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气候态下广东省高温特征及影响

2024-03-13王娟怀胡娅敏李芷卉段海来郑璟

广东气象 2024年1期
关键词:热浪日数气候

王娟怀,胡娅敏,李芷卉,段海来,郑璟

(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

持续性的高温天气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引发大面积的干旱,使江河断流、水库干涸,农业用水趋于紧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较大损害,因此高温天气在农业气象上又称作高温热害。近几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更加突出,对高温天气的研究是目前气象学界比较热门的课题[1-4]。

高温天气作为广东省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第105号令规定高温热害为广东省的9种灾害性天气之一[5],目前也有较多的学者和业务人员也关注广东高温天气,包括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产生机理以及影响因子等[6-12]。秦鹏等[6]通过对全年高温日数进行EOF分解,发现广东高温日数变化在全省总趋势一致的情况下存在以23°N—23.5°N为界的南北差异;林良勋等[7]发现广东省的高温天气始于5月、结束于10月,以7和8月最多,7—8月高温天气呈现北重南轻,高温日数内陆多于沿海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高值中心区一个在西北部的连县-韶关-南雄一带,另一个在梅州-河源一带,此结论与秦鹏等[6]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曹春燕等[8]、梁敏妍等[9]、王志英等[10]、李凌志等[11]针对广东省不同市县的高温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分布上不同地区的高温天气与广东省高温天气具有同步性,也主要集中在7—8月;空间上也存在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梁敏妍等[9]、王志英等[10]、李凌志等[11]还发现随着全球变暖,高温频数增幅显著,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仅年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都有上升的趋势。但以上成果都是针对较早年份或旧气候态(1981—2010年)研究所得,对最新年份尤其是新气候态(1991—2020年)的研究未曾开展,本研究就主要针对新气候态下广东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气候平均值以及极端情况,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高温天气对高敏感行业的可能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用1951—2021年广东省86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数据,采用常规时序、空间统计等方法。

根据《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5号令)中对高温预警信号的定义,将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定义为高温日[5],将某测站某一时段内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定义为极端最高气温。

中国气象局于2021年3月发文,规定从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各级气候业务将正式启用1991—2020年的气候平均值(气预函[2021]21号)。因此,本研究中提及的旧气候态指1981—2010年的平均值,新气候态指1991—2020年的平均值。

2 广东省高温天气历史概况

2.1 时间变化

图1为1951—2021年广东省全省平均高温日数逐年演变,由图1可知,广东年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后高温日数增加明显。1951—2021年,平均每10年增加2.5 d,1998年以来高温日数增加更明显,有19年高温日数大于20 d,其中2021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高达42.9 d,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

图1 1951—2021年广东省全省平均高温日数逐年分布

对1991—2020年广东省全省平均的逐月高温日数统计(图2)发现,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6—9月,集中发生在7—8月,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7]。全省近90%的地区7—8月的高温日数占全年的70%~90%,其中徐闻和雷州只占30%~40%。广东省各地的极端最高气温除湛江(2015年5月30日38.4℃)、雷州(2015年5月30日38.7℃)、徐闻(1958年5月10日38.8℃)出现在5月,五华(1963年9月2日38.9℃)出现在9月上旬外,其余地区均出现在7—8月份。

图2 1991—2020年广东省全省平均高温日数的逐月分布

另外统计发现,年内高温最早出现的时间为雷州半岛在3月上旬,其中徐闻2月21日(1979年)是全省史上最早的高温日,东南部沿海在6月份,其余地方为4—5月份(图3a)。高温出现最晚的时间为西南部和东南部在9月份,揭西11月1日(1996年)出现的高温为全省历史最晚,其余各地最晚时间在10月份(图3b)。

图3 1951—2021年广东省年内高温出现最早(a)和最晚(b)时间的空间分布

2.2 空间分布

1991—2020年广东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呈南低、北高,与前人的研究成果[6-7]也较为一致,有3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以阳山、连州以及始兴、南雄为中心的西北部地区,以大埔、梅县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和以罗定、封开、郁南、德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高温日数平均每年在32 d以上(图4)。

图4 1991—2020年广东省年平均高温日数空间分布(单位:d)

广东省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从西北部向沿海递减,中北部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均高于39℃(图5),全省极端最高气温纪录为曲江1953年8月12日录得的42℃。

图5 1951—2021年广东省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单位:℃)

3 高温天气对高敏感行业的可能影响

持续性高温热浪将导致气象敏感性疾病高发,火灾风险加大,农作物产量、质量降低,能源供应压力和用电负荷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不利影响[10,13]。

1)导致气象敏感性疾病高发[10,13-15],需提高公众和户外工作者防御高温热浪意识。高温热浪频发、强度增大,导致中暑发生率、建筑和货运等户外工作者热射病、居民死亡风险加大;高温热浪还会增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据研究,广州死亡风险最低的日平均温度是26.4℃,气温每升高1℃,每日总死亡的风险增加1.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5%[16]。此外,高温可能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复苏,尤其是虫媒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的流行。

2)导致火灾风险加大[10,13,17],需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温高雨少,林内可燃物易燃性增大,森林火灾风险加大。暑假期间,林区旅游等活动增多,不利天气条件下人为造成火患的几率也同时增大。同时,用电高峰期,易造成电气线路超负荷,引起电线短路等故障,引发火灾。此外,高温热浪天气使得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火灾风险因素增加,并易诱发农村沼气安全生产事故。

3)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降低[10,13],需加强夏秋农作物科学调控降低损失。持续高温可导致蔬菜生育期缩短和病虫害繁殖蔓延,产量和品质下降;盛夏高温天气加大土壤水分蒸发,易造成土壤蓄水不足[18],不利于晚稻秧苗生长和移栽返青;高温也不利于柚子、木瓜、杨桃、番石榴等果实膨大,影响收成和品质。

4)导致能源供应压力和用电负荷增加[10,13],需加强电力迎峰度夏气象保障服务。据研究,由于夏季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制冷耗能期延长,过去50年间广州市城市居民夏季生活用电量增加约1.5%[19];作为典型的气温“敏感”型地区,广东在31~37℃之间,气温每升高1℃,电力负荷提高200~300万kW[20]。

5)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10,13],需加强夏季恶劣天气交通安全管控工作。据研究,夏季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高温成正相关,高温热浪天气下驾驶员易疲劳或中暑,导致交通事故增加,同时高温炎热条件下车辆自身故障明显上升,如爆胎、自燃等引发重大交通事故[21]。此外,极端高温还可能导致铁轨变形、电缆线路老化受损,造成轨道交通安全隐患[21]。

4 结论

基于1951—2021年广东省86个国家站的逐日高温资料,采用常规时序、空间统计等方法对新气候态下广东省高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广东省年高温日数1951—202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明显;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6—9月,集中发生在7—8月,包括各地极端最高气温大都集中在7—8月。

2)广东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呈南低、北高,有3个高值中心;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从西北部向沿海递减,中北部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均高于39℃。

3)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东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或成为常态,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气象敏感性疾病高发,火灾风险加大,农作物产量、质量降低,能源供应压力和用电负荷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需高度重视高温热浪天气的预警、预防和应对工作。

猜你喜欢

热浪日数气候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清凉一下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热浪侵袭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海南省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