1号令《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在与客户业务存续期间,采取持续的尽职调查措施,审查客户状况及其交易情况,以确认为客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交易符合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背景、业务需求、风险状况及对其资金来源和用途等方式的认识;同时应根据风险状况差异化确定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的程度和具体方式,不应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符的尽职调查措施。而当前银行机构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持续尽职调查内控制度,持续的尽职调查工作缺乏明确的规定可以执行,存在一定随意性;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持续尽职调查队伍,尽职调查工作多由网点客户经理兼任,在日常工作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只是被动履职。此外,银行机构对尽职调查工作成效也没有建立评估机制,容易出现尽职调查“走过场”、尽调工作质效不高等问题。

(四)未真正落实优化开户服务要求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大账户管理检查执法力度,多家银行因账户管理不到位被处罚,为降低涉案账户风险,银行机构的开户手续变得更加严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商业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方式,不得“一刀切”要求客户提供辅助证明文件,不得向客户提出不合理或超过必要限度的身份核实要求,不得以注册地址为集中登记地、以自有或租赁房屋作为经营地址等理由拒绝小微企业开户、不得仅以办公场所较为简单、没有企业门牌、雇佣人员较少等理由拒绝小微企业开户。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银行网点机械执行开户审核要求,对开户政策不沟通、不解释,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展进一步审核,只要觉得有风险直接一拒了之,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正常开户。

(五)账户管控不及时或不准确

为加强风险账户管理,大部分银行机构建立了账户异常监控风险模型,经系统鉴定为经营状态异常、证照超期、企业信息变化未变更等情况时,会推送信息到网点,经网点人员核实后人工管控,由于为人工操作,易发生账户管控超时情况。同时部分银行的监测模式精准度不够,时常误管误控。客户需解控,要携带相关材料到网点办理,手续烦琐,客户体验感较差。

四、完善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层网点政策宣贯

建立涵盖基层网点所有人员的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网点每位员工准确把握账户管理制度要点,以制度为指引做好优化企业开户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可引入线上培训的方式,针对网点不同岗位人员制定不同培训计划,设置涵盖账户管理规定、柜面操作流程、尽职调查方法、风险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培训课程,并将参加培训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要求相关人员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自主学习-课后测试-获得积分”的形式完成线上课程培训。针对解决轮岗人员不熟悉账户管理制度的问题,可设置账户业务办理準入资质,要求经办人员和尽调人员必须经过课程学习、通过准入考试才能上岗,不断提升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水平。

(二)提高客户账户管理认知

网点客户经理和账户经办柜员具有直接面对企业客户的优势,可在客户营销和办理开户的过程中,同步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银企对账等内容宣传,让企业了解账户管理是银行机构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重要方式,使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同时,银行机构可开展一些账户安全知识方面的讲座,邀请客户参加,让客户对账户业务有基本的认识,为后续账户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此外,也可以建立对客户的奖励机制,对积极配合银行开展持续性尽职调查和银企对账等工作的客户,给予相关费用的减免优惠,通过减费让利活动让客户关注账户业务,重视账户管理工作。

(三)建立持续尽职调查管理机制

银行机构应构建清晰的持续尽职调查管理体系,明确总行、分行、支行以及网点各层级的工作职责,形成专业协同管理。应规范尽职调查工作流程,制定持续尽职调查内控制度,明确开展尽职调查的客户情况、时间节点、调查频率以及与不同风险程度客户相匹配的尽职调查措施等。针对网点人员工作饱和、尽调质效不高的情况,可上收网点部分尽调职能,在市行或者支行层级成立专门的尽职调查队伍,专职负责客户的持续尽职调查工作,提升尽职调查专业性。同时应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压实尽调主体责任,防止出现“查而不实”的情况,提升尽职调查工作效率。

(四)完善账户分级分类管理

切实落实银行机构优化企业开户服务主体责任,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不设置开户门槛,严禁以风险防控为由推诿拒绝企业开户。大力推广简易开户,推进“一站式”开户服务,在客户资料有效完备的前提下应开尽开。在优化开户服务的同时积极做好账户风险防控,坚持“风险为本”原则,结合尽职调查情况,将企业银行结算账户按照账户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黑名单类、灰名单类、简易开户类、正常类、白名单类,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及风险特征,在账户开立和存续期实施差异化管理对策,合理开通账户功能,使账户功能与客户身份识别程度、风险度相匹配,提升账户管理手段的目标性和靶向性。

(五)提升账户管控精准度

以数字化思维,运用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建立覆盖可疑账户“事前感知—事中管控—事后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风险决策精准度,实现实时反应与精准防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减少网点人为操作,实现风险管控自动化、解控线上化,切实做到优化企业服务和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吴文中.H银行企业结算账户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

[2]田甜.浅析商业银行在企业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23(03):77-79.

[3]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EB/OL].[2022-01-26].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460330/index.html.

[3]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EB/OL].[2003-04-10].http://www.pbc.gov.cn/tiaofasi/144941/144957/2817125/index.html.

(作者单位:胡瑾,中国工商银行扬州分行;许兴,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兴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分析
乌镇的互联网医疗需求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