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要立足基础性,加强适应性
2024-03-19邓国平
邓国平
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职教制度,贯通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山东、江苏、湖北等省已经连续试行职教高考(湖北称之为“技能高考”)多年。试点以来,职教高考报考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湖北省早在2011年开始试点技能高考,10余年间,报考人数从当年的500余人已跃升到10万余人,职教吸引力显著增强。
但社会以及教育领域内部,对职教高考的认识不尽一致。包括职教高考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升学导向或是就业导向的选择焦虑,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提出了调整改革要求等,伴随职教高考而来的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正面引导,又需要中职学校加强适应性调整和变革。
服务职教体系建设,调整中职学校办学导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有效贯通中职教育与高等专、本科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多省份的试点实践证明,职教高考为中职学生打开了成长空间,是优化类型定位、贯通层级体系的关键,又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教育行政要加强职教高考正面引导,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充分发挥职教高考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挥棒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双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坚持职业性特点,加强办学导向适应性调整,规范引导就业与升学,逐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以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办学导向。
立足基础性定位,调整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学生升学已经成为主流,要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出适应性调整,但调整的动因与要求不应简单地归结为适应职教高考的需要,而要从中职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新的定位出发,寻找逻辑起点和目标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既要从类型特征上把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定位,又要从层次结构上把握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夯基。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过高,课程设置过于全面系统,强调掌握专业能力,忽略了夯实基础,这导致学生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掌握不牢,技术技能会而不熟,熟而不精,职业素养意识薄弱,既无法满足就业,也不能支撑升学。
因此,中职学校只有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中职教育的基础作用,突出职业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优质生源,为企业输送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适应就业的技术技能基层人才,推动中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适应职教高考人才选拔,改革中职专业设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的加快,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需要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能力水平,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学的比例还会持续增高。
为了提升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升学导向的学生,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突出中职教育基础性导向,按专业大类简化中职专业设置,按照夯實学生技术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教学规律简化中职课程设置。
职教高考涉及技术技能实际操作的考试,其组考的成本高、难度大,开考专业如果过多过细,还存在公平性不易把握的问题。简化中职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为学生夯实学习基础,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有利于职教高考制度公平有效推进,有利于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