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电化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和途径研究

2024-03-17陈培耀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素质信息化课程

陈培耀

南安市教育资源管理中心 福建 南安 362300

引言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电化教育作为信息化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展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我国的大学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通过电化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育,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使电化教育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首先要了解信息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变化,然后从变化中得出如何用电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机制和途径,从而促进高校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进而实现高校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1 信息化为高等院校教育带来的变化。

1.1 教育信息化加速了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获取,知识更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地域间、学科间的界限,便于资源共享。如: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开放实验室、远程教育系统、网上教学实验中心等,使不同地区的教师之间能够及时地互相交流各自工作经验,并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资源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取对学生有用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养。这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和可实施性四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而富有创意的探索与思考,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同时,也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熏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总之,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才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最终成为全面育人的重要渠道。

1.3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教育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有利于强化课堂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这种现象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而教育信息化则可以打破教育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有利于强化课堂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让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提升学习效果[1]。而且在高校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现实世界里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通过教育信息化能够及时地了解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新变化,高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资源有效配置和共享,并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学生创新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方式,以满足现代社会中需要人才的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个性化辅导等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可以利用3D、AR/VR的技术,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模拟出现实世界中的大量场景,将外部世界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更贴近现实世界的感受,并进一步将学校同外界社会联系在一起。

2 信息化环境下电化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和途径

电化教育是人类向数字化生活迈进的重要一步,它通过运用现代化媒体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能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电化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和途径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1 更新师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树立开放灵活的新型教学方式。重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有效的合作,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自觉获取知识方面转移,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动思维。反之,如果只是局限于简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也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为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课堂提问式教学、小组合作型教学、分组指导型教学等。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能够让他们更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建立各种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资源库、学习网站等,创设学习情境

电化教育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展示方式,把多媒体导入课堂中,除可以改善教育质量与效果以外,数字化环境还可以让课堂教学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院校应该建立基于各种教学内容为载体的资源库、学习网站等,然后学生就可借助电脑、网络等工具随时随地学习。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需求,自由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材料以及根据自身学习效果对学习进度与难易程度进行调节,个性化学习已经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得以实现[2]。在信息化环境下,同学们对计算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进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探索精神,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总之,通过建立学习资源库、网站和创设情境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并积极地加以实施,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

2.3 结合各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是创新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已成为教学管理者及教师们的共识,但在融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而无效的行为,有的教师以为课堂上利用计算机与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就是一次成功的课程融合,其实这一教学模式不过是原有教学模式的延伸而已,而想要真正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实施教材一体化。一方面,通过把纸质的课程数字化与多媒体化,将其中可以用多媒体表达的知识点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课件。另一方面建立专题学习网,课程及知识数据库,学习App等,便于学习者进一步拓展知识并接收更加完整更新的内容[3]。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将课内课程能够更好地掌握,而且将与课程有关的课外知识进行更好的融合,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整合。在实施课程设置中,老师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技术、网络手段等,创造多个教学情境,提出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独立讨论,合作协商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学生在适应这一学习模式之后,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借助信息化网络搜集,整理与分析课程的学习信息,并最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一方面他们加大了沟通,协同合作的力度,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既在自身思考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与知识,又在他人视角下积累了知识并实现了意义建构,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开展以信息化环境为依托的课内课外活动

在课堂实施中,除了开放教学资源之外,老师们还以“任务”方式推进课堂,在课堂内部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应是“任务”的精心制定者和疑难任务的帮助者,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技能。例如:设置交流区域,上传交流题目,学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展示和写作等形式完成作业后,老师根据教学成果做出评估与解答。通过课程视频系统,学校根据某一环节或者某一重难点完成教学设计,并通过视频系统完成教学,老师可通过视频完成后期的评估与反馈,这个方法除了有助于学生熟悉学科知识之外,更能培养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这种依托信息化进行课内课外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校因资源短缺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

2.5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

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中,学生一直是知识被动的吸收者,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比较单纯,不利于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利用电化教育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可完成富有创造价值的知识建构。逐步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由知识灌输、内容积累向学习研究的目标转变,从而帮助了学生由被动接触知识向自主掌握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电化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和途径的探索和研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完善教材体系,强化信息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而且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坚持以生为本,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丰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信息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