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医生大罢工,尹锡悦“硬碰硬”

2024-03-19庞海尘

南风窗 2024年6期
关键词:住院医生尹锡悦实习医生

庞海尘

2月29日,是韩国政府下令那些罢工的医生们返岗的最后期限。如若再不返岗,这些医生恐将面临被吊销执照至少3个月的处罚。

面对韩国政府的警告,截至3月初只有294名实习医生在最后期限之前选择复工,超过70%的医生明确拒绝复工。

事情的开始源于2月初尹锡悦政府宣布计划于2025年高考开始扩招医学院新生,从每年3058人增至5058人。随后,韩国医疗界爆发集体抗议,近万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递交了辞职报告。

面对医生们的针锋相对,韩国总统尹锡悦选择“硬刚”。尹锡悦在2月19日听取相关汇报后直言“绝不姑息”,并于2月27日第一次对参与抗議的医生采取法律行动,被指控的韩国医学会游说团体中的五名成员恐被吊销医疗执照。

尹锡悦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推行医学生扩招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此外,韩国马上要于今年4月举行国会选举,尹锡悦所属的右翼国民力量党所占议席低于共同民主党。面对选举压力,尹锡悦要为自己的支持率加一把火。

考虑到在2000年医药分离改革时,尹锡悦就是负责判处医协领导层的检察官,这次的他,很可能也不会轻易退让。

积怨已久

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正在繁华的首尔市区来回辗转。躺在担架床上的金宝美,正因为急性阑尾炎的发作疼痛不止,但救护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立即收治她的医院。

因为这场医学界罢工潮,很多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被迫取消手术或拒收患者。受到波及的不仅有像金宝美这样需要及时就诊的急性病患者,还有需要尽快动手术的癌症患者。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患者在韩国最大的癌症患者网络社区上发言,称自己去年做了直肠癌三期手术,化疗两个月后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原本预定2月20日住院,21日做手术,但是在19日早上突然接到取消手术的电话。

虽然针对韩国实习医生与住院医生的大范围罢工行为,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开放军事医院供公众使用,延长公共医疗机构的运营时间,并要求紧急医疗治疗中心全天候开放。但这种短期内可以稍微缓解压力的措施,并无法使医疗服务重回正轨。

面对毫不退让的罢工医生,尹锡悦政府选择继续加码。

既韩国保健福祉部警告不返岗的医生将被“吊销执照”,法务部将会对煽动罢工的人进行“逮捕调查”后,在2月27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向警方提起刑事诉讼,指控韩国医学会游说团体中的五名成员涉嫌违反《医疗法》,这可能导致这五名医生被吊销医疗执照。

尹锡悦之所以敢于“硬碰硬”,是因为韩国民众苦医生少久矣。

对于医学院扩招这件事,大部分韩国人持赞成态度,他们将选择与政府进行对抗的医生比作“医疗卡特尔(利益垄断集团)”。根据民调机构盖洛普2月13日至15日在韩国进行的民调,76%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利大于弊”。

此外,这也不是尹锡悦首次经历政府与医生之间冲突白热化的局面。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周晓蕾看来,尹锡悦在此次罢工中“秉公执法”的强硬态度,早在2000年“医药分离”引发的医生罢工事件中就已埋下伏笔。当时9名反对“医药分离”的医协领导以违背《医疗法》遭逮捕,负责一审审判的就是时任首尔中央地方检察院检察官的尹锡悦。

2000年,韩国政府旨在通过将医生和药剂师之间的处方和配药职责分开来解决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问题,这直接导致医生失去了一大笔收入来源。

周晓蕾表示:“与此次扩招性质一致,‘医药分离同样是韩国政府运用行政命令动摇医生群体的利益,这使医疗机构的性质—并非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共机构,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得到凸显。”

尹锡悦之所以敢于“硬碰硬”,是因为韩国民众苦医生少久矣。

虽然“医药分离”事件的解决以政府胜利告终,但韩国政府也做出了相当程度的妥协:一是韩国医学院招生名额在此后6年中由3273人缩减至3058人,至今未有变动;二是禁止药剂师任意配药并增加医疗费。

可能自那时起,这次医生大罢工就埋下了种子。

在2014年和2020年,韩国政府均试图推行过包括医学院扩招在内的医疗制度改革,但都败给了医生集体罢工行动。其中最可惜的是2020年,当时任韩国总统的文在寅态度十分强硬,但无奈新冠大流行的暴发,使政府被迫妥协。

到底缺不缺医生

“缺不缺医生”这五个字,可以被视作此次纷争的关键问题。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3年发布的最新数据,韩国每千人拥有2.6名医生,包括韩医(类似于中国的中医)。医生数量在OECD成员国中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每千人拥有2.5名医生的墨西哥。

相对数量上的少,对应的是韩国人较高的医疗服务需求。韩国年度人均面诊次数为15.7次,居OECD成员国之首;韩国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天,是OECD成员国平均值的两倍多。在如此供需不平衡的条件下,韩国人首次就诊平均时长仅有4.3分钟,约为成员国平均时长的1/4。

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韩国社会的医疗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目前,韩国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是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1.7倍,这意味着即使每年增加2000名医生,韩国也需在27年后的2051年才能达到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直白的数据已经表明,“缺不缺医生”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争议,但参与罢工的韩国医生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们看来,医生短缺不是因为医生数量不足,而是由医疗政策和医生分配问题引起的。

