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接受美学探析东西小说《回响》魅力之源
2024-03-18邓志连
摘要:目的:文章探析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东西小说《回响》的魅力,找出其获得文化界认可与获得广大读者青睐的原因,并思考这一成功例子能否给当下的小说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审美研究理论,对东西小说《回响》中的叙述策略进行分析,挖掘其成功的原因。《回响》以刑侦和情侦两条线交叉进行叙述,既带有推理和悬疑色彩,又极具生活气息,满足了绝大部分读者的“期待视野”。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极具吸引力,激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填补受害人夏冰清和刑警冉咚咚所留下的缝隙。结果:《回响》成功结合了精英阅读和大众阅读的需求,融合了推理、悬疑、心理、谋杀、探案、婚姻、出轨等众多元素,既深刻地剖析人性,又不失趣味性。《回响》满足了大众的“期待视野”,合理使用“召唤结构”引导读者参与,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对人性、社会心理的关注符合社会现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价值。结论: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东西小说《回响》的魅力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并非背道而驰,同时考虑到精英和大众的小说创作更容易获得成功。现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同时,可以把当下读者的阅读审美习惯考虑到创作中去。
关键词: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小说; 《回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03
1 “期待视野”的满足
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逐步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接受美学是其中的重要一支。而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时,原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会使读者对作品产生一定的审美期待。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的问题,人们对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文学就是人学,而人之所以为人,被称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不过,中国小说不以心理描写见长,直接把心理作为全文重要部分呈现出来的小说更不多见。东西的小说《回响》之所以获得成功,不仅在于作者本身精湛的写作技术,也在于其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期待视野”。
一具漂浮在水面上的赤裸女尸被利器割断了手腕,右手掌不见了。《回响》以热门的新闻事件开头,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接下来的情节也没让读者失望,死者夏冰清是一个名叫徐山川的老总的情人,这一角色设定会令许多读者产生熟悉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新闻也不少。余华也曾以新闻为素材创作出了《第七天》,但是东西的《回响》并不像《第七天》那样包含好几个新闻,而只是以这一个新闻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根据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人们原有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审美距离,其距离越小,读者就越容易接受作品。
东西表面上在写罪案,实则另有意图。“这些作家虽然看起来是在关注罪案,但他的根本意图很多时候却并不在罪案本身,而是要借助罪案,或反思历史,或批判现实,或挖掘人性。”[1]案件的查探牵扯出很多人,有徐山川的妻子沈小迎、有徐山川的侄儿徐海涛、有开策划公司的吴文超、有吴文超的大学同学刘青、有刘青的大学女友卜之兰,以及喜欢作诗却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易春阳。这是一个如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叙事结构,每查到一个人都会发现还有下家。在探案过程中,冉咚咚由人及己,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生活。而随着案情逐渐清晰,女主人公冉咚咚的情感生活也拨开云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
“期待视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向期待,另一种是创新期待。定向期待是建立在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上的,读者在读作品前会有一个心理预期,这个心理预期根据读者“三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教育背景也使得彼此有不一样的知识储备,因此其对作品的定向期待也就不同,阅读作品自然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定向期待相反,创新期待不是要向读者展示其熟悉的一面,而是倾向于打破读者的惯性思维,拒绝公式化作品,追求推陈出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矛盾的,一方面会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去阅读作品,另一方面又希望在作品中看到新的东西。
《回响》中有两条线:一条线是警察探案,具有推理和悬疑的色彩;另一条线是婚姻感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两条线交替进行,《回响》的奇数章写冉咚咚破案,偶数章写冉咚咚与丈夫的婚姻生活,这样的叙事结构有利于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的阅读期待。
2 “召唤结构”的吸引
接受美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成为西方的重要理论流派和批评思潮。作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而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这一概念。其中,伊瑟尔指出,作家创作出的文学文本总是会给读者留下一些空白部分。空白作为一种动力因素,激励着读者参与,同文本作品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读者在对文本作品进行想象和填充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空白不是随意设置的,要服从于作品中已经完成的部分,他将此称为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也就是说,要挖出作品的隐含结构,但是要合理引申,而不能过度阐释。东西在小说《回响》中成功运用“召唤结构”,在文本中留下了不少空白供读者想象。
首先是故事导火索——夏冰清的沉默。夏冰清是作为一具漂浮的女尸出现的,因此其自出现起就是失语的。根据旁观者的描述,这具女尸像一截树干,又像一只死掉的猫狗,而后文所有关于她的信息也都来自别人的回忆及二次叙述。她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她,在她已经沦落为徐山川的情人时,他们还以为她去大城市工作了。得不到家庭关爱的夏冰清虽然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仿佛相隔千里。在徐山川那里,夏冰清是一个还不错的情人,但同时她又极具威胁性,因为她要告他强奸、逼着他离婚;在徐海涛那里,夏冰清是不识趣的疯女人,同时他又对夏冰清能从叔叔那里拿到许多钱而感到心理不平衡;在策划公司的吴文超那里,夏冰清是他这个小个子男人的一束光,只不过这束光不足以抵住金钱的诱惑,为了五十万策划费,他接下了徐海濤让他处理夏冰清的这单生意。而之后的刘青、易春阳更是只把夏冰清当作一桩生意而已,夏冰清在他们的眼中,已经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读者无法直接从文中获悉夏冰清自己的想法,但从其他人的表现和叙述中,可以知道这个女人的一生都是悲惨的,她没有在压抑的家庭中得到应有的关爱,到死都在为没有成为父母想要的女儿而道歉;她去应聘工作却遭到侵犯,最后甚至失去了生命。对于文本呈现的夏冰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尚有很多可根据上下文弥合的缝隙。
