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2024-03-16陈雪钧张玉凤李莉
陈雪钧,张玉凤,李莉
(1.重庆交通大学 旅游与传媒学院,重庆 400074;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新时期的发展导向,新发展理念从5 个方面为我国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1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变革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革新来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机遇。新发展理念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科学指导,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指南,能够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引方向,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通过创新培养理念、协调各方资源、树立绿色导向、开放培养思路、共享发展成果,以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1 创新
创新发展理念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先导,因此,深刻了解我国乃至世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才能找准创新创业教育契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要求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打造以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的增长新引擎[1],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创新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高校应平等看待创业与升学及就业的关系,它们都是学生可以选择的多样化发展道路之一。因此,高校需充分考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的教育及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若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2]。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和高效[3],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接受的效果要显著。
1.2 协调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协调的目的是妥善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该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思路。一方面要协调好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财、物、信息等资源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产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协调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主要包含3 个方面。第一,打造专业课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新模式[4]。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介绍项目的创新点,激发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创业导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课资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同时,巩固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第二,统筹教育体系中的各方力量,凝聚教育合力。一方面,采用校院协同管理机制,引导全员通力合作、共同参与,营造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5]。例如,浙江嘉兴学院设立了职责明确的分工合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务、社会合作处、团学等多部门,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6]。另一方面,采用校企互动、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7]。高校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3 绿色
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绿色教育体系,打造绿色实训基地,使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生态环境更优美,同时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结合的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绿色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各环节充分融入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加强对绿色产业知识的介绍,对绿色创新精神的宣传,以及对绿色行为方式的培养[8]。第二,构建绿色创业保障机制。如加大对绿色、环保、公益性质的创业项目和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帮助学生的创业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创业组织应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各种绿色生态资源来保障其稳定运营。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等的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实践培训和综合服务,丰富绿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绿色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1.4 开放
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教育者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时具备广阔的胸怀,紧跟时代潮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人才、资本、方法、信息等的高效流动,最大化利用创新创业资源,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开放意味着要“引进来”,即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理论、新方式,也要善于从企业实践中汲取经验,再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创业理论,进而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9]。另一方面,开放意味着要“走出去”,为其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因此,开放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坚持“引进来”,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另外,要积极参与、承办创新创业类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有助于把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总体方向,共享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进而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引方向。第二,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构建实践交流平台。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积极打造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为创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1.5 共享
共享发展理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一种社会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大众群体,帮助人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同时大众群体力量也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10]。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共享理念对于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享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11]。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校内外的所有教师共同承担教育职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要保证学生平等享有创新创业教育机会,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第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实行校地合作共享。政府应制定一些保障政策,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共享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向产业创新发展资源的转化[12]。
2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框架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为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人、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规律等,不断创造条件,提高人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和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作为主线,基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三大支撑,形成开放、高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3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培养目标、培养主线、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5 个方面构成,5 个子方面又包括若干子要素。其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具有总体规划的作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培养主线,具有主干作用;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路径,保障体系为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供基础资源支撑(见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元素
3.1 培养目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是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13],在培养过程中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旅游人才就业,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同时,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2 培养主线
专业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基础和优势,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和支撑。协调意味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应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提高专业关联度,避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14]。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了解该专业是如何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重点关注与专业教育资源相关的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又能巩固其专业知识。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进行人才培养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3 教学体系
3.3.1 课程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实践结果为检验标准。在理论课程方面,除了要讲授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涉及一些公共基础课,比如与金融、互联网、管理等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树立跨界创新思维。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如创业基础、企业家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环境管理、能源环境概论、企业典型环保事务、绿色生命周期评价、低碳技术与应用等课程;二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的专业创业课程,如创意的构思与实现、危机管理、决策行为实践探索、旅游管理创新与实践、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产品运营、旅游网站管理等课程;三是面向准备创业的学生的实训类课程[15],如产品供应链、设计与管理、创业模拟、旅游产品策划与项目运营、创新创业竞赛与活动等课程。此外,也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企业家、创业人才到校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3.2 教学方式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基于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名师、名课堂、名讲座等在各高校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共建共享。就线下教育而言,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培养方式,培养特色旅游人才。例如可以应用经济学知识计算旅游中的机会成本和产业效应,应用心理学知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旅游业创新升级[16]。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培养模式,例如通过沟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共享优质师资队伍等方式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以共同研发优质创新创业课程。通过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以确保人才培养符合行业需求。此外,创新发展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被动的“课堂、教师、教材”向主动的“学生、学习、实践”转变。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洞察力,采用问题导向法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采用情景模拟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比如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3.3.3 师资力量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影响着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积极培养“双师型”队伍。以协调和开放发展理念为引领,首先,高校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强对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去企业学习锻炼,以增强其市场洞察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将了解到的创业案例和学习到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此外,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座谈会,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经验分享,进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高校应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保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其次,高校应引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人士等组成兼职教师队伍,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4 实践体系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促进理论知识转化的实践平台。校内“双创”孵化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一方面,通过项目孵化为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帮助学生在“产、学、研、用”一体化环境中,在校内教师和创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促成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尽可能降低创业活动的风险[17]。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跨学科合作以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旅游目的地设计与规划、旅游营销等领域,参考成功的孵化项目,启发创新思维,模拟创业实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开展认知实习,能够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模拟实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资源要素在高校、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间的流通可以形成多方共赢局面,高校能够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地方机构在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校内教师和创业导师在沟通交流中能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对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进行指导。
3.5 保障体系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来增强教育合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机制。在政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导向性政策;同时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指导性文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专项拨款、税收减免等措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可以引入有资质的风险投资公司,为创新创业人才与投资公司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也可通过互联网渠道吸引个人、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捐款,建立创新创业资金。在人力方面,通过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支持。在物质方面,高校可以对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在信息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旅游行业网络信息平台,对内加强院校间的协作,对外促进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间的创业信息共享,进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 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是指驱动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营的要素体系和运行规则。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该目标的统筹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系统内各要素分工协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系统包含线上虚拟平台和线下物理平台,两个平台相互配合,共享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教育要素,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分为3 个层次,依次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创业课程和实训类课程,3 个层次的课程内容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需要为创业学生提供校内“双创”孵化基地和校外“双创”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提供的政策、信息、人力、物质、资金等资源保障。总之,新发展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是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统筹所有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利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式,分层次、递进式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