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设计探究

2024-03-18刘同芝徐琳博

艺术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化

刘同芝 徐琳博

摘要:目的:文章梳理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其理论框架及实践成果,着重考察海绵城市理念在水资源管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缓解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并详细论述这些领域面临的现有挑战和应对策略,旨在深入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全面评估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深远影响。方法:结合新加坡“花园城市”和中国“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不同城市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中融入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等。结果:文章强调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多样性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实践中的表现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在这方面的改进方向。此外,城市背景和设计策略的多样性,也会导致海绵城市理念在不同地域的实践效果存在差异。结论:通过扩大案例范围和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应加强理论创新、增强技术可行性、推动政策落地,以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化;城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3

0 引言

第一,背景介绍。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涉及资源枯竭、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脆弱等严峻问题。这些挑战迫使人们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海绵城市具有环境友好性,致力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减少城市地区的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海绵城市理念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第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城市园林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对塑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探讨这一理念如何融入城市园林设计,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1 海绵城市理念

1.1 定义和原理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其核心目标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这一理念主要用于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其基本原理在于运用一系列策略,如绿色基础设施、透水铺装和雨水收集等,促进城市内降水的渗透、储存、净化及重复利用,旨在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

该理念着眼于模仿自然界机制,通过模拟湿地、树木以及自然土壤等自然系統,在城市中构建类似的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海绵城市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2 海绵城市的优势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环境保护。通过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平衡地下水位[1],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功能,海绵城市有助于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其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如湿地和植被覆盖,能有效净化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水资源管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这种系统能力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的水资源来源。

第三,自然灾害减缓。通过减少洪涝等水灾的发生,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海绵城市设计减少了雨水径流,能够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

第四,经济效益。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包括减少水灾造成的损失,如城市基础设施损毁和维修费用。同时,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这些优势不仅带来了环境和社会层面的益处,还使城市在面对日益加剧的城市化和气候变化时,能更灵活地应对挑战。

2 城市园林设计

2.1 城市园林设计概述

城市园林设计的核心目标在于塑造城市公共空间,使之成为宜居、具有美学价值的场所,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设计旨在打造具有生态、文化和休闲功能的多元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场所和交流互动的社交空间。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关注植被的种植与布局,还致力于在城市中创造一种生态系统,融合景观、生态和人文特色,最终将城市空间转化为一个充满生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场所。

2.2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园林设计的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创新的设计方向。该理念强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全方位保护与改进。

第一,绿色基础设施的运用。通过植被覆盖、湿地设计以及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理念被融入城市园林设计,既美化了城市景观,又强化了城市的水文循环功能,减缓了雨水流速,降低了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

第二,雨水收集与再利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雨水收集系统,不仅是为了排放雨水,还为了利用雨水灌溉绿地和充实景观水体。这种循环利用的方法,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还提升了雨水的综合利用率[2]。

第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提升。通过精心的城市园林设计,积极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例如引进不同种类的植物、鸟类和昆虫,从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3 案例分析

本研究重点关注两个代表性的海绵城市园林设计案例: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和中国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这些案例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成效。

2.3.1 “花园城市”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口高密度城市,通过“花园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巧妙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园林设计。

第一,水系规划与管理。新加坡通过河流、湖泊和人工水体构筑的水系网络,结合精心设计的水利系统,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例如新加坡ABC水计划[3]除了改造国家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提出一个新的水敏性城市设计方法(也被称为ABC在新加坡水域设计的亮点)来管理可持续雨水的应用。

第二,多功能绿地。新加坡通过建设公园、绿化带和高植被覆盖率的建筑等多功能绿地,增强了城市生态韧性。这些公园和绿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空间,还具备雨水渗透和净化功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2.3.2 中国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中国在多个城市推行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其中以深圳和上海等城市的实践最具代表性。

第一,创新性规划。中国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在城市规划上更加注重创新,采用多元化手段,如地面绿化、屋顶绿化、雨水花园和湿地等,应对城市化加快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二,实施与效果。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在城市中心区域实施,展示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深圳实现了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同时通过湿地和雨水花园净化雨水,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第三,社会效益。除了环境效益,这些项目也带来了社会效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利用率,打造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减少了城市内涝灾害风险。

3 方法论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大量的文献回顾和深入的案例分析,以确保对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园林设计的全面了解。

第一,文献回顾。初始阶段,对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园林设计领域的大量文献进行回顾,涵盖学术期刊、政府工作报告和专业书籍等多种资源,以确保对该领域内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有深入了解。

第二,案例分析。重点探讨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和中国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等代表性案例。通过搜集这些案例的详细设计资料、实际实施方案以及成效数据,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全面的评估,旨在获取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效果。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一,数据收集过程。采用多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文献检索、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调研。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大量理论性和实践性资料,专家访谈则为研究提供了来自该领域专业人士的观点和案例细节,实地调研则收集了新加坡和中国示范项目的实际数据和观察结果。

第二,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和多层次分析。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案例数据的整理、归纳和比较研究,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部分定量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 结果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新加坡“花园城市”及中國“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收集了大量数据,从而得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社会影响。“花园城市”新加坡展示了先进的水系规划与管理方法,通过独特的水利系统实现雨水的高效收集与利用。而中国的示范项目主要在城市中心地区实施,体现了创新规划与实施策略,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4.2 讨论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与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特别强调两个案例在设计理念、实施策略和效果上的差异。新加坡通过其高度规划的水系和多功能绿地的融合,强调城市生态韧性的提升。相比之下,中国的示范项目更注重特定区域的创新实践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5 研究发现及展望

5.1 总结研究发现

本研究深入剖析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领域的运用及其影响。通过精细的案例分析和全面的文献综述,得出如下几项重要发现。

第一,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和多功能性。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园林设计,能够发挥其对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灾害减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多功能性和生态友好性,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第二,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和中国“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发现在应用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时,不同城市展现出明显的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和设计上,还反映了不同城市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和重视程度。

5.2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和深化。

第一,扩大案例范围,深入实地调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选择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海绵城市园林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并加强实地调研。这样能够获得更多实际数据,为研究提供更多支持和可靠的依据。

第二,跨学科研究合作: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整合城市规划、生态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综合应用和影响。

6 结语

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效果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也揭示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未涵盖其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同时,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案例资料获取不完整或信息不足的情况,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综合而言,本研究为探索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未来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性和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景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1):40-42.

[2] 程龙涛.海绵城市的可实施性与设计应用[J].低碳世界,2023,13(7):88-90.

[3] 李莎莎.可持续雨水管理之新加坡ABC水计划及启示[J].城市与减灾,2022(5):73-78.

作者简介:刘同芝(1999—),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徐琳博(1999—),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家居设计。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