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个税递延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
2024-03-13于文广管国锋
于文广,管国锋,乔 智
(1.山东财经大学 a.保险学院;b.统计与数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2.中央财经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81)
一、引 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长期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国情。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8.7%,已经远超人口老龄化程度为10%的国际标准。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不仅会抑制居民消费[1],降低社会福利,还给中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使得中国养老金支付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2]。
建立养老金体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障退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的7.9亿人增加至2022年的10.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共同富裕目标驱动下,促进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扩大参保规模,保障更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外,还需要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要保证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达到70%,但中国2019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3.97%,甚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所规定的55%警戒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金的劳动者在相对减少,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无疑会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更多的挑战。
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两个重要措施。在延迟退休方面,中国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延迟退休这一概念,但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以及方案的设定备受争议。经过长时间的意见征集,江苏省和山东省在2022年作为试点地区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将成为未来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为发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作用,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8年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选取了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市为试点区域,自当年5月1日起运行为期一年的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税收递延政策。但是,截至2019年6月底,上述试点区域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收入1.54亿元,效果低于预期。在总结和吸取相关经验后,202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天津等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启动,进一步规定了个税递延方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个税递延政策不仅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形成了补充,促进了第三支柱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除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还要在提升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全体人民福祉方面发挥作用[3]。那么,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作为国家同时推进的两个政策,其发展变化会对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产生何种影响?这两个政策又将如何组合优化,以实现老年人生活水平提升和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双赢局面?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世代交叠(OLG)模型,厘清了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在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共同驱动下的发展变化情况,并研究了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不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的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的最优组合,为新发展阶段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的影响
西方国家较早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也较早开展了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Rong等认为,延迟退休能够防止缴费率的进一步上升,减轻养老金体系的支付压力[4]。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冲击,曾益和陆颖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5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甚至在2050年养老金的当年结余和实际结余都会亏空[5]。为实现中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发展,多数学者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的影响,发现延迟退休能够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幅提升养老金结余,而且延长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还能够提高养老金替代率[6-7]。还有学者研究了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于文广等表明延迟退休能对职工的养老金财富产生积极影响,但对男性和女性职工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存在异质性[8]。
(二)延迟退休政策对福利的影响
预期寿命的延长会使社会中的个体损失一部分福利,且福利损失较高的个体逐年增多。也有学者从社会福利的视角对延迟退休政策展开了研究,多数学者得出延迟退休能提高社会福利的结论,但提高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尽相同[9-13]。延迟退休政策推迟老年人的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进而提高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Hu和Yang发现劳动人口平均年龄的上升能提高老年人福利[9]。Zhang等认为延迟退休政策能提高老年个体终身的消费水平[10],还能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认知水平[11-12],进而提高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13]。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邹铁钉和殷伟策认为延迟退休政策会对年轻人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机会产生负向影响,不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14]。范维强和杨华磊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将损害老年个体的养老金福利[15]。
(三)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和福利的影响
个税递延政策允许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收入在税前扣除,这有利于个体消费者参加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扩大养老金规模,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发展[16]。此外,个税递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社会福利。李心愉和段志明认为个税递延政策能提高个人缴费率,扩大养老金的基础规模[17]。黄薇和王保玲认为个税递延政策会降低职工企业年金的保障水平,但会提高职工的净收入和政府未来的税收,提高社会福利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18]。但从个体的消费视角研究发现个税递延会降低当期消费和不利于消费平滑的需求[19-20]。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从多重视角探讨了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影响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机制,但是少有研究从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研究政策如何调整和组合。此外,现有研究忽略了中国养老金存在缴费不实的现象,该现象会导致测算出来的养老金水平偏高。同时,现有研究多分析单一政策对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通常会同时推进,而研究单一政策可能会忽略政策组合的综合影响。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纳入到同一世代交叠(OLG)模型中,在考虑缴费不实的情况下,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综合影响,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求解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组合的最优解。
