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屋模型建设研究

2024-03-18王银龙赵凌帅杨宁张毅王岗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本质要素作业

王银龙,赵凌帅,杨宁,张毅,王岗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河南 洛阳 471000)

1 前言

安全生产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问题要用系统论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问题。1978 年,英国化工安全专家Trevor Kletz 提出预防事故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消除危险或降低危险程度以取代安全装置,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即本质安全理念。2000 年,美国化工过程安全研究中心(CCPS)将本质安全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质安全理论及应用在受到广泛重视的同时,也正从工艺、设备、技术层面向系统管理层面发展,即本质安全思想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发展。在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关于“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从事故模型我们了解到事故具有不可重现性、不可预知性和不可穷尽性的特征,因此,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全面系统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关于本质安全系统或模型的研究相对广泛,多为工艺、设备及人员的系统风险管控,均未提出系统性和普适性的落地模式。鉴于此,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开展分析,再结合科研(试验)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多层级目标,划分安全管理目标要素,构建本质安全的安全屋模型,并提出安全管理体系要素改进的方向,为军工装备科研(试验)生产单位的本质安全管理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贯穿企业安全生产活动全周期。

2 本质安全理念

本质安全,狭义概念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人、机、料、法、环等诸系统要素管理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达到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本质安全是内在的预防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系统的本质安全化的实现应把重点放在人、物及环境间交互关系达到和谐的基础上。崔铁军、李莎莎认为,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是实现生产系统本质安全的主要途径。任彦斌、陈文涛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系统已知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消除、减小、控制,以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工过程的本质安全要提高工艺技术本身安全性,从源头上降低过程风险来实现。王铭民,胡新雨,张猛等分析大唐集团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管理实践指出,本质安全是利用成熟科学技术与生产科研系统的有效融合来实现的。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渐趋向于系统化、工程化、智能化,应从科研(试验)生产过程的全员、全周期、全系统来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3 本质安全管理实践体系

3.1 本质安全管理要素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需要与被动型、主动型和程序型的安全管理框架内容相结合。根据本质安全管理内容的不同层次,现将本质安全管理要素体系划分为目标要素、支柱要素和基础要素3 个一级要素指标。其中,目标要素由2 个二级要素指标构成;支柱要素由5 个二级要素指标和25 个三级要素指标构成;基础要素由2 个二级要素指标构成,所构成的本质安全管理要素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3.2 本质安全管理要素的实施环节

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往往以达标评分的方式开展,安全管理模式与企业特色的结合是本质安全管理的难点之一。将本质安全耦合到安全管理的过程环节中,为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应用形成指引,需明确9个二级要素和25 个三级要素运行所要实现的目标及要素管控的关键环节。现以“狠抓重点风险防范”关键环节为例进行阐述,如图2 所示。

图2 “狠抓重点风险防范”关键环节控制流程图

(1)目标导向。针对关键环节,明确目标导向,划定重点风险范围,确保可执行到位、风险可控、采取措施有效,实现系统本质安全。

(2)重点风险环节(关键环节)。“狠抓重点风险防范”,即是要对重点的风险进行预判和有效防范。首先,识别科研(试验)生产环节存在的重点安全风险,再对所识别出的风险进行LEC 法评分和风险分级,最后按照管控程序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措施要求,列明控制程序和措施。①危险作业,即分为一般危险作业和较大危险作业。针对一般危险作业,进行流程审批、作业报备和作业监管;对于较大危险作业,需在一般危险作业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要害风险部位和风险作业内容进行单项技术方案交底。②外出施工、试验,即现行的科研试验生产项目,大多需要到业主方进行施工或到试验场地临时试验,面临的生产试验环境非操作技术人员熟悉的安全环境现状,对于员工的安全适应性和稳定性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针对外出施工、试验的风险控制,需要勘验现场环境、辨识风险源,编制外出作业方案,由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联合评审通过,经安全和外出生产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对外出人员技术交底培训后,方可实施。③一事一案(专项),即科研试验生产涉及高温高压或超大超重超高等风险作业。需要在较大风险作业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安全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和作业负责人评审会签,现场作业过程由安全团队过程监管实施。④特殊时段的作业,即非常规时段的风险作业。在危险作业的基础上,需要有生产领导现场带班,安全团队现场监护。⑤相关方的入厂作业,在长期的管理中发现,必须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从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确认、作业方案交底和监管等环节把控,将本质安全的理念和主动安全的意愿呈现和传递。

