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民增收路径研究

2024-03-13杨龚雨轩刘子衡陈瀚霖郝振阔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民农业

□文/杨龚雨轩 刘子衡 陈瀚霖 郝振阔

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是发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的论断及实践为中国的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在1953年由毛主席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里面有这样的话:“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在此前后,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第一个同时也是使用这一概念最多的一位。毛泽东认为:“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之后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理论中获得启发,正式提出了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现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始终把共同富裕看作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搞一刀切,切切实实地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摸准情况,扎扎实实找出“病根”,才能充分治疗病根。

一、促进农民增收对共同富裕的意义

(一)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体系的步伐,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断提高。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确保“农民稳步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要把维护农民群众基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调动亿万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将会产生巨大作用。其中,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些文件和措施都表明了党中央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和决心[1]。

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做到指引农民、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富裕地方,还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收入水平,让农民群众可以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民实现富裕生活的关键环节。

(二)促进农民增收,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随着如今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农民的增收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相对差距虽然正在不断缩小,但实际上两者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是2.81,而2022 年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则是2.45,已经有了大幅度的降低。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超过1 万元,2016 年达到了2.12 万元,而2022 年则达到了2.95 万元,这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则是城乡之间差距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只有促进农民快速持续的增收,才能使城乡差距进一步的缩小。

(三)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精神层面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今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还包括着精神层面的提高。共同富裕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同样,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民增收路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程度。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但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农村居民只有在“钱袋子”鼓起来之后才会在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增加支出,不断满足自身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加快农民持续增收,才能加快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速度。

二、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收入渠道多样化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民的收入渠道之上。传统来看,农民主要是通过农业生产来赚取收入,收入渠道相对而言十分匮乏[2]。现在,农民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有着传统型农业生产收入,还有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收入等多样收入,比如进城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土地出租的收入、农业合作社的股份收入以及政府补贴等。但这些收入的占比都是极少数的,据国家统计局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两项总占比为99%,而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总占比仅有1%,此外这两项收入不稳定性极高,无法视作稳定收入。

(二)缺少自主创业性收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农民选择放弃耕种土地转变为进入城市工厂打工,从第一产业慢慢转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当中,而这就意味着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当中的占比越来越重,而在农民非土地性收入中雇佣性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自主创业为收入来源的几乎没有。

(三)收入增长速度快但不稳定

随着中央近年来持续关注“三农”工作,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农民增收得到有效提高。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近几年农民增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已经与城镇收入的增长幅度相近。2022年农村群众可支配的人均收入在16000 元左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城镇居民的43%左右,相较于去年的39%,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知识素养低,现如今人才市场缺口小,农民缺乏竞争优势,因此无法保证工作稳定,失业率高,收入不稳定。

三、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一)农民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各种技术与科技不断地更新换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前的农业生产应当是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操作,让农民耕种不再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但是这就需要更多能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农民。目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只会进行单一的体力劳动,就业方向也集中于养殖和种植,然而除却传统的农业养殖技术外,大多数村民缺乏增加收入的手段,相关的专业知识相当匮乏。当前的农民整体的职业素质不高,就业门路少,可选择的就业领域较少,直接限制了农民的增收方向。现今能够通过多样化收入渠道增收的农民在农民整体只占小部分。

(二)农民缺乏对收入渠道的创新

创新创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当前农民创新创业受到的约束和制约较多。从当前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来看,对于大多数农民,依靠种植和养殖获取的收入依旧足够生活,因此他们不认为需要发展新的增收路径。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依旧以农业劳作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收入结构目前具有单一、固定、稳定性较差、制约条件较多等缺点。受到自然灾害或者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等影响,农副产物的产量和质量无法保障,导致农民的收入下降。

同时宏观经济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量相似的农产品涌入市场,为了能够顺利销售,农民不得不不断下压产品的价格,导致收入大幅度减少的结果。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化的发展,农产品将会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农产品的价格将产生较大的起伏,这也就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的原因。目前农民创新创业的约束,还表现在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不足、相关管理和服务制度不足等方面。