相比于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将延迟退休政策、个税递延政策和养老金替代率纳入到同一世代交叠模型中,定量考察各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综合影响,拓展了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2)在缴费不实情况下,研究既能实现合理、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又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两种政策的调整变动情况,为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
三、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一)世代交叠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世代交叠模型通过将人群划分为不同年龄组,揭示了人口的代际结构、相同以及不同代际间的关系,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养老金的研究。该模型有以下优势:第一,可以同时涉及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均衡,能考察微观主体变化对宏观经济整体的影响。第二,能清晰刻画政策变量对公共养老金和经济整体的影响,因为资本劳动比贯穿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各个时期,同时又会对利率、工资、储蓄等变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由资本劳动比的变化可反映经济整体的变化。第三,能描述政策变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能得到在社会福利最大化时政策的最优解。
世代交叠模型假设社会中存在年轻期和老年期个体,且每个代表性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命期限,随着老年人生命完结,当代年轻期个体会成为老年期个体,同时会有新一代个体进入社会成为新的年轻期个体,两代个体之间相互关联,一直更迭。在模型中每个代表性个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能合理地利用收入和储蓄进行消费。同时,每个代表性个体都以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能理性安排在年轻期和老年期的消费。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年轻期和老年期划分的依据为是否参与社会劳动,处于年轻期的代表性个体具备劳动能力,工作赚取工资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蓄;当该代表性个体退休后不再参与社会劳动,开始进入老年期,依靠年轻期的储蓄和领取的养老金维持生计。基于本文延迟退休政策的假定,老年期个体还需工作一段时间方能领取养老金。
1.个人
社会中代表性个体的一生包括年轻期和老年期,每期各有1单位时间禀赋,在年轻期把时间禀赋用于工作,工作取得的收入用来缴纳养老保险、消费、储蓄、购买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基于本文延迟退休的设定,个体在老年期仍要继续工作一段时间,老年期消费来源于储蓄的现值、基本养老保险金、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和工作取得的收入。
代表性个体一生的效用来源于年轻期和老年期的消费。年轻期消费C1,t、老年期消费C2,t+1和总效用水平U可以表示为:
C1,t+St=(1-r)(1-i)(1-μ)wt
(1)
C2,t+1=Rt+1St+It+1+Bt+1+iwtRt+1(1-r)(1-δ)+xwt+1(1-μ)
(2)
maxU=max(lnC1,t+βlnC2,t+1)
(3)
在方程(1)中,St是储蓄,wt表示第t期工资水平,r为个人账户的缴费率,i为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μ为个人所得税税率。
在方程(2)中,Rt+1表示利率,Rt+1St为储蓄的现值,It+1为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Bt+1为领取的统筹账户养老金,δ为领取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iwtRt+1(1-r)(1-δ)表示领取的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x表示老年期工作时间,其大小代表延迟退休时间的长短,越大表示退休时间越晚。xwt+1(1-μ)为老年期取得的工资收入。在方程(3)中,β为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
该代表性个体在式(1)和式(2)的约束下,通过选择购买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求解式(3)最大化一阶条件可得:
C2,t+1=βRt+1C1,t
(4)
(5)
2.企业
假定企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的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且企业规模报酬不变,企业投入资本和劳动获得产出,生产函数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本文将生产函数定义为:
(6)
其中,A为综合技术水平,Kt代表企业在第t期的资本投入,Nt为第t期的总劳动数量,包括第t期的年轻人Lt和第t-1期延迟退休的老年人xLt-1,因此Nt=Lt+xLt-1,0<α<1代表资本产出弹性。基于研究内容,本文定义劳均产出和劳均资本,yt=Yt/Nt表示劳均产出,kt=Kt/Nt表示劳均资本。
假设企业内的资本在一期内完全折旧,企业按照一定比例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通过选择投入的资本水平和雇佣劳动力的数量使其利润最大化,求解可得:
(7)
(8)
3.社会保障
依据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制,即t期工作的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缴纳金额分配给当期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对应以下收支方程:
(1-x)Bt+1Lt=ηwt+1Lt+1+ηxwt+1Lt
(9)
其中,方程左侧为退休老年人领取的统筹账户养老金总额,右侧为第t+1期年轻人和第t期延迟退休的老年人缴纳的统筹账户养老金。根据人口增长方程Lt/Lt-1=nt-1,nt-1为第t-1期人口出生率,可得(1-x)Bt+1=ηwt+1nt+ηxwt+1。
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即退休时领取个人账户的现值,对应的收支方程如下:
It+1=rwtRt+1+wt+1xr
(10)
4.资本市场
当资本市场出清时,下一期的资本积累来源于上一期的储蓄、个人账户和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则市场出清条件为:
Kt+1=StLt+iwt(1-r)Lt+Ltwtr+xLt-1wtr
(11)
两边同时除以第t+1期总劳动Nt+1,可得第t+1期的劳均资本kt+1:
(12)
5.模型的求解
本文生产函数符合新古典增长框架,当整个经济体处于均衡状态时满足:kt+1=kt=k*,nt+1=nt=n*,将上述条件代入式(12)中可得均衡时的劳均资本:
(13)
(二)养老金替代率的构建
1.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14)
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缴费率、利率、延迟退休时间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延迟退休政策能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额,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2.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15)
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主要取决于统筹账户的缴费率、人口出生率、延迟退休时间、个人账户的缴费率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能减少领取统筹账户养老金的人数,另一方面还能增加缴纳统筹账户养老金的人数,因此延迟退休政策能提高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3.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16)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加总。
4.商业养老金替代率
(17)
商业养老金替代率主要取决于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利率、领取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和个人所得税税率。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能提高购买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的总量,提高商业养老金替代率;领取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会减少领取的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从而降低商业养老金替代率。
