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智能建造,打造“浙江建造”创新之路

2024-03-1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政企事业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住房垃圾

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政企事业部

2023 年12 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和《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浙江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设运行全省一体化的“浙里建”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4 个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中,浙江温州、嘉兴、台州位列其中,为全国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2023年,浙江省建筑数字化创造了众多突破性标志性成就,探索了智能建造相关成功经验及丰富案例。

在智能建造领域,安全质量是各级住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也是中国移动行业拓展的主攻方向。中国移动围绕着“网+云+应用”的能力建设体系,以专业公司+省公司+生态合作的能力供给模式,面向住建领域覆盖的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房地产和物业市场等重点场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产品供给。2023 年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聚焦住建领域信息化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建筑业转型步伐,共同助推浙江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人房地一体化智慧平台

围绕推进和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的“住有所居”,聚焦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托杭州市一体化数据平台建设贯通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全量全要素数据仓,综合人口、经济、产业发展等因素,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杭州住房供应与需求、住房保障与市场、住房租购平衡关系等作深入分析,研究产城人融合的监测及评估体系,并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搭建数智宜居平台,实现以“以图管房、以房控业、以房管人”为目标,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房屋管理新模式,完善以产定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人地匹配、产城人融合的动态平衡机制。

按照“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应用一张图、决策一个脑”总体思路,建立大数据仓,搭建杭州市人房地一体化智慧平台,重点开发了智能预测、预警、预报等模块。平台积极推进数智宜居平台建设,摸清房屋底数,建立贯通房屋全生命周期、动态更新的全量全要素大数据仓,构建房屋身份证认证管理体系,完善住房供需平衡、保障与市场、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决策支撑体系,为“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增加砝码。

湖州市建筑碳效智慧管控平台

围绕城市碳排放三大主要领域之一的建筑业,湖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建筑“碳效码”。通过收集和整合建筑用电和气耗数据,制定公共建筑碳效率分级评估标准,对建筑碳效进行公开披露和对标,根据碳效等级开展一系列评估和监督,探索多元化、包容性的应用路径,逐步形成“测-评-管-用”的一体化模式。据计算,如果湖州在“十四五”期间实施“碳效码”,公共建筑可节省约3 亿度电量,相当于减少约14.8 万吨碳排放。

基于《湖州市公共建筑“碳效码”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数据平台规划标准建设,搭建公共建筑“碳效码”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打造基于GIS+‘碳效码’的城市建筑碳效/碳效公示/排名平台”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扩充建筑碳效的数据采集能力,将“碳效”评价体系应用到更多公共建筑的碳效管理中,并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工具,来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的建筑碳效分析与计算,通过碳排放核算、配额管理、交易辅助、减排管理和碳金融等应用场景的拓展,辅助运营方实现碳资产自我管理,当前已接入1173.75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累计获取30万条数据,形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建筑碳效大数据分析与碳效评价平台,并积累建筑碳效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温州市住建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2023 年,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市级智慧安监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在以施工许可为基础的省市一体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块中,通过打通与省统建应用浙里工程建设现场管控应用项目库的数据通道,实现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各地工程项目库不统一和重复录入工程项目的问题。以省库信息为基准,区市管理信息为补充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地方特色管理需求。系统将视频监控、扬尘监测等智慧工地监管信息与工程项目库集成,在管理工程项目的同时,可以实时访问智慧工地信息,实现安全监管的一体化管理。后续,将逐步开发整改验收、标准化验收等功能模块。

舟山新城建筑垃圾(渣土)综合监管平台

舟山新城启动了建筑垃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从建筑垃圾源头产生到终端消纳全流程管理体系,为舟山市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提供先行先试样板。一是全链条监管智能化。深入推进渣土处置智慧化转型,依托“浙政钉”“浙里办”系统加强建筑渣土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的一体化实时监管,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全流程、全方位主动监管升级,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结线上消纳申请143 起,有序消纳工程渣土43.8 万吨、废弃泥浆2.8 万吨。二是全流程处置精细化。全面推行“电子联单”式管理,建立“一企一车一档”,启用运输车辆实时定位跟踪、视频查看、定点查找等功能,加强运输环节违规行为监测预警。自上线运行以来,系统已接入新城区域内212 个监控视频、232 辆渣土车辆和34 个在建工地信息,累计生成电子联单2.11万余件,确保建筑垃圾实时追溯监管。三是全方位消纳强效化。在建筑垃圾综合监管平台中预留装修垃圾处置端口,村社集体、物业小区、商圈商铺等建设施工及处置场所管理单位均可通过“浙里办”提交装修垃圾处置备案申请,由接入平台的运输企业接单处理,基本实现装修垃圾全流程管控,全面提升固废管理水平。

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充分利用在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信创等领域的全方位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纵深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改革行动,协助全面深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各项改革,助力数字政务、建筑产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农房管理、城市安全、建筑企业、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和城市生命线等众多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和推广。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住房垃圾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垃圾去哪了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走街串巷找住房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倒垃圾
倒垃圾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