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适用分析

2024-03-18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4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

左 俊

回顾上海进入新世纪后建筑发展的前十年历史,可以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人们曾一度对既有建筑的态度有所改变,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源的日益丰富,使建筑更新速度明显地加快,许多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拆旧建新,然而,这种更新模式日渐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遭到了来自各方面激烈的批判。后十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基础物质后,对现代化城市改造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对就建筑躯壳的物资利用开始转变为改造、维修并再利用,既有建筑保护的现代化历程也由此展开。

1 认证阶段及工作准备

设计阶段为既有建筑改造的前期阶段,对整个项目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此阶段须充分了解《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技术目录清单,结合既有建筑资源所具有的物质价值、文化价值和本身的限制条件,分析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的可行性,并形成预评估文件。

施工阶段作为设计的实施落地阶段,需充分理解图纸的内容、绿色改造分析模型和预评估报告,通过对现场环境控制、降尘降噪控制、废弃物处理控制、节能高效材料应用控制的诸多绿色施工措施,分析绿色设计到绿色建造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类似案例施工的可行性依据。

运营阶段作为项目交付后的运营阶段,对现有绿色建造中的软硬件须有一套完整运维制度,并在运维过程中做好记录,形成统一的文件形式。分析绿色建筑智能化运行、完善运维制度、及通过两者结合最大限度做到设施设备智能化检查调试的可行性。

最后通过《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全套资料的内容,分析各阶段评审的流程,重难点的问题的提取,以及快速有效解决方式的可行性。

2 既有建筑改造的类型分析

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通常伴随着功能更新、形象改造等需求。改造前需要确保建筑质量符合安全标准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旧建筑可能存在结构老化、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进行建筑结构质量的测评,以确定建筑继续使用的价值,并确定改造的程度及范围。

2.1 建筑形象改造

在我国目前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大部分的项目都是以外立面更新改造为主的形象工程,虽然此类更新对破旧建筑的围护结构能有一定的修护作用,但并不涉及功能的变化或者建筑舒适性的提升等实质性问题。因此,未来的既有建筑更新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以实现对建筑全面的提升。

2.2 节能改造

从1990 年代后我国在全国陆续开始执行建筑节能强制规范,此前建设的存量建筑中大部分为高能耗或者低舒适性建筑。此部分建筑在保留内部空间和功能的情况下进行专项的节能改造[1]。

2.3 综合性改造

既有建筑的综合性改造主要为因建筑功能置换所导致的建筑更新。以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包括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文化、历史和环境背景,以保留建筑的独特性和价值。改造应该注重集成设计和综合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电气、排水等,以便实现改造的整体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综合性改造和功能更新的意义在于提升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既有建筑综合性改造,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和舒适性的需求,提高建筑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建筑的文化遗产,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综合性改造和功能更新对于提高建筑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绿色建筑的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并且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的建筑[2],绿色建筑旨在“以人为本”,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目标。所以绿色建筑同时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如何减少污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就与经验,并制定了各种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标准体系。

3.1 保护类建筑

保护类建筑分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是指具有纪念意义,如重要会址、重要历史人物故居、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等,在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故事和重要的文化意义,对当地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物保护建筑一般指鸦片战争前的建筑,其中保存至今已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称为文物保护建筑,保护文物建筑对于传承文化、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这些建筑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实现文物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3.2 建筑形象改造

保护类建筑的修缮原则包括不改变原状原则、可逆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遵循保护类建筑的修缮原则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感等多重因素,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建筑,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3.2.1 可逆性原则

修复文物建筑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最好是可逆的[3]。可逆性原则在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中体现在材料选择、技术手法、设计原则以及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旨在确保修缮工作不会对原建筑造成永久性影响,保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修缮工艺和做法会不断更新迭代,基于此提倡采用可逆式的方法,在未来技术满足条件时,可以更好地修复建筑,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不恰当修护方式对建筑带来的损伤。

3.2.2 必要性原则

每一次加固和修缮,都会对历史建筑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造成损失。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注重平时的保养,使其尽量少受各种可避免因素的损伤。加固和维修只是在不得不实施的时候再进行[4],任何因保养或维修而进行的加工、修补和处理,均应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程度,每一次维修,也要尽量少地干预原有建筑的结构和构件。

