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2024-03-17卢燕

科教新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情感

卢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得力助手,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但不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也会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环境产生一些影响。

一、喧宾夺主的教学资源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让一线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建构学科育人、素养导向的课堂样态,是当下教师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方法的运用是要取决于课程本身的,但有些课堂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筛选,反而会喧宾夺主。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这一课,有的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成了“新疆图片展”,且基调与文章主題不相符,存在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干扰,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满堂灌”的授课被教学资源带上了节奏,真正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偏离了语文教育、语言学习目标中心。

二、禁锢学生想象力的图解

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的审美过程,传达着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也能引发读者从自我出发进入情感和生命体验,这样就使意象具有了模糊性和延展性。比如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这些图片的解读注释只是勾画了主要特征,其间仍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激发想象机制,对四言诗进行思维再创作,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与情感的共鸣。文学作品教学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易忽视文学的延展性,简单地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象,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语文实践被音像代替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的语文实践。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教师在教学中提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兴安岭的树木、小溪、小鹿来描写?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内容写生动的呢?这一部分教课时教师容易把景物用图片及动画表现出来,然后配上音乐,进行朗读,最后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课,看上去热闹,学生的积极性也大,教师只是用精彩的画面代替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分析,教师设计的“为家乡代言,制作家乡风景明信片”的语言运用情境任务未完成,也就是语文实践和训练被多媒体无情地取代了。

四、情感互动受机器妨碍

指向素养提升语文实践活动,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呈现,需要评价的嵌入,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可以通过纸笔类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作品等形式来检验,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教师的魅力所在。不适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教师更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而忽视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沟通,人性化的教学主导地位就会被互动白板、展示台等冰冷的机器侵占,严重妨碍师生间的思想碰撞和得法交流。

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粉笔和黑板的助手,提升教师个人风格根本还是要留住独特的教师范读,秀美的板书与实用的简笔画,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是任何智慧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的。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情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