(三)农村资源利用率低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经济获得的收益较低;农民在农业生产收入上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农村地区的耕地,池塘,房屋大量闲置,并且闲置率依旧在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我国农村耕地的闲置率已经高达4.8%,而房屋的闲置率更是高达32.7%,许多可利用资源被严重浪费,很多能够合理利用的农村的优势被忽略;这些资源和优势未能得到开发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民增收。

(四)依旧保持着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长期处在农村,许多农民仍旧保持着以往的“打过铁环就摊牌”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从如今的眼光去看,这种生产销售方式不仅有着生产效率极低,无法适配现今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缺点,还有着销售路径单一,容易造成产品滞销的弊端。尽管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尚未开发完全,但是以养殖业与种植业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刺激农村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相反,如果继续保持着已经落后当今时代的生产销售模式反而会抑制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的具体落实

(一)提高农民职业素质

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着重抓人才。在该政策支持下,为提高农民素质做出以下措施。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新事物持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开放、科学、创新、法治等现代思想观念,增强其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能力。

开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能够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知识、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农民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确保农民可以得到系统、全面的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信息化素养,在农村地区,因为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原因,农民的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因此,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农民的职业素养。

(二)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服务,支持农民创新创业

农民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主力军,农民实现创新创业的潜力巨大。为了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的潜力,我们从五个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国家重视、鼓励、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国家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消费券发放、用电阶段性优惠、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是降低农民创业的初始成本,提升他们的抗风险能力,鼓励农民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优化农民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需要协同工作,降低行政审批门槛,推进行政审批便捷化,减少农民创业的行政障碍,提高创业效率。

建设创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政策、项目、市场等信息服务。增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农村的产业合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服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农民与其他地区、行业的企业和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资源。

加强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应增加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降低农民贷款利率,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农民创业和开展农业生产。针对农民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还要引导投资和私募基金关注农村领域,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开展农村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农村教育体系中,培养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奖励机制,对于有创新创业成果的农民要给予物质奖励,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宣传,通过宣传成功案例,让农民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信心。

推进农村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我国有2亿多农民,平均占地规模不到10亩。如此小的小规模,很难适应大市场的需求,更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各种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发展规模经济。鼓励企业在农村领域进行创新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产品服务 提高农民技术应用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经济效益。

(三)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我们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村能源三方面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

土地资源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是提升农村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土壤质量,采取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能力。发展高效农业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国家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等,农民使用优良品种种植,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等新型产业形态,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农业旅游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闲置房屋、池塘等资源利用率。农民可以开展农家乐、观光采摘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农村能源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推广生物质能源等方式,实现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强化能源管理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增强能源维护和监测等工作,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农民的能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四)破除生产销售模式单一的壁垒,促进农民增收

销售模式单一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共同富裕,我们从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拓展销售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破除生产销售模式单一的壁垒。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将农产品原料到消费者的完整链条有机整合起来,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能够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建立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机制,促进产销对接,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增加农民经济效益。

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与国内外采购商合作、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等方式,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开展电子商务,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销售农产品。这能够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农产品销售额,提高农民收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农民增收问题出发,针对农村产业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发掘各类要素,深入利用资源,加强农民职业素质培训,支持创新创业,完善管理业务振兴乡村产业,催动城乡结合为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灵活使用科技、产业、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使用新兴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应用先进的农村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和技术,着重关注制度保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强化产业振兴的融合与协调性,完善农民增收的保障机制。增加农民收入路径不单单是改善农民匮乏的收入渠道,同时也是为我国坚持共同富裕改革战略所打下厚实的基础,坚持为社会的生活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以及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能力等,对全社会实施公平社会福利政策,实现人人平等参与共同富裕发展,实现人类梦想,共同追求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饸饹面“贷”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