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桥之幸

2024-03-14陈世旭

小品文选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临平塘栖古运河

陈世旭

杭州临平区在杭嘉湖平原南端,大运河之滨,一望平畴,塘漾棋布,依临平湖而兴。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烂漫的江南水乡文化。走进临平,就走进了水墨画卷:超山迤迤,径山巍巍。北望嘉湖,东瞰宁绍。古老的大运河蜿蜒迤逦,清波里闪烁千年历史的倒影。大运河串联起了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和一千多年的“梅花文化、金石文化”;串联起了江南水乡、历史古镇和广袤田园;串联起了前卫都市、潮流艺术和未来工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山水、田园、村庄、文化产业熠熠闪光,描绘出崭新的运河画卷。这里是“长三角金南翼门户枢纽”,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交会点,杭州融沪的桥头堡,数字经济、“未来工厂”、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正由“点上标杆”向“区域优势”演进。

我从喧闹深处走出,享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姿。江南深秋浓郁的色彩是那么明亮。

山给予了灵秀,水孕育了風韵,临平如同一个安静的处子,掩藏万种风情,给人以无穷的想象。行走在大运河两岸,感受千年文脉滋养下的城市脉搏;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里,领略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漫步美丽乡村,感悟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在临平,既可以体验时尚活力之风,领略智能制造之奇,也可以品读千年古韵,尽享秀美山水。

塘栖古镇,拥河而立,千百年来大运河奔流不息,悉心哺育着这座明清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的江南名镇。

这是我梦中的江南:板桥连接街道,廊庑绵延河岸。鳞次栉比,深深巷陌,相伴流水弯弯;古碑侧畔,蓬门紧闭,或许藏龙卧虎。古老的脊瓦,沉淀着斑驳的流年;古老的条石,镌刻着岁轮碾压的辙印;古老的青石板,记载着风花雪月;古老的乌篷船,在拱桥的眷恋中渐行渐远。倾城的阳光,让古镇返老还童。传统茶宴、木工、皮影、植物印染、蚕桑丝织、模版糕点、IP手办……一家家“老字号”让文化在手作体验中传承。年年庙会、传统舞蹈、花篮滚灯一展千年的笑颜。

塘栖在北宋之前为一名不见经传的渔村,元代经10年艰辛,新开运河,河上曾建有木桥。若遇洪水,波涛汹涌,桥难建易塌,两岸居民只好靠竹筏渡河,每年都有人溺毙死伤。明弘治间,陈守清到塘栖镇经商,恰逢广济桥坍塌,他挺身而出,倾尽积蓄后,剪发奔走,从苏杭到京师,哀乞于四方,筹得巨款,在塘栖乡绅和百姓通力合作下,倒塌的通济桥历时九年得以重建。取变天堑为通途,广济大众之义,故又称“广济桥”。

拱桥七孔,阔二丈八尺,长四十六丈,如碧天长虹,时人因赐以“碧天”之佳名。我细察桥梁上所镌桥名,果真有“碧天广济长桥”字样。自此,塘栖“行旅无褰裳之苦,闾闸有锁钥之依,渐成名镇。”(《塘栖志》)

陈守清的善心善行深深地镌刻在了京杭大运河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吨位的船只越来越多,老运河的水运设施,如航道、船闸等,已难以满足通航的需求。而由于地理位置、文物保护等因素,也无法对这些设施进行改善。在种种设想中,甚至有过拆除广济桥的动议。为保护广济桥,2017年,临平人以博大的胸襟与魄力,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2023年7月正式通航。而今这条全长将近30公里的崭新的“运河临平段”,在耀眼的阳光下,浩浩荡荡,闪闪发光,不仅拓展了古运河的功能,更赋予了运河“生态环保”“智慧化”“数字化”等新特点。23座极富现代美感的跨河大桥,确保了运河通航后不会对两岸居民造成阻隔;一座23米宽的双线船闸,足以让千吨级货轮驶过,将杭州内河的运力,直接提高了40%。

而塘栖镇古运河上的五百年广济桥,被完整保留,这座古运河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周身满载着两岸变迁的痕迹,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作为遗产点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是古桥莫大的幸运。

选自《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临平塘栖古运河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古镇新韵
——千年文脉焕新生塘栖古镇
枇杷之乡戏枇杷
临平街道:创新发展 智慧治理 提升城市能级
临平①道中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塘栖慢悠悠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杭州:清水草 护运河 呈塘栖水乡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