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床结合神经肌电刺激在脓毒症肺损伤中的应用
2024-03-16熊玉洁江榕刘洪所熊淑琴洪慧
熊玉洁,江榕,刘洪所,熊淑琴,洪慧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南昌 336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江西南昌 336000
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完全卧床期间肌力以每周10%~15%的幅度降低,卧床3~5 周后肌力较正常水平下降50%,无创机械通气和卧床制动对患者的肌力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1]。合并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借助呼吸机辅助治疗,如果肌力不足很可能导致脱机困难,进而延长康复进程甚至影响中远期预后[1]。早期康复治疗即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或引导干预,常规康复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神经肌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通过低频电流对特定肌肉群进行刺激,在被动的收缩和抽搐动作中恢复肌肉功能,在降低危重病多发性神经肌病发生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2]。康复床是一种兼具训练和按摩的治疗仪器,可在不同体位条件下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提升康复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本研究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79 例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床与神经肌电刺激联合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收治的79 例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6)。本研究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20]伦审批第027 号)。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脓毒症及急性肺损伤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15分;②ICU 入住时间≥14d;③年龄18~80 周岁;④个人资料齐全,患者和(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②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③先天重症肌无力的患者;④由于不可抗因素终止研究的患者。
1.2 康复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ICU 常规诊疗方案,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每天根据患者的镇静程度、血压水平、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呼气末气道正压指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按时进行翻身或躯体被动/主动康复运动。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神经肌电刺激,采用Physiomed-Expert-2-Kanal NMES 治疗仪,将电流增加至肌肉收缩可见或可触及的程度,分别在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股外侧肌、大腿后肌、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肌和腕伸肌进行肌肉刺激,频率50Hz,强度0~25mA,波宽700ms,30min/次,1 次/d,从入组当天持续至14d。在使用康复床前医护人员确定供电电压和工作电压正常,避免在有电磁干扰的状态下使用。将患者置于康复床上,头部倾斜≥30°;预倾斜平台和下肢训练每天进行20~60min,1 次/d;脚部支撑训练15~20min,3 次/d;理疗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于康复床上协助其进行拉伸、腰脊屈曲、下肢屈曲、下肢拉伸、躯干及下肢拉伸等动作,持续14d。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②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3]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0d、20d、30d 的肌力,每级评分0~5,总分0~60 分,60 分表示肌力正常,<48分提示获得性肌无力发生;③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4]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院内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院内相关指标比较(±s ,d)
表2 两组患者院内相关指标比较(±s ,d)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 ICU 入住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36) 11.5±3.9 21.1±4.1 40.5±6.2试验组(n=43) 9.6±2.4 16.3±3.5 33.1±4.5 t 2.652 5.614 6.134 P 0.010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的肌力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20d、30d 的MR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试验组患者干预后30d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MRC 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的MRC 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康复前 10d 20d 30d对照组(n=36) 33.4±5.1 46.9±4.8 51.9±5.0 56.6±4.4试验组(n=43) 32.9±4.6 47.7±5.1 55.1±3.6 58.9±2.9 t 0.458 0.713 3.299 2.783 P 0.648 0.478 0.002 0.007
表4 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比较(±s ,分)
表4 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康复前 10d 20d 30d对照组(n=36) 44.1±4.3 53.6±8.3 59.3±5.4 67.3±4.9试验组(n=43) 44.9±3.1 54.1±9.2 61.1±6.3 77.7±3.4 t 0.959 0.251 1.349 11.094 P 0.341 0.802 0.181 <0.001
3 讨论
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加上机械通气等操作出现获得性肌无力的潜在风险较高,这也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5]。传统的康复活动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可缩短患者的病程并减少并发症。但ICU 患者的病情普遍较重,康复中的侧重点也有较大的区别,很难找到一种具有广泛适用的物理康复治疗手段;同时患者本人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也会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这也是传统康复治疗个体性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6-7]。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对肌肉和肌群进行刺激,使其进行被动和主动收缩;客观上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推动肌肉传导功能的恢复,在逆转肌肉萎缩的情况下促进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8]。资料显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将肌电信号和电刺激结合,在肌肉收缩运动的情况下肌肉电信号可作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触发开关,进而达到类似主动肢体抗运动的恢复效果;这一机制在脓毒症患者中依旧有效[9]。康复床的应用可帮助患者通过不同的体位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传统的体位调整,安全性更加理想,可使患者更快地进行肢体主动训练[7-8]。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康复床联合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试验组患者干预后20d 和30d 的MRC 评分和30d 的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脓毒症患者的康复进程相对较长,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也较多,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康复床联合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但由于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康复床两种康复方案在ICU 脓毒症患者应用中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缺少横向对比的依据,且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关于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效果尚需后续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综上,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改善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作用和效果均存在局限性,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康复床是两种已被临床证实在多种重症疾病患者康复中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应用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方案在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康复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患者肌力的恢复还受营养供给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未进一步作统计学对比,有待后续研究跟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