5.养老金替代率
(18)
养老金替代率为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和商业养老金替代率的加总。延迟退休政策能提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个税递延政策能提高商业养老金替代率,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势必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三)社会福利最大化下最优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求解
上述结论是在社会各部门均衡条件下测算出的结果,若想要得到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的最优组合需引入社会福利函数。
首先,社会是一个延续个体的集合,不仅包括当前两代人,还包括以前和未来的所有代表性个体,因此在求解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不仅关注当前两代人的福利函数,也需关注所有代表性个体的福利。代表性个体的目标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因此本文将社会福利函数定义为各世代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加权总和,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
(19)
其中,W为从今往后各世代代表性个体效用加权的总和,在本文中表示社会福利。ρ为社会折现因子,反映政府对各世代效用的重视程度,其他变量和参数的含义与上文一致。
其次,社会福利的大小会受产品市场的影响,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需要满足当期所有代表性个体的消费和下一期的资本积累,因此政府在第t期面临的资源约束条件为:
F(Kt,Nt)+Kt=LtC1,t+Lt-1C2,t+Kt+1
(20)
最后,给定初始条件k0和资源约束条件式(20),政府通过选择年轻期个体和老年期个体的消费及下期初的资本存量来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将资源约束条件带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拉格朗日函数求解可得劳均资本。其表达式为:
(21)
联立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劳均资本水平和均衡状态下的劳均资本水平,即可求得经济处于稳态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最优延迟退休时间和最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关系。将式(13)和式(21)联立整合可得:
(22)
四、数值模拟与分析
(一)参数设定
资本产出弹性α。杨宇和邓翔利用1978—200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测得中国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28[21],刘斌和孙录见利用1981—2014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测得中国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2[22],中国的资本产出弹性有下降的趋势。鉴于此,本文将资本产出弹性α设为0.250,同时会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取值做敏感性分析。
人口出生率n。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本文将人口出生率n设为1.500。
个人账户缴费率r和统筹账户缴费率η。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本文将个人和统筹账户缴费率分别设为0.080和0.160。
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假设每期时间跨度30年,本文借鉴汪伟和王文鹏的研究[23],将每年时间偏好因子设置为0.98,则β=0.9830≈0.545 5,同时会对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的取值做敏感性分析。
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和需缴纳税率δ。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本文将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设为0.060,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设为0.075。
社会折现因子ρ。社会折现因子反映了政府对各世代人效用的重视程度,社会折现因子越高,意味着政府对未来代表性个体的效用重视程度越高。蒋云赟表明社会贴现率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率有关[24],本文假定社会折现因子等于实际经济增长率。假设中国目前的平均名义经济增长率为5.5%,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计算可得社会折现因子为0.430。
个人所得税税率μ。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城镇就业人员平均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占其平均工资比重的均值为3.69%,本文将个人所得税税率μ设为0.037。
综合技术水平A。本文重点研究资本劳动比、养老金替代率等变量随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等外生变量发生的相对变动,同时借鉴严成樑的研究[25],将综合技术水平常数A设为1.000。
延迟退休时间x。根据中国目前的退休政策,将退休年龄初始值设为55岁。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当退休年龄在55~60岁时,计算得x的取值分别为[1/30,1/15,1/10,2/15,1/6]。
缴费不实率λ。考虑到现实中企业未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本文使用如下公式来计算某企业的缴费不实情况:
本文使用2012—2019年CSMAR数据库中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计算的企业缴费不实率为52%。
表1 参数取值表
(二)在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关系
为探究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关系,本文联立式(7)(13)和(18),并把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并分别令养老金替代率T为0.6、0.65和0.7,可得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关系(见图1和表2)。
图1 基于不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的关系
表2 不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与延迟退休时间的关系
由图1可知,基于不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延迟退休时间随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提高而降低;随着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提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均相应提高。为探究在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两者的具体关系,本文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得,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分别为0、3%和6%时,延迟退休时间需分别达到4.5年、3.6年和3年,延迟退休时间与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负相关。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变动到65%和70%时,延迟退休时间与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之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但在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相同时延迟退休时间均相应提高。
当提高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时,若维持延迟退休时间不变,则需要提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若维持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不变,则需要增加延迟退休时间;若二者同时变动,则需同时调整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具体来说,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由60%提高到65%时,若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一直为0,则延迟退休时间须由4.5年提高到5.1年;当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由0提高到6%时,延迟退休时间由4.5年降低到3.9年。这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共同发挥作用更容易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目标水平,并且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发生变动,两种政策也需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三)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把式(7)(13)代入式(18),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并限定延迟退休时间x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的取值范围,得到了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个税递延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均能显著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随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程度要高于个税递延政策。
