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江江豚一起过春节
2024-03-15刘雪云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中国重点保护动物白鱀豚、长江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基地。 摄影/刘雪云
“噗!噗!噗!”几头江豚正在江里嬉戏打闹,不时跃出水面发出声响。正值冬季的午后,阳光洒在江面上,伴随着江豚在水中翻转跳跃,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
这样难得一见的场景,出现在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些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它们是检验长江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与悦洲和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与长江相连接,与江豚的生活环境相似,非常适合江豚保护。春节期间,《中国报道》记者走进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访长江江豚与它的“养豚人”是如何“欢度”春节的。
一起度过的第18个春节
2月11日下午2点,保护区内的观豚台上已经挤满了前来“看望”江豚的游客,此时正是给江豚喂食的时间,江豚宝宝们早已等候在投喂点周围,它们时不时跃出水面,相互追逐戏水。
这时,一位穿着朴素的六旬老人,提着一桶新鲜的鱼食来到观豚台准备开始投喂。这位老人叫张八斤,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饲养员。张八斤向记者表示,江豚一天要进行4次喂食,冬天第一次喂食一般是在早上7点,天气暖和的时候就是5点左右,准备鱼食需要花费20分钟左右,所以他一般都起得很早。“给江豚喂养的鱼食都是专门送来的新鲜活鱼。”他补充道。
受到投喂的江豚们频繁地跃出江面展示着它们可爱的笑脸,引得观豚游客不时发出惊叹的呼声。江豚的脑袋很圆,吻部比较短,身体一般呈现灰暗色,嘴角微微上扬,看起来仿佛是在微笑,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微笑天使”。
据介绍,目前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已经从建立之初活捕的4头增长到12头。“你看,这头是去年刚出生的小江豚。”张八斤告诉记者。在外人看来除了个头大小几乎毫无区别的江豚,他却能熟练地分辨出它们中的每一头。
江豚对于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保护区每个月都会进行水质监测与检查。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出现死亡率高、物种退化等问题,保护区主动参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2021年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2头成年雄性长江江豚,当年12月遴选出2头雄性江豚运往湖北。“这两头就是从湖北引进的。”张八斤说,“江豚的个体交换为种群复壮和更好地开展迁地保护基地江豚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喂食结束后,张八斤又拎着桶回到工作的地方,他的身后跟着一条黄色的小狗,小狗会叼着一条小鱼走在张八斤前面,好像也要给江豚喂食一般。“我养了3只小狗,它们有时候会陪我一起喂食。”张八斤说。
今年春节,张八斤和往年一样在保护区里和家人一起度过。“一年365天我都在这里,即使没有游客我每天也是要按时给它们喂食。”这是他和江豚们一起度過的第18个春节。对张八斤来说,十几年的坚守既是对江豚、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小时候我们都叫它们江猪”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铜陵段与悦洲和铁板洲之间的夹江江心洲上,去往保护区需要从大通轮渡口坐船才能到达。每日渡船往返于渡口之间,将江对岸的人送到洲上去。
春节期间,轮渡口显得十分热闹。从轮渡口到洲上仅需5分钟,渡船上站满了带孩子的家长,附近的老人……“今年春节,坐轮渡的人明显比平时多很多,一部分是来探亲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旅游看江豚的。”渡口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看江豚了。”家住保护区附近的方小姐是土生土长的铜陵“大通人”,自记事起,有关“江豚”的记忆就一直伴随她。正值春节放假期间,方小姐说就想和家人来看看她的“老邻居”。“从小我就知道江豚,小时候我们都叫它江猪。这次也是好久没去过了,想再去看看,想知道这段时间里江豚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江豚不仅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伙伴,是一直关心的朋友。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走到保护区跟江豚待一会儿,有时候也会跟爸爸一起看看,想知道它们怎么样了,有没有生病啊,它们像是陪我一起长大的朋友。”方小姐说。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通在明清时期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四大商埠”,热闹繁荣的渡口曾迎接了无数文人的来访与路过,是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吴先生是铜陵市大通镇旅游保护区的一名观光车司机,他每天的工作是将渡口的游客接送到保护区。有这么多的人认识、关心江豚,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变得有价值起来。
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江豚不仅是珍贵的保护动物,也是他们的生活记忆,是刻在这座小镇的名片,大通古镇的特产包装上也印有“长江江豚”的字样与图案。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正在追逐戏水。摄影/ 刘雪云
生态保护与旅游名片
人们一直认为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同是窄脊江豚的两个亚种,但在2018年,长江江豚被确认升级为独立物种。对于长江江豚保护,原农业部印发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提出“基本维持干流和两湖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相对稳定,自然种群的衰退速度明显下降”等目标。
长江江豚为何曾面临濒危?江豚自身特点和长江生态是两个主要原因。“江豚的自然繁殖率非常低,一般怀胎需要11个月,通常是一胎一仔,幼豚哺乳期则需要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张八斤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铜陵白鱀豚养护场,但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实现白鱀豚迁地保护的可能性也变得非常渺茫。于是在原白鱀豚养护场基础上,2000年成立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升为国家级)、2003年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江豚,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改建升级迁地保护基地,建成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分别在安平洲头、大通鹊江、保护区补水趸船水下安装江豚声呐监测装置,以及9个铁塔高空视频监控平台,不仅填补了保护区野外技防的空白,也使得江豚保护更加精准化。
2021年,长江开始实行常年“十年禁渔计划”,同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十年禁捕,共计退捕上岸渔船11.1万艘、涉及渔民23.1万人。多年来,我国坚持“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并于2021年将长江江豚调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逐步回升。
2023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
与此同时,近年来,保护基地在主要出入口、村庄交界处等人类活动地带还悬挂了湿地保护横幅,张贴江豚保护宣传标语。当地管理部门通过禁渔、禁钓、加强科普宣传等措施及方法,向游客们讲述长江江豚保护、长江保护法相关知识,使得保护区成为长江中下游江豚的乐园,到长江看江豚也成为假期市民休闲旅游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