一方面,韩国的医生主要集中在首尔等大城市,光是首都圈就集中了韩国约38%的执业医师;另一方面,由于韩国医生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就诊涵盖多少医保不覆盖的自费项目,像儿科、妇产科等医保涵盖面较广的科室,一直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而像皮肤科、整形科等更加“有利可图”的科室,往往受到大量医生的青睐。

因此,在大韩实习医生协会紧急对策委员长朴智贤看来,因为医疗收费不切实际,才使医院入不敷出,导致实习医生多数选择在医保范围之外的科室就职。此外,各地医疗水平存在的差距,应当通过整顿地方医疗系统,以及扩充相关设施来解决,推动医学院扩招只会导致公共医疗费用的无意义增加。

虽然韩国医疗体系有着难以回避的问题,只是增加医学生数量并非根本性的解决措施,但这本身并非坏事,甚至可以是进行改变的一次有益尝试。然而,参与罢工的韩国医生卻视之为洪水猛兽,让人不得不思考到底为何会这样。

委屈的韩国医生

在韩国要想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不光要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还要熬过漫漫长路。

一般来说,能考上韩国医学院的学生通常排在韩国高考成绩的前1%甚至更高的位序。但在考试中胜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医学生们需要经过六年制的专业学习,然后顺利通过国家医学考试,并最终熬过最高长达五年的轮岗与进修,才可以成为“正式”的医生,也就是韩国的专科医生。能走到这一步的人,自然不可能放低要求。

韩国保健福祉部和OECD的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医生的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9.5463万美元,比德国还要高,并远超OECD成员国的平均值。此外,韩国医生薪资与本国平均薪资的比率在OECD成员国中也是最高的。

“物以稀为贵”的特质,在很多精英型职业中都存在。它们通过设置高门槛,以防止外人轻易进入,稀释利益。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专业保护主义”。对参与罢工的医生来说,扩招医学生数量确实是个坏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与罢工的医生是那些爬过万重山,但还差临门一脚的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周晓蕾表示,在韩国,这两个医生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在医院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心酸的打工人。

实习医生是指那些通过了国家医学考试,正在进行为期一年临床实习的医生。住院医生则是已完成实习期的医生,正在进行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培训,通常为期三到五年。

据路透社报道,韩国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罢工行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们至少占首尔一些大型医院员工总数的40%。但在美国、日本等国,这些医生的比例只会占到10%左右。周晓蕾表示,韩国医院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是专科医生紧缺,二是实习和住院医生更廉价好用。

“通过教育形成阶级”这一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韩国人的教育焦虑问题。其中,医生和律师作为通过教育实现阶级跃升的精英代表,更是成为韩国家庭养育下一代的标杆。

对于参与罢工的韩国医生们来说,高考拼出来了,学医的苦也吃了,自然不想因为扩招这件事使自己的职业前景受损。但除了“钱途”,参与罢工的他们还有更紧迫的需求。

周晓蕾告诉记者,在医学院录取成绩毫无争议居全国之首的当下,几乎很少有学生是出于职业理想考取医学院的,他们更多地是看重这一职业带来的特权—阶级跃升的可能性。

韩国被认为是“压缩现代性”的一个典型案例。韩国曾在过去50年间经历了“压缩资本主义发展”,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民主化水平,但由于这一转变过于快速,它的现代性被认为是不平衡和扭曲的,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欠发达性和传统的非现代性特质。

受这种复杂构成的影响,韩国的教育体系成为形成阶级的重要工具。首尔大学教授张庆燮在《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指出:“韩国现代社会阶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投资和竞争。这不仅关系到所谓的新中产阶级,也关系到政治和经济统治精英。”

“通过教育形成阶级”这一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韩国人的教育焦虑问题。其中,医生和律师作为通过教育实现阶级跃升的精英代表,更是成为韩国家庭养育下一代的标杆。

这一标杆在卢武铉上台后有了些许改变。当时他提议引入美国的法学院制度,并在自己的任期内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最终,韩国的法律教育结构从过去依赖于国家司法考试的模式转变为以法学院教育为基础的模式,这显著降低了成为律师的门槛。

随着律师光环的逐渐消散,医生成为唯一保住“稀缺”特质的精英阶级,在社会地位排序中独树一帜。

一方面,出身优越的孩子,要想成功继承父母辈的社会资本,需要保证自己能在这场典型的优绩主义游戏中,借助“机会平等”的外衣将普通人踹下阶级跃升的阶梯,以防止自己阶级滑落;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如果能凭借天赋异禀的资质挤进医学院,他们更不可能拱手相让这宝贵头衔为自己带来的新身份。

尹锡悦此次在医学院扩招的事情上毫不退让,在根本上触及了医生阶级的利益。虽然这一争端让尹锡悦政府的支持率升至3个月高位,但面对决心守护自己核心利益的医生们,尹锡悦除了“硬刚”,或许也要思考如何“智取”。

(文中金宝美为化名)

猜你喜欢

住院医生尹锡悦实习医生
韩国当选总统吐槽:我的烦恼很多
尹锡悦上班 夫人出门相送
尹锡悦上韩综,称“烦恼很多”
尹锡悦要把宠物狗印在邮票上
鼓励自己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全科住院医生以患者为中心使用电子病历的干预前后比较研究
英国40年来最大规模医生罢工
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住院医生的连续从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