为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路径,把式(7)(13)分别代入式(14)(15)和(16),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以及缴费不实率λ分别代入式(14)(15)和(16),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延迟退休政策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由表3可得,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能同时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进而提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具体来说,当延迟退休时间从0年提高至5年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从16%提高至45.2%,这主要是因为延迟退休期间个人账户养老金还会继续积累,且积累额比以前更高。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从13%提高至17.3%,这主要是由于延迟退休的老年人会继续缴纳统筹账户养老保险,提高了统筹账户养老金收入,减少了统筹账户养老金支出。延迟退休政策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这可能是因为延迟退休的老年人所缴纳的统筹账户养老保险会分摊给所有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因此对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程度较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从29%提高至62.5%,这表明延迟退休政策能使老年人以短暂的劳动时间延长换来较高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从而提高了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此外,把式(7)(13)分别代入式(17),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延迟退休时间x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7),可得到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商业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如表4所示。
表4 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商业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由表4可得,个税递延政策对商业养老金替代率有正向影响,且商业养老金替代率随着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每提高2%,商业养老金替代率会提高3.1%左右;当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从0提高至10%时,商业养老金替代率从0提高至15.5%。这表明代表性个体在年轻期购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财富进行合理分配,为其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供一份保障。
同理,把式(7)(13)代入式(18),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领取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并调整延迟退休时间x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的取值,可得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影响,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当没有实施个税递延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时,养老金替代率为29%,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完全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正常生活。当仅实施可抵扣比例为6%的个税递延政策时,养老金替代率可以达到39.3%,个税递延政策的实施可以使养老金替代率提高10.3%,但是养老金替代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保持在6%的水平时,随着延迟退休时间的增加,养老金替代率也在增加。具体来说,当分别实施时间为1年至5年的延迟退休政策时,养老金替代率分别可以达到46.2%、52.9%、59.4%、65.7%和71.9%,这表明个税递延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延迟退休政策推迟老年人退休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供给,既能减少参与统筹账户养老金分配的人数,又能提高缴纳的人数,从而提高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延迟退休期间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继续积累,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又能提高老年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以上分析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均可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两个政策同时实施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较高水平,且相较于个税递延政策,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基准结果是基于设定的基准参数计算得出,考虑到基准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验证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以下基准参数做敏感性分析:人口出生率n、资本产出弹性α和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为方便计算比较,n、α、β的取值为原基础上下浮动10%。
首先把式(7)(13)代入式(18),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可得延迟退休时间x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然后对人口出生率n、资本产出弹性α和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分别进行调整,结果见图3~5。
图3 人口出生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图4 资本产出弹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图5 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由图3~5可知,人口出生率、资本产出弹性、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的改变不会显著改变延迟退休时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
为验证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本文把式(7)(13)代入式(18),同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领取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延迟退休时间x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然后对人口出生率n、资本产出弹性α和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分别进行调整,结果见图6~8。
图6 人口出生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图7 资本产出弹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图8 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由图6~8可知,人口出生率、资本产出弹性、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的改变不会显著改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借鉴严成樑的思路[26],结合式(3),可以得到均衡状态下的福利水平:
(23)
联立式(4)(5)(7)(8)(9)(10)(13)和(23),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23)计算可得社会福利与延迟退休时间x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的关系(见图9)。
图9 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由图9可知,个税递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社会福利,但对社会福利的提高作用较为有限。这是因为代表性个体购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支出虽然可以税前扣除,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年轻期的消费,降低年轻期的消费水平。在老年期,代表性个体可以获得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提高老年期的消费,但是需缴纳一定数额的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老年期消费的提高程度。
