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转型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4-03-19蒋盛杰吴智宇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资村庄集体

张 胜 蒋盛杰 吴智宇 杨 豪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经济的命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好新时期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项重大改革[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扩大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治理运用覆盖面,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表明数字化是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实践做法与路径,为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本文聚焦于数字化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转型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对策。

一、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的转型逻辑

(一)数字化赋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可观”“可见”“可感”

目前,农村村集体常出现资源资产闲置、资金空置的情况,很多村两委干部对村集体资源资产现状如地理位置、数量规模、经济效益等信息缺乏充足的了解,往往造成农村集体“三资”的浪费与闲置,阻碍了“三资”的有效利用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当下村集体开展的“三资”审查工作主要集中于村集体的账面资金与债务、集体银行存款、办公设备等。村集体的土地资源、水面及四荒地资源、农田水利设施、在建与已建的各项村集体工程如村医务室、学校、道路交通等没有被纳入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查范围,最终造成了许多资源资产的闲置,阻碍了“三资”的高效利用。

数字与信息技术通过借助卫星、定位系统等给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画像”,实现资源资产的“可见”“可感”。通过建立农业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将往日需要实地核算、实地测量的资产、资源的数据通过村集体智慧大屏或公众号、APP 显示出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其面积变化、使用出租情况、权属单位等信息,使得农村集体资源与资产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时通过展示资源、资产的经营性与使用情况相关信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对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动态调整使用规划,从而使得资源资产更好地保值增值、服务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数字化赋能农村集体资金链条式管理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村级资金是资金流动链条上的“最后一站”,资金的使用、流向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多主体的数据整合与利益关系。当下,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多采用书面形式进行记载,导致村集体资金管理出现财务公开不细、相关合同信息不明、债务关系不明确、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造成了村集体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阻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数字技术通过建立电子台账的方式,将财务流向相关信息上传至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并借助管理平台完善合同、债务等信息,及时全面地反映资金流向、财务结构,并据此进行财务分析与调整,实现对村庄整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调控。同时,通过平台共享信息资源,有效实现村级财务“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管,克服了信息壁垒,加强了各主体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治理效能。

(三)数字化赋能“三资”监督全方位民主化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既需要村干部、财务人员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增强自我监督意识,又需要通过外在制度与人民监督防止权力“微腐败”,切实管好村级小微权力[3]。而传统农村“三资”监督下,村集体“三资”公开往往流于形式,群众反馈、举报诉求回应慢,很多微腐败如村干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涉农财政补贴与资金、贫困户补贴等更是不留痕迹,群众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因不少农村很多年轻人进城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儿童,给村干部微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村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还会因疏远了干群关系,造成干群矛盾,影响乡村稳定与有序发展。

数字技术一方面通过联结村庄与上级财务、民政等部门,使得村民反馈、监督的渠道由单一村民村干部变为网上“问”公务人员,这大大缩短了村民进行监督的时间,使得效率得到提升。同时,通过资金留痕、合同留痕、信息留痕的方式,使得“三资”交易、“三资”变动相关信息在多个部门实现入库,村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在村庄公众号、村庄网站及政务服务APP 上一键查询“三资”动向,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在工作日内得到有效反馈。又如部分村庄创新性地开创“村级财务卡”,村干部村内日常支出都可以通过这张卡轻松查询,使得资金的使用得到有效监督,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最后,数字化“三资”管理还可以通过网上村民大会的形式,实现内外地村民“共同在场”,村庄内外成员均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参与到“三资”管理事务中去,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三资”管理的监督,促使“三资”管理更加民主、科学。

二、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社会资源的不足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乡村经济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三资”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4]。而许多农村因为缺乏持续造血的能力与内生增长动力,在利用村集体资金建设数字设施、应用数字技术和提供数字化人才方面需要外界资源的精准输入。在经济资源方面,数字化建设是前期投入大、收益见效慢的“苦差事”,同时因为需要后期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修理,而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而这笔资金投入无论是使用村集体资金还是村民自费集资,村民都会有较大意见,因为这笔支出带来的效益难以真正落实到每个村民身上,导致村集体数字化建设只能依靠上级或相关部门补助。在物质资源方面,农村缺乏数字技术,使得上面来了资金,基层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的窘境频出。在人才资源方面,擅长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乡村事物管理的人较少,擅长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三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使得数字化建设缺乏人才主体。同时,乡村事务处理需要与群众打交道和“唠家常”,日益呈现年轻化的基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学习掌握数字技术及相关平台的使用,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与群众“唠家常”的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三资”管理更加精准、科学、民主。当下,乡村缺失的正是既能调动群众又善用数字技术的管理人才。

