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大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3-16雷鹏何端
雷鹏,何端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1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概述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倡导发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由教育部等12 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通过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2]。
大赛共设置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职教赛道3 个赛道,采用院级初赛、校级复赛和校级决赛三级赛制。参赛项目将互联网相关的新技术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紧密结合,旨在为大学生铸就创新创业成才梦,同时推动各行业不断发展进步[3]。作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双创”大赛已成为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2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现状调研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近年来,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大赛的积极性和水平[4]。近5 年来,该项赛事共计获得校级奖项100 余项,省级奖项29 项,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参加“互联网+”“双创”大赛的基本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全校5 个院系发布,共计收回调查问卷1 258 份。
2.1 性别特征
对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展调查问卷,1 258份调查问卷中有过参赛经历的大学生为141 人,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比较接近。
2.2 对大赛的了解及感兴趣程度
图1 为大赛的了解程度分布情况。从图1 可以看出,有54.69%的学生对大赛了解一点,有37.44%的学生对大赛不了解,只有7.87%的学生对大赛比较了解。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大赛的了解程度不高,学校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大学生对大赛的认识程度。
图1 对大赛的了解程度分布图
图2 为参加大赛的兴趣程度分布情况。通过图2 可以看出有67.09%的学生对参加大赛感兴趣。在从未参加过比赛的学生中,比较集中的原因为:认为自身能力不够、不知道该怎么做以及对比赛不了解。
图2 参加大赛的兴趣程度分布图
2.3 参赛目的及收获
图3 为大学生参加大赛的目的分布图。由图3可知,有88.87%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参赛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有71.2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参赛了解创业、模拟创业、准备创业,为以后自主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拿到创新创业学分而选择参赛。
图3 参赛目的分布图
图4 为参赛收获分布情况。从图4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参加比赛巩固自己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信心,还可以开阔眼界,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习。
图4 参赛收获分布图
2.4 参赛因素分析
图5 为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参赛团队分布图。由图5 可知,有78.62%的学生认为一支分工明确、有战斗力的团队最重要;有63.35%的学生更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创意项目团队。
图5 参赛团队选择分布图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缺乏系统性,目前学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只能通过其他课程学到一些碎片化的创新创业知识,对相关知识没有系统化的架构[5]。没有有机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侧重理论知识而非实践能力,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这使得学生在真正开始创业之前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真正掌握创业所需的实践能力[6]。
(3)缺少交叉学科思维,创业涉及市场、技术、政策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跨专业的交叉学科思维。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传授方法,且仍沿用传统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交叉学科思维的培养[7]。
3.2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调研发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且师生配比明显失衡,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仅由部分招生就业部门的教师兼职指导学生,然而兼职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满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其他专任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3 创新创业大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遵义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保障条件,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落实效果未达到预期[8]。这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惧怕心理,担心创业失败或者承担损失风险,大大降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另外,学校缺少对于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和转换政策,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4 对大赛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不够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级别最高的竞赛之一,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的整体认知度却不高,调研发现,有接近40%的学生对于大赛完全不了解,部分学生对于大赛的认识只局限于取得成果的作用层面,却不知其对在校大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大赛的了解程度不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的比赛成绩。
4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4.1 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4.1.1 完善奖励机制和政策保障
学校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争取在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创业贷款等方面获得政府支持,加大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在创业基地开设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9];通过门户网站向学生实时提供创业政策、比赛动向等信息;还可要求校外专家为学生提供项目和知识产权相关培训,保障项目不断推进孵化;健全参加“互联网+”大赛的奖励机制,学生可通过参赛获得荣誉、学分和经济奖励,提升学生参赛积极性[10]。
4.1.2 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学校要充分利用“双创”基地,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创业基础设施建设。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有场地实践自己的创业想法,积累足够的社会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式,为以后创业奠定基础,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经验和完备的理论知识。
4.2 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4.2.1 建立系统化教学体系
学校要根据学生数量及专业情况配齐创新创业师资,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大赛教育课程。在增设创新创业学分的情况下,教务部门要打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和互换通道,提升学生参加大赛的积极性[11]。
4.2.2 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学生参赛积极性
学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活动,特别是对大赛的宣传引导,树立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12];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宣传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如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校园彩虹文化艺术节,让学生走近大赛,了解大赛,进一步营造创业的氛围,深植创新基因,激发创业精神。
4.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邀请校外创业导师围绕创新创业形势和政策、创业精神、赛事解读等主题举办讲座。邀请往届获奖选手围绕“互联网+”大赛进行主题分享和交流[13],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4.4 注重团队遴选和打造
学校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遴选,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重点项目团队;邀请团队入驻创新创业基地,为创业团队、指导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研讨的平台,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师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进一步训练、打磨、夯实其参加“互联网+”“双创”大赛项目的基础和参赛能力[14]。
5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校园活动以及注重团队遴选等措施,全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