(3)制度支撑(强力保障)。“狠抓重点风险防范”环节的本质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离不开制度规范的强力保障,制度支撑是促使和形成抓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应有动力、压力和合力,制度不到位、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合力不强,再好的管理体系也难以落实。为此,针对“狠抓重点风险防范”,完善制度保障,形成了危险作业、外出施工、特殊时段、相关方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期形成具体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

遵循上述本质安全管理实践体系逻辑,先后完成了9 个二级要素的内在安全管理关键环节的控制内涵,丰富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内容,通过安全生产资源与力量的整合,让分散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合力,发挥出本质安全管理的潜在优势。

4 建立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屋”模型

4.1 “PDCA”动态循环模式

2013 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开始启动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为以班组或核心团队为基础单元的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以8 个核心要素组成的班组安全屋,即5831 模型,在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由班组安全管理向企业安全管理深入,安全管理体系也充分的利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PDCA 循环,如图3 所示,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进行下一次PDCA 循环,驱动全员参与,查补短板,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的同时,形成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PDCA 动态循环,如图4 所示。

图3 PDCA 循环模式和步骤

图4 安全管理PDCA 动态循环

4.2 安全屋模型

在推行PDCA 动态循环模式的过程中,虽然促进了安全管理各环节的完善,但由于实际管理中涉及多方交叉配合管理的内容较多,亟需企业进一步提升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管理的系统模式。基于班组安全管理的5831 模型,总结本质安全理念并融入管理实践的应用经验,结合单位实际,联想建筑生活,构建出安全管理的“安全屋”模型,如图5 所示。

图5 安全屋模型

其中,在基础要素中,尤其注重人和物两个方面。

基于人的要素,要快速提升全员安全素质。近几年出现的事故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占90%以上,安全技术水平占比不足10%。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当企业员工自发安全意愿,才能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转变观念、绷紧安全之弦,明白“我要安全”,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于心、外现于形,成为一名合格的本质安全型员工。

基于物的要素,要扎实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持“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原则,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实施工艺严治、设备严防、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控。同时,为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开展指引,需坚持一个推进原则,3项安全管理制度,2 项管控清单,2 张风险分级图,3 项安全看板和动态闭环管理。

(1)坚持一个推进原则。以“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为原则,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打造“3223”可视化体系。让双重预防体系的安全内涵融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形成“3223”的可视化体系,如图6 所示。

图6 安全管理“3223”可视化体系

(3)动态闭环管理。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隐患的闭环管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隐患提单,限时闭环入库。在进行风险识别分类形成风险清单后,开展专项、常规和交叉检查,对照风险清单逐一排查,达到消除隐患、降低风险的目的。通过单位、部门、班组级三级自查自纠机制,巩固提升后的安全水平。

基于上述双重预防体系一个原则、“3223”体系建设及闭环管理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可以有效建立起双重预防体系,采用PDCA 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通过基础要素夯实企业安全屋模型基础,利用5 个二级支柱要素具体开展系统的运行,构建人-机-料-法-环系统的PDCA 循环模式,在追求工作和生活全面安全的目标要素的实现过程中,创造优异的安全绩效。

5 结语

基于本质安全理念构建的安全屋模型,在建设研究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实践应用。由班组或团队子系统构成的安全屋模型,结合较多安全管理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预先性、引领性与根本性的特征。经过对本质安全型管理体系化的解析、归纳、评估与总结,牢牢把握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即人处于核心地位,设备是保证,环境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将其融入多层次安全屋模型结构中,可形成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指标要素,明确下一步要素完善方向的同时,也便于后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企业的本质安全创建与评价。

猜你喜欢

本质要素作业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快来写作业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作业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