3.2.3 可识别性原则

建筑修缮中的可识别性原则在修缮材料的选择中,需要最大程度保护原装构件,如不可避免地需要更换构件时,应当选择与原始建筑材料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的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来突出修缮部分与原始建筑的区别,并在标识说明、归档记录中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修缮的具体内容、材料、技术等,以便未来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可识别性原则在保护类建筑修缮中的体现是为了保留建筑的历史痕迹和修缮的痕迹,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建筑的历史变迁和修缮过程。这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文物保护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2.4 适应性原则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功能性,尊重其最初的设计用途,修缮后的建筑应能够适应当代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性调整,改善建筑的使用环境,提升其适用性和舒适性。使修缮后的建筑既能够适应当代的使用需求,又能够保留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有助于让文物保护建筑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人们提供实用的空间和文化体验。

3.3 非保护类建筑

非保护类建筑,包含除保护类建筑以外所有的民用建筑改建类型;既有建筑改造往往是伴随着建筑的功能置换更新、形象改造和标准提高而进行的;非保护类建筑的原则:建筑物围护热工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性如图1 所示。

图1 上海非保护类建筑(来源:作者拍摄)

4 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的评定流程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适应城市资源环境约束下内涵增长、创新发展的要求,探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认知、强化示范带头作用,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在会员单位中开展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工作,为做好评定工作,制订实施细则。

4.1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准备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准备包括:第1,建筑类适用技术:高性能外门窗、可调节建筑遮阳、无障碍电梯、防滑地面、公共场所无障碍专用厕所以及母婴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地下开放空间宜人环境营造、防坠物措施、首层退界、立体绿化、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高标准隔声性能、屋面保温防水、反射隔热涂料、建筑玻璃膜。第2,结构与材料适用技术:新材料应用、高性能和高强度材料、预制构件。第3,给水排水适用技术:高效用水器具、用水计量装置、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节水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灌溉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洗车水循环处理等。第4,暖通空调适用技术:高能效冷热源机组、末端调节、部分负荷节能、冷凝热回收、排风热回收、高效循环水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室内空气净化、厨房排油烟处理、冷却塔冬季供冷、空调系统智能群控[5]。第5,电气适用技术:高效照明灯具、绿色照明控制、能耗分项计量、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梯和扶梯等。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污染物;对施工废弃物“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就地处置、排放控制”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尽量回收和再利用,且记录完整。

4.2 绿色施工管理阶段工作准备

4.2.1 绿色施工方式

在装饰装修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生的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和总挥

4.2.2 过程资料积累要求

过程资料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建筑设计过程资料收集包括:建筑热工节能计算汇总表、建筑设计说明、门窗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书、无障碍电梯平面图、防滑地面检测书、立体绿化平面图、自然通风门窗表、天然采光建筑设计说明和装饰设计说明、屋面保温防水建筑设计说明和防水节点图、公共场所无障碍专用厕所平面图等;第2,给排水过程资料收集:给水总平面图、生活冷热水系统原理图;第3,暖通空调过程资料收集:暖通设计施工说明、末端调节系统图、电气设计说明和空调系统智能控制说明、暖通设计施工说明、弱电系统图、空气净化设备表、厨房排油烟处理平面图;第4,电气过程资料收集包括:高效照明灯具设计说明和平面图、照明节能控制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节能电梯和扶梯设计说明、能量分项计量;第5,施工过程资料收集:防尘降噪管理方法、施工项目场界噪音检测记录、施工项目扬尘目测记录、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制度、施工废弃物再利用报告、垃圾回收记录;第6,现场各个项目的过程和完工照片收集。

5 结语

对既有建筑改造的意义在于,可利用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为原建筑注入新机能,满足时代需求,从而使其整个生命周期达到平衡。不仅体现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价值,同时也体现它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对已有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一般在进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去改变建筑外观,如何改善它的内部空间布局使它更合理地被利用,如何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增加或是减少配套相关的系统、或者是如何去加固原结构以加建,对建筑长远性发展的问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改造与绿色建筑的结合,提出了“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这一概念,探讨其对社会资源、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对既有建筑改造评价体系和申报流程进行学习研究,最终拟定一套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评价体系框架内容,对类似项目的申报提出了适当意见,对既有建筑的精准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