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英语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

2024-03-18王明月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硕士

王明月

(锦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1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

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在医院成为一名青年医生,在一次国际医学会议上,作为医院的医生代表,他用英语做了学术报告并参加了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和笔者视频连线,很不解地问:“老师,我都研究生毕业了,可还是不能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在探讨病例时也不能恰当自如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我读研的时候认真上课,英语学习也很投入,可是真正到用的时候怎么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呢?”听了他的话,笔者陷入了沉思。在我国医学学科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频繁的大时代背景下,我校现在设置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否有帮助?目前的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师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否达到助力学生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进入新时代,外语教育如何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是摆在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基于社会对医学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结合《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会议精神,我校自开设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以来,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实现了由最初的单一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到开设医学英语课程的转变,也实现了从宽泛英语教学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过渡。在改革过程中,多次更换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化的培训平台,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刚入学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改革后的医学英语课程难度系数较大,医学英语词汇晦涩难懂,文章专业性较强,内容缺乏趣味性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不高,并且我校大部分学生有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过级需求,单一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现有的单一医学英语课程模式迫在眉睫。《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研究生英语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不可替代。研究生英语是我校硕士研究生在研一阶段的必修课,旨在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科研人才。目前,我校单一以学习语言为目标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化需求或对其未来就业帮助不大。外语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要对外语学习者进行学习需求分析[1]。通过对我校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后了解到,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只有少数学生在本科阶段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大部分学生只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还有少数学生连四级都没有通过。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于读研期间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自然不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既希望在英语课上学到四、六级知识,助力他们过级;同时又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提高自己,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英语知识,掌握专业医学英语词汇和撰写医学论文的技巧,提高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需求分析可以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2]。通过对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需求的分析发现,我校医学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以书本内容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急需构建一种能够满足不同英语基础学生需求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

2 “通识英语(EGP)+医学英语(EMP)”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Tony Dudley Evans 等[3]指出,专业英语(ESP)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授课对象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及一定的认知能力;二是在ESP 教学中,教学应以完成提高授课对象专业知识水平的任务为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当前或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建构新思想的积极、主动过程[4]。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基于目前我校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拟开设“EGP+EMP”研究生英语课程,通识英语课程和医学英语课程同向同行,达到通识英语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医学英语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增加实战经验的效果,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双语医生”。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指两种以上教学或学习方式的结合,自2010 年以来,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国际教学改革的趋势[5]。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要发挥以往学习方式和新型学习方式各自的优势。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混合式教学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优势,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资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慕课等开放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资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富有交际性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6]。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挖掘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研究生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3 构建“通识英语(EGP)+医学英语(EMP)”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

一门成功的医学研究生英语课程,首先应基于有效客观的需求分析,其次需要选取与学生需求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英语教师队伍以及构建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3.1 明确教学目标,实施分级教学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国际交流[7]。作为省属综合性医学院校,针对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学时缩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足等现状,明确我校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把通识英语和医学英语相结合,通识英语教学目标是提高四、六级通过率,进一步训练并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对课程进行清晰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构建科学规范、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分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六级已过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识英语开设高级听力和口语课程,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面向入学时四、六级未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按照四、六级考试题型划分的不同模块进行通识英语课程设置,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顺利过级,提高四、六级通过率。学生层次不同、特点不同,同一模式的教学会限制其拓展性思考。通识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用得体的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医学英语课程以培养医学学术英语技能为目的,围绕场景听力、范文阅读、理论讲授、针对性练习和写作实践组织学习内容,系统介绍常见的医学英语语篇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医学英语语篇的论证结构和体裁特点,熟悉医学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医学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文献材料综合分析和规范引用的能力以及运用书面文体、准确语言和科学论据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的能力。从学术伦理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学术活动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以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同时,从技术层面,使学生了解文献的合理使用、成果的署名、引文的标注以及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以帮助其在未来的科研活动中增强学术自律,杜绝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

3.2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打造智慧学习平台

研究生英语教研室教师团队负责整合海量线上学习资源,整理筛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资源建立研究生英语智慧学习平台(见图1)。

图1 研究生英语智慧学习平台Figure 1 Intelligent learning platform for postgraduate English

智慧学习平台主要由三大资源库组成,包括MOOC 研究生英语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视频资源库,研究生英语学堂和清华在线研究生英语学习资源库。四、六级题库包括四、六级真题和模拟题精讲与练习,针对四、六级口语考试构建的四、六级听说训练库。医学英语视听库收集了医学英语视听语料,包括TED 演讲医学篇、《实习医生格雷》等医学相关原声影视剧片段和医学英语口语交际练习,其中包括医患场景对话和医学学术会议常用表达等。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练代讲、范例点评、边讲边练和研讨辩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开展探究式、参与式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课程难度,提升专业性和学术性,从而提高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

3.3 开展“通识英语(EGP)+医学英语(EMP)”多元混合式课程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我校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提出构建“通识英语(EGP)+医学英语(EMP)”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

3.3.1 课程准备阶段 首先,研究生学院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四、六级过级情况进行分级分班,六级已过的学生分在A 级班,六级未过的学生分在B 级班。教师结合本班学生英语基础和认知特点,以其四、六级成绩为参考依据,制订教学目标及培养方案。其次,由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主任牵头,带领研究生英语授课教师团队,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需求,从MOOC 及TED 等优质在线课程中筛选出与本课程相关、难度适中的学习资源并进行整合归类,建立资源库,搭建研究生英语智慧学习平台。教师每周发布学习资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源的学习,并按时提交作业或参加测试。教师实时跟踪学生自学进度,并收集其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或者难题加以汇总,在线下课堂对学生答疑解惑。

3.3.2 课程实施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及课后巩固复习3个环节[8]。通识英语课程以线上资源自学为主,由教师预先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并结合视频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课上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扮演聆听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验收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授课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开展小组互助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A 级班和B 级班学时数相同,A、B级班均开展“通识英语(EGP)+医学英语(EMP)”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见图2)。

图2 “EGP+EMP”多元混合式课程模式Figure 2 "EGP+EMP" multiple mixed course model

A 级班通识英语课线上自学资源为高级英语口语和听力微课,教师在高级英语口语、听力课程库中选取实用的场景对话,课前听练结合,课中演练,课后总结,积极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意义;B 级班通识英语课线上自学资源是由教师按照四、六级考试题型,分模块搜集整合考试相关内容的微课,并配套相应模块的实训习题。在线下课堂,教师通过答疑的方式解答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助力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A 级班医学英语课线上自学资源是教师根据授课班学生具体的医学专业,在TED 医学演讲视频库中选出相关视频,发给各小组不同的线上学习视频,并由小组成员在线下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级班医学英语课堂活动设置为医学术语讲练,由小组成员课下搜集医学英语术语,在课上从词源或记忆方法等方面分享这些术语,从基础学起,全班动员记单词。A、B 级班均设置了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课程,鼓励学生阅读医学英文文献,指导他们用英语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将英语学习与医学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3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融合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应围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开。要克服传统教学评价单一性的缺点,全面了解学生线上与线下的学习表现,重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于线上学习,教师或者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创设相应的评价活动。例如,通过线上作业、线上测验、在线讨论等对学生的参与度、学习表现做出客观评判。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则多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及最终考核成绩进行评价。通过设计多元的评价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的结果有利于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效果做出评判,并为后期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