社会福利随延迟退休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且随着延迟退休时间的延长,对社会福利的提高作用越强。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提高老年人在退休后可支配收入的预期,其在年轻期就会降低储蓄,增加消费。在老年期,虽然储蓄有所减少,但是高于退休金的工资和更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可以作为补充。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提高社会福利。当延迟退休时间大幅增加时,该代表性个体在老年期领取延迟退休工资的时间比领取养老金长,此时老年期消费也会大幅增加,因此对社会福利的提高作用更显著。
(六)在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的最优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
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进一步探究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最优政策组合,因此联立式(7)(13)(18)(21)和(22),并将资本产出弹性α、人口出生率n、个人账户缴费率r、统筹账户缴费率η、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人所得税税率μ、领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δ、综合技术水平A、社会折现因子ρ以及缴费不实率λ代入式(18)(21)和(22)求解,可得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x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i。当求解的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为负值时,令其为0,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和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
由表6可得,当社会福利最大化且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和65%时,最优的政策是仅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分别为4.53年和5.31年。虽然个税递延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均能够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但是个税递延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提高作用远不如延迟退休政策,因此在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较低时,更倾向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目标替代率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社会福利。
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70%时,最优的政策组合是同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为2.64年,最优的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为14.4%。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较高时,仅仅依靠延迟退休政策很难使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达到目标水平,除非是实施较长时间的延迟退休政策。而中国准备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的时间远低于达到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所需的时间,因而需要与个税递延政策搭配实施。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两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求解了最优的政策实施组合,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经模型测算发现,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两种政策的调整可以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特定水平。
第二,延迟退休政策主要影响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当未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为16%,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为13%。延迟退休时间每增加1年会使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替代率分别提高6.4%和0.8%左右,延迟退休政策对个人账户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统筹账户。个税递延政策只影响商业养老金替代率,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每提高2%,商业养老金替代率会提高3.1%左右。
第三,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的实施均能显著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程度要高于个税递延政策。考虑缴费不实的情况下,当未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时,养老金替代率仅为29%。仅实施可抵扣比例为6%的个税递延政策可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39.3%。继续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延迟退休时间每增加1年可以使养老金替代率提高7%左右,当延迟退休时间为5年时,养老金替代率为71.9%。
第四,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均能提高社会福利,但延迟退休政策的提高作用更显著。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要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60%,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为4.53年;要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65%,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为5.31年;要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需同时实施两种政策,最优的延迟退休时间为2.64年,最优的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为14.4%。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为保证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使中国养老金替代率达到一定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第一,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能显著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进而提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也契合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优化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需缴纳税率。相关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降低领取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金时需缴纳税率。此时,个税递延政策能显著提高社会福利,同时又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来保证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个税递延政策是中国推动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中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根据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统筹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提高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是提高退休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均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因此应统筹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这也有助于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砖添瓦。同时,养老金替代率直接关系到退休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能显著提高退休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品质。此外,延迟退休政策和个税递延政策的统筹实施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社会福利是民生福祉的一个重要条件和保障性措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直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