因此,经济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三重不足的“叠加效应”使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缺乏实现基础。

(二)精英政治与群众边缘化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治理的主体,以直接受益人的身份参与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然而在数字乡村建设当中,由于农民与村庄主要干部在数字“三资”事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并迫于农民对数字技术与“三资”管理知识的缺乏而往往充当数字乡村建设中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角色,被迫“卷入”到“三资”管理活动中[5]。信息与知识掌握的双重不对称,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具体表现为农民在查询集体“三资”有关信息时,对其方法与流程不明确;农民在反映、监督“三资”管理事务及相关干部或者工作人员行为时,缺乏对程序与手续的掌握;农民在参与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三资”管理决策时,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与专业知识,而无法有效参与。这种被迫“卷入”,会导致农民被排斥在村庄数字建设之外,将农民“边缘化”。

而部分掌握数字技术与“三资”专业知识的政治精英会成为农村“三资”管理的主导,进一步成为“三资”管理的主体[6]。这一后果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果难以为广大农民所共享,并引发村庄精英与农民的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剧农村“三资”管理微腐败。

(三)泛数字化与治理单一化

数字化改变并革新了乡村治理与“三资”管理的手段,使得“三资”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然而长期沿用数字化治理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遵从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而抛弃或排斥“价值理性”,会阻碍乡村三治融合与农村治理手段的多样化。泛数字化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村民自治组织成为“空架子”,在讨论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决策问题上,村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者平台发表意见,而不需要村民坐在一起充分讨论与交换意见。村民进一步分散化,村民的意见也是分散而难以统一的。同时,泛数字化导致村民之间面对面交流减少,村民互动的场域由村庄转变为“互联网”,村庄记忆与村庄文化被遗忘,乡贤能人调动村庄价值参与乡村治理愈发困难,村庄德治效能难以发挥。

数字化管理形成的路径依赖会逆向地导致治理手段与治理形式的单一化,造成村庄治理缺乏柔性与弹性,阻碍了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发展。

(四)基层干部疲于上级的考核

当前,基层往往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基层干部成为“千手观音”疲于上级的各种考核[7]。在农村“三资”管理中,上级往往也会通过各种形式考察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给村干部及财务人员带来很大压力。数字化“三资”管理背景下,考核压力可能不仅没有减少,而是更加繁重,各种表格、文档需要填写,各种问卷、报表需要编制,图片视频需要拍摄上传等。这些负担会导致村干部无心于“三资”管理而将过多精力放在编制“精美”的图表上,阻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三、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不断提高以数字基础设施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化通用素养、以智慧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数字化专门素养和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代表的数字化安全素养成为推动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可以有效增进其数字“三资”管理参与能力与水平,为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贡献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

(二)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为基层干部“减重”

数字化“三资”管理面临着诸多机遇,可以借助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强化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加强对基础干部与公务人员职业素养、法制观念及思想的教育,树立廉洁奉公的理念,做“沉得住气”“弯得下腰”“低得下头”的人民干部。同时,借助数字乡村建设,转变考核机制,减少重复下达、层层加码,多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广大基层干部更多的包容,让他们在基层舞台上大展拳脚。

(三)完善“人、财、物”配套政策体系

数字化“三资”管理离不开国家与政策的支持,但需要什么资源、给多少资源要根据村庄的发展基础、发展需求具体而定。特别是数字化建设不仅仅需要“财”的支持,更需要人才送下乡、技术送下乡,缺乏三者的配套性政策支持体系,数字化“三资”管理便缺少发展的基础。

(四)创新“情、理、法”社会参与渠道与监督方式

在数字乡村与数字“三资”管理过程中,要用数字化赋能三治融合治理,用数字化转变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方式[8]。推动数字化“三资”管理转型,以此创新“情、理、法”的群众参与“三资”管理渠道与监督方式,以此推动“三资”管理手段与形式多样化。

四、结语

数字化“三资”管理是农村“三资”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通过实现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可观”“可见”“可感”、农村集体资金闭环管理、“三资”监督全方位民主化,推动“三资”管理实现转型。而在现实实践中,数字化“三资”管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从提升主体素养、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参与监管的方式等方面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三资村庄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警犬集体过生日
村庄在哪里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阳光财务——嘉兴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做法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