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马盟书:穿古越今向未来

2024-03-15明文

记者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侯马晋国文物

明文

山西省侯马市是三晋大地上的历史古域。公元前585年,春秋晚期

“五霸之一”的晋国迁都于此,传十三世,历时209年,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始有战国,这也是山西又称三晋的原因,侯马也因此被称为三晋的源头。200多年的建都史,给侯马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源,被列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侯马盟书就出土于此。它是研究春秋晚期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为进一步探索东周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历史、古代文字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成为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为什么要订立盟约?盟辞的内容和书写特点是什么?他们会举行怎样的结盟仪式?侯马盟书用“只言片语”记录下了那段纷繁复杂的盟誓故事,片片玉石重现着晋国晚期风云变幻、群雄争霸的岁月……

发掘

打开盟书的历史书页

“古文献记载的盟誓活动有很多,但并没有实物证实。侯马盟书是我国首次出土的与古文献相对应的盟誓实物资料,这是它最直观的价值,能让人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血脉。”提到侯马盟书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时,山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谢尧亭对记者说道。

除此之外,侯马盟书还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用软笔书写并且篇章完整的古人手书真迹,是继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商周时期铜器铭文、战国至汉代竹简以来,中国早期文字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文物,其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更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

“1961年,侯马晋国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保护范围内,任何基本建设用地之前都要进行考古勘探工作。”采访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田建文向记者讲述了侯马盟书的发现过程。1965年11月,根据城市规划,侯马市新田南路要建发电厂,考古人员在建设工地一带勘探的过程中发现,在距侯马东周古城组东南约2.5公里处,东西长70米、南北宽约55米的范圍内分布着400多个长方形竖坑,坑内葬有牛、马、羊和玉币等物,随后开始了挖掘工作。

由于当时人手不够,所以参与挖掘的还有一批曲沃县农业中学勤工俭学的学生。12月,有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捡到了一些石片,这些石片上有着密密麻麻的用朱砂写的字,学生们只觉得很新奇,你一片我一片拿走,没有人意识到这些石片的重要陛。当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陶正刚正在工地值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察看了现场,随即向学生们宣传了这些文物的重要性,并和其他工作人员将这些石片重新收集保护起来。这些石片就是最初被发现的侯马盟书。

从1965年11月至1966年5月,侯马盟誓遗址的发掘历时7个月,共发掘长方形竖坑326个,其中42个竖坑内发现有写在玉、石片上的盟书1500余件。出土的盟书中,以石质居多,占到三分之二,形体以圭形为主,最大的长32厘米、宽38厘米,最小的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薄如纸片,也有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共有一千余件(包括断残、字迹不清和脱落无字者),其中可以辨识临摹的有656件,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字数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

侯马晋国遗址发现古文字的消息很快传到太原、北京,国家文物局立即派文物专家谢辰生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颔前往侯马,之后由侯马文物工作站的张守中临摹、张颔执笔写出土情况和初步考释。后来张颔写成《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一文,谢辰生带了几件标本和这篇文章回到北京后,请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看,郭沫若随后写了《侯马盟书试探》一文,将这批“朱书文字”命名为“侯马盟韦”,并发表在1966年的第二期《文物》杂志上,拉开了侯马盟书研究的序幕。

然而,侯马盟书的整理过程并不是很顺利。1966年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整理工作被迫中断,只能先将资料入库封存。直到1972年《文物》杂志复刊要出版山西专号,要发表侯马盟誓遗址简报时,张守中才去侯马再次选摹盟书标本。之后考古学者陶正刚、王克林整理了《侯马东周盟誓遗址》简报,郭沫若写了《出土文物二三事》。至此,侯马盟誓遗址的全面系统整理工作再次停歇。

1973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到山西考察,张守中向其提出应重视侯马盟书的整理工作,得到支持后,于当年8月成立了由张颔、陶正刚、张守中三人组成的盟书整理小组,他们用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于1975年年底完成了《侯马盟书》的报告稿,1976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掀起了侯马盟书研究的高潮。1995年,侯马盟书被列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研究 盟书里的晋国故事

据田建文介绍,在礼崩乐坏、政权下移的春秋时代,权卿之间为了打击敌对势力,会互相结盟,彼此之间靠盟约和誓词来约束。在这一社会环境下,盟誓成为当时的一项主要社会行为,当时用来记载结盟仪式情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就是发掘出来的“侯马盟书”。

古代的结盟活动一般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任吉琨璋对侯马盟誓的过程作了详细讲解。首先由主盟人召集参盟人一起到盟誓地点,然后将盟誓内容抄录到每一片玉石片上,其中参盟人的名字先不书写,到举行盟会时才将名字填上去,之后一式两份进行歃血盟誓,即杀牲取血将之涂在嘴唇上进行宣誓,最后将一份盟辞藏于盟府,一份和牲畜、玉器等祭祀物一起埋入祭祀坑中。藏在盟府中的一份用来备查,祭祀坑中的另一份用来告知神明监督。参盟人若有违背,将按照盟誓文辞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惩处。

