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对肩关节前脱位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2024-03-16陈檬檬沈进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骨性肱骨肩关节

陈檬檬 沈进稳*

肩关节前脱位时,受暴力强度的影响,肩胛骨关节盂前缘与肱骨头后上方发生撞击,从而造成肱骨头创伤性嵌塞性骨折,即Hill-sachs 损伤,常和骨性bankart损伤合并出现。有研究表明关节盂损伤和Hill-sachs 损伤是肩关节出现反复脱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可能造成肩关节脱位的复发[1]。目前,临床上对肩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如传统的X 线、CT、MRI 及造影,其中CT 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production technology,VRT)作为评估关节盂与肱骨头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其损伤大小的测量较为准确。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利用VRT 分析复发肩关节脱位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中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1年1 月收治的124 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男64 例,女60 例;年龄20~59 岁,平均(34.6±8.7)岁;左肩关节56 例,右肩关节68 例。

1.2 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行64 排螺旋CT 扫描,进行VRT 成像,测量水平面肱骨头后外侧缺损宽度及深度,GE 工作站处理肩关节三维成像,去除肱骨头及胸椎等部位,完整暴露关节盂,所有图像均由一名专业的放射科医师和一名骨科医师进行数据测量。(1)2D-CT 测量:选取水平面中最大的肱骨头层面,绘制最佳虚拟圆形,测量Hill-sachs 损伤的两端在虚拟圆中的距离即宽度,损伤最深点与圆圈的垂直距离即为深度,见图1。(2)3D-CT 测量:重建肩关节三维CT,完整显露关节盂,在肩胛盂下方近2/3 处模拟最佳匹配圆,将圆的直径视为正常的关节盂横径,肩胛盂前缘至圆圈的距离为缺损宽度,计算其占横径的百分比,即为关节盂缺损的比值,见图2。

图1 Hill-sachs测量方法

图2 骨性bankart损伤测量方法

1.3 观察指标 回顾患者既往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复发脱位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评估患者CT 平扫及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根据KRALINGER等[2]对Hill-sachs 损伤进行分级,以1.5 cm2和2.5 cm2为界,分为I、II、III 度损伤。根据关节盂缺损宽度比值将骨性bankart 损伤分为三类,<12.5%为轻度损伤,12.5%~25.0%为中度损伤,>25.0%为重度损伤[3]。对发生肩关节再次脱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受伤侧别、骨性bankart 损伤程度、Hill-sachs 损伤面积的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然后将收集的所有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肩关节复发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以校正后的优势比(OR 值)和95%置信区间(CI 值)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患者骨性bankart 损伤宽度比值1.72%~31.11%,平均(17.75±6.30)%。Hill-sachs 面积0.30~4.87cm2,平均(1.74±0.81)cm2。肩关节损伤的影像学分析:Hill-sachs 损伤分级:I 度47 例,II 度58 例,III 度19 例。骨性bankart 损伤分级:轻度27 例,中度80 例,重度17 例。

2.2 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统计学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损伤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骨性bankart 损伤宽度比值、Hill-sachs 损伤面积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骨性bankart 损伤宽度比值和Hill-sachs 损伤面积是发生肩关节反复脱位的危险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统计学结果

2.3 逻辑回归分析 以复发脱位和非复发脱位二项分布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可见骨性bankart 损伤宽度比值对肩关节复发脱位具有统计学意义(OR=1.16,95%CI:1.07~1.27,P<0.001);Hill-sachs 损伤面积对肩关节复发脱位具有统计学意义(OR=7.95,95%CI:3.64~17.36,P<0.001)。而年龄、侧别、性别不是发生肩关节复发脱位的危险因素(P>0.05)。

表2 肩关节复发脱位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3 讨论

肩关节脱位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其中前脱位最为常见,约占90%[4],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当肩关节发生前脱位时,由于肌肉收缩,使得肩胛盂与肱骨头后上方发生撞击,造成肱骨头沟槽状骨性缺损,同时可能出现肩胛盂前缘压缩性骨折或骨缺损,当两种骨性损伤同时存在时,可对盂肱关节的动静态稳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反复脱位的可能[5]。有文献报道指出,骨性bankart 损伤在肩关节前脱位时发生率可高达70%[6],而Hill-Sachs 病变在首次肩关节脱位病例中高达93%[7]。目前有学者将153 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发现,骨性bankatr 损伤并不是引起Hill-sachs 病变的危险因素,二者并不是同时发生,但同时存在两种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56.2%。

肩关节脱位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关节盂骨损伤、Hill-sachs 损伤、韧带及关节囊松弛。骨性bankert 损伤常见于肩胛盂前缘,多伴随盂唇的损伤,使肱骨头与盂唇接触的负关节内压难以有效维持,造成肩关节的反复脱位[8],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15%~20%的关节盂骨质流失是一个临界极限,因为其增加了反复不稳定发作和肩部功能受损的风险。而随着对生物力学的不断探索和认识,对于存在骨性bankart 损伤患者的临界值正在不断降低,有学者将72 例肩关节前脱位的军人患者纳入研究,采取bankart 修复术,并进行跟踪随访,发现关节盂骨缺损>13.5%的患者术后肩关节不稳指数大幅度提高[9]。研究证明Hill-sachs 病变的大小和位置会影响功能水平,增加疼痛和复发性脱位的风险。而经保守治疗后有70%的患者仍出现肩关节的反复脱位,说明骨性结构的缺失会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当合并有Hillsachs 损伤时,关节盂缺损>2 mm,可能会出现肩关节再脱位的情况[10]。因此,要综合考虑骨性bankart 损伤及Hill-sachs 损伤的这两个因素,做到精准测量及评估,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肩关节复发的风险。

目前对于肩关节不稳的检查手段众多,X 线检查仅能判断肩关节的对位情况以及大致的骨缺损情况。CT平扫能清楚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的缺损情况,但仅能大致测量Hill-sachs 损伤的宽度及深度,对于关节盂缺损的具体数值无法准确评估。MRI 对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不具有电离辐射,但对骨性结构的显示欠佳[11]。而CT 三维重建技术,能较准确直观的观察关节盂骨质结构[12],利用VRT 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能精确测量关节盂骨缺损比例。有研究表明,3D-CT 可作为目前检查关节盂骨缺损的金标准[13],2D-CT 对于Hillsachs 损伤面积的评估可靠,水平面的计算结果较冠状面及矢状面更精准[14]。但关节盂重建模型的正面若与观察者存在一定角度,可能对其测量结果造成影响[15]。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仍认可三维CT 重建可作为评估关节盂与肱骨头缺损的有效测量手段。

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肩关节脱位的复发与骨性bankart 损伤的大小、Hill-sachs 损伤的大小有关,复发肩关节脱位的患者骨性bankart 损伤宽度的比值及Hill-sachs损伤的面积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脱位的患者。因此,作者认为复发肩关节脱位可能与骨性bankart 损伤及Hill-sachs 损伤的程度有关。既往有研究也发现Hill-sachs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脱位的次数存在正向相关性,损伤面积越大,脱位次数越频繁,III 度损伤的复发率相较于I、II 度损伤明显提高,可达66.7%[16]。

本研究由于是回顾性研究,并未对患者受伤时的姿势、暴力程度、骨密度等进行分析,也未在关节镜下测量并与影像资料对比,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2D-CT 及三维模型的构建中,由于骨损伤的形状大多不规则,可能无法完全反应真实的生物力学效应。同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骨性肱骨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