其次是冉咚咚内心独白的缺失。冉咚咚是《回响》的女主人公,文本中有冉咚咚对案件的追踪和剖析,有冉咚咚丈夫慕达夫对冉咚咚的感受和判断,有冉咚咚徒弟邵天伟对冉咚咚的尊重和爱意,但唯独缺少冉咚咚自己的内心独白。根据文本的描述,读者可以大致了解到冉咚咚作为一个刑警,高强度的工作使她既劳心又劳力,接触的血腥案件都赤裸裸地反映着社会的残酷。长此以往,冉咚咚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她的情绪忽上忽下,对现实有一种后天的不信任感,对丈夫的忠贞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但是当慕达夫终于说服她去看心理医生时,心理医生却没能诊断出她的病症,她不无骄傲地对慕达夫说,她知道那些测试题怎么选才是对的。对一个职业素养很高又设置了心理防线的刑警来说,一般的心理测试并没有那么难以通过。割腕后的冉咚咚再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又再次被诊断为心理健康。可以说,这里使用的“召唤结构”留下的空隙很大,如冉咚咚到底有没有心理疾病、病的程度如何、最后是不是不治而愈等。因为冉咚咚并没有很多内心独白供读者判断,所以这恰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夏冰清和冉咚咚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她们自己的困境,而是整个时代的困境。东西素来擅长抓住时代的症结,张清华、杨希帅在评论东西之前的三个长篇时说:“东西在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特征的时候抓住了它们的最大现实,或者说具体的历史性现实。”[2]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作家除了要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外,还要合理使用“召唤结构”,使之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东西对女性面临的时代困境进行的阐述,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3 精英与大众的并行
长期以来,文学艺术似乎从产生起就限定了特殊的接受群体,很久以来都是如此。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严肃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不再泾渭分明。阎晶明在参加东西长篇小说《回响》的研讨会时就提到,在小说创作中将不同种类的艺术元素和手法有机结合,是当今文学的趋势所在。这说明精英文学与大众小说是可以打通壁垒的。例如,《回响》融合了推理、悬疑、心理、谋杀、探案、婚姻、出轨等众多元素,既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又不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循循善诱,不失趣味性。
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时期注重对人的启蒙,这一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转变。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80年代的文学逐渐向文化消费市场靠拢。知识分子不再处于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而是逐渐向社会文化的边缘滑行,这种失落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出路。琼瑶、金庸、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苏青等,这些作家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和散文先后占据大陆文化消费市场。在这一现象的刺激和引导下,大陆作家们逐渐接受了市场运作方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参与其中。与纯文学的创作原则不同,消费型的文学作品的目的并不在于赢得行家的认可,而是获得大众文化市场的青睐。正如阎晶明判断的那样,严肃文学与流行小说的结合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毕竟“参照历史经验不难发现,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从来都不是边界判然,而是保持着一种有益的互动。精英文学在趋于僵化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吸纳了那些来自市井的新鲜审美元素,才被一次次激活”[3]。作家在创作中需要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起考虑,从而使作品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东西的《回响》是结合了精英需求和大众需求的成功作品,在精英层面,《回响》自发表以来登上过众多重要的文学榜单,如《收获》《当代》和《人民文学》等的长篇小说排行榜。除此之外,《回响》还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这些都足以说明《回响》在业界的认可度。2023年8月11日,《回响》更是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无疑坐实了其在精英文学中的地位。在大众层面,《回响》包含了大众文学最爱的悬疑、探案、推理和心理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激起大众的阅读兴趣。同时,作品的影视化也给作品赢得了更多读者。
2023年3月16日,改编自东西的同名小说,由冯小刚执导,宋佳、王阳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回响》在爱奇艺开播。影视剧现在已成为大众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而一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对作品本身和影视是双向的、互赢的。影视可以因为文学作品本身的知名度而拥有更多的观众,文学作品则可以借助影视来宣传自身以吸引更多读者。《回响》除了有大众喜爱的众多元素和影视改编带来的福利外,它本身带有的婚姻话题在当下的大众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热度。
“读《回响》,首先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对扑朔迷离的案件的推理,二是对人的心理的深度分析。”[4] 《回响》包含着如何将新闻事件变成文学素材的思考,展现出了社会的丰富性。同时,女主人公冉咚咚是一个有精神分析深度和心理深度的人,她身上发生的事值得深入探讨。奇数章刑侦的线索精彩、吸引力较强,偶数章情侦的线索反映了两性关系的复杂和微妙,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4 结语
时代在进步,文学也在发展。文学在时代洪流中始终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其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借“召唤结构”激发读者的思考,以期读者在阅读中有所启迪。《回响》这一作品既不乏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也不乏对读者阅读习惯的照顾。作为严肃文学与流行小说交融发展的成功案例,其值得其他作家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春林.罪案推理、精神分析与社会关怀:关于东西长篇小说《回响》[J].当代作家评论,2021(5):116-122.
[2] 张清华,杨希帅.命运书、荒诞剧与历史的变身记:论东西的长篇小说创作[J].当代文坛,2020(4):78-85.
[3] 叢治辰.一桩命案的三重真相与再造文体的多种可能:论东西《回响》[J].中国文学批评,2021(4):50-56,156.
[4] 张晓琴.这个时代响亮而沉重的呼吸:论东西《回响》[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5):130-134.
作者简介:邓志连(1999—),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