据张颔先生考证,盟书的盟誓时间是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9年,是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其主盟人为赵鞅。根据《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公元前497年,赵鞅为索取“卫贡五百家”而杀死了他的远族赵午(又称邯郸午),由此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赵午死后,赵午之子赵稷和六卿之二的范氏、中行氏结成了军事联盟,对赵鞅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赵鞅曾一度失势,由晋国都城退回到了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的晋阳古城)。第二年,赵鞅获得了六卿中的知跃、韩不信、魏曼多的帮助,又回到了晋国都城,先“盟于公宫”而后又得到知跃的直接支持。自此以后,赵鞅一方面巩固自己的宗族,一方面向他的政敌展开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反攻。据研究,侯马盟书记载的就是赵鞅为团结宗族、打击政敌而举行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盟誓活动。

除此之外,学界也有赵敬侯章和赵桓子嘉等说,“虽然起止时间和主盟人的身份如今仍有争议,但侯马盟书最早的记录还是跟赵鞅有关。”吉琨璋表示,有些历史永远都是“秘密”,未知才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

对于盟书的分类、盟誓内容,学界也一直有不同的意见,郭沫若、唐兰、陈梦家、冯时、裘锡圭、黄盛璋、谢尧亭、田建文、降大任等学者都发表过各自的看法。后来,谢尧亭教授参考各家意见将其分为六类,即宗盟类(要求参盟人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是主盟人团结宗族内部的盟誓)、委质类(要求参盟人表示同逃亡的旧主断绝关系,并制止其重返晋国)、纳室类(参盟人表示盟誓后不再扩充奴隶、土地和财产)、主盟人的誓词、诅咒类(对某些罪行加以谴责的诅咒文)、其他类(少数残碎的盟书,内容特殊,辞甸支离不全,无从了解其全貌)。

“这些盟辞大部分都是用红色的朱砂写的,只有诅咒类是用墨笔写的,这与当时的北方文化特色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每一类盟书都有统一的格调体例,只是参盟人不同。”谢尧亭教授解释道。

弘扬 晋风徐徐吹向未来

文物是人类文明在发展中沉淀的精华,是历史和国家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让文物活起来,“要让文物说话,要让历史说话,要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近些年,侯马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在侯马盟书的保护、展出、弘扬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侯马盟书自1965年发现以来,众多考古学专家不断深入研究,其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但如何能把这些学术层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展览语言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游客能够真切了解与触摸到历史文化,这是数智时代各地方博物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侯马当地一直在探索努力的方向。

“文物要‘活起来才能将文化传承下去,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文化赋能,为游客打造一个可及性更高的文化体验新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馆长高青山说道。

文物“活化”,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晋国古都博物馆位于侯马市晋博园内,共分两大部分四个展厅,展出文物500余件,是一座集中展示新田时期晋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西楼一厅的南部改为了“盟誓春秋—侯马盟誓遗址”主题展,展厅内的每一件展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有6件侯马盟书原片,小小的玉石片上字迹已漫漶不清,只留下淡淡的红色字迹。除了实物陈列,整个展厅还通过图版、考古笔记、书法摹本、3D影像解说、挖掘现场复原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侯马盟书出土、整理、研究过程及其当代价值,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到与盟书有关的晋国文化。

除了在博物馆改造上发力,侯马市还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高水平打造文化景点群与特色品牌相融合的“晋国古都·公园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我們规划的侯马晋国·盟誓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目前已经获批。”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毛栋慷带记者参观了位于侯马市新田路原侯马热电厂厂区内的项目基地。据毛栋慷介绍,该项目由晋文化广场区、遗址展示区和博物馆区构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遗址本体修复、遗址公园展示和现场展示馆、研究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一个沉浸式体验晋国古都文化的场景,让久存的历史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彩。

侯马盟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其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小篆、隶书,既不像甲骨文那样契刻而成,也不像金文那样范铸而成,而是古人手书真迹,由于辞文书写出自多人之手,所以字体风格有的浑厚凝重,有的飘逸洒脱,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侯马盟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侯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雨生说道。

侯马市非常重视对候马盟书书法艺术价值的弘扬,在宣传和传承“盟书体”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2014年成立侯马盟书文化研究会以后,每年都会举行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展览会。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举办了十多场关于盟书历史和书法作品的展览,如“寻盟之旅”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晋邦之盟”侯马盟书出土五十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庐风华”张颔先生艺文展等,让更多人感受到侯马盟书的艺术魅力。

值得期待的是,侯马盟书书法将应邀参加2024年3月在太原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侯马盟书配套特展。“全国书法篆刻展是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此次受邀参展,将使全国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深入了解侯马盟书,从而进一步提升侯马盟书在中国书法艺术界的地位。”高青山说道。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侯马盟书生动地记录了春秋晚期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细节,是晋国最后阶段的文物见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山西的一张重要历史文化名片,侯马盟书从东周“穿越”而来,如今正在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助力侯马走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之路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华文明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侯马晋国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师旷劝学
临汾市 局领导深入侯马指导草贪监测防控工作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山西侯马虒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