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2024-03-13谭敏华陈威郭锦辉周泳健雷伟华刘慕诗申动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母细胞免疫组化炎性

谭敏华 陈威 郭锦辉 周泳健 雷伟华 刘慕诗 申动 申洪

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东肇庆 526060);2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广州 510000);3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515);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广州 51051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IMT)是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来源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1],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多见于20岁以内,中位年龄10岁,好发于肺、肠系膜和网膜,肠道少见[1-5]。肠道IMT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易漏诊或误诊为肠癌。有关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更缺少报道,缺少直接的认识[3-5]。为补充临床上对中老年肠道IMT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的认识,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减少漏诊和误诊,本文对5例中老年肠道原发性IM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为肠道IMT的中老年病例5例,男2例,女3例;54~83岁,中位年龄65岁,平均(66.4±10.45)岁,均为手术切除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B2023-09-03)。

1.2 方法送检病变肠组织常规固定、取材、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并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瘤组织和瘤细胞形态,分析其特点及预后。免疫组化染色一抗包括vimentin、SMA、ALK、desmin、Caldesmon、CK、S-100、CD34、CD68、CD99、Ki-67、DOG1、BCL-2、MC、CD117、β-catenin,均设阴性和阳性对照。Ki67阳性指数计算:每例计数500个瘤细胞,统计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计算阳性百分率。病理诊断标准按照WHO(2013)骨和软组织肿瘤分类,并从手术日期开始计算对患者随访至2023年12月25日。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4例发生在右半结肠,患者首发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痛4例,腹泻(1例),腹胀(3例),恶心(1例),便秘(1例),大便次数减少(1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例);1例发生在回肠,患者无不适。3例曾有腹腔手术史,其中例2于6年前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例3于9个月前因“右侧腹股沟疝”行手术,例4于22个月前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修补+活检术。

影像学诊断:例1考虑“阑尾炎”,例2为“肠道肿瘤待排”,例3为“肠梗阻”,例4考虑“结肠癌”,例5考虑“神经纤维瘤或间质瘤”。

实验室诊断:贫血(3例)、低钠血症(3例)、血沉加快(3例)、白细胞升高(4例)、血小板计数增多(2例)。

治疗:例1和例2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例3行肠粘连松解、右半结肠切除术,例4行右半结肠切除、胆囊切除及肝4、5段部分切除术,例5行部分回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均未给予特殊治疗(表1)。

表1 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临床资料及ALK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ab.1 Clinical data and ALK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results of 5 cases of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oma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2.2 病理检查结果(1)肉眼观察:肿物直径3.5~11 cm,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色伴灰黄色及出血,质地较韧实,未见坏死及囊性变。(2)镜检:瘤组织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梭形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混杂束状、席纹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穿插于平滑肌束之间(图1-A、B);瘤细胞胞质较丰富、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增粗,可见核仁,核分裂象1~2个/10 HPF;瘤细胞间可见胶原化及黏液水肿背景,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图1-B、C、E)及出血。例4可见大核、双核和畸形核瘤细胞(图1D)。(3)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5/5例)、SMA(+,5/5例,图1F)、desmin(+,3/5例)、ALK(+,3/5例,图1G)、CK(+,2/5例);Caldesmon、CD34、β-catenin、MC、CD117、DOG1、S-100、BCL-2、CD99、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值和标准差为3.29%±3.79%(图1H,表1,图2)。(4)病理诊断: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图1 中老年肠道IMT组织光镜及免疫组化改变Fig.1 Changes of intestinal IMT tissue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图2 免疫组化阳性指标例数Fig.2 Number of case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2.3 随访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3~137.5个月,其中例4于术后27个月CT平扫+增强检查考虑肿瘤复发,由于患者高龄,未再次手术;例2术后无瘤生存122个月,基本状况良好,因其他原因去世,其余均存活,基本状况良好(表1,图3)。

图3 各例生存时间图(月)Fig.3 Survival time chart of

3 讨论

1939年Brunn首次报道了这一肿瘤[6]。WHO 2002正式命名该肿瘤为IMT,WHO2013定义IMT为由分化的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组成,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的肿瘤,归为中间型(交界性),具有侵袭性生长和复发特性,局部复发率约14%,远处转移率约5%[1]。

3.1 关于IMT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IMT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曾被认为是炎性因素所致,归为“炎性假瘤(IPT)”[7]。目前认为炎症、创伤、手术后机体的异常或过度反应是导致IMT的因素[1,3-4,8-9]。本组病例3例曾有腹腔手术史,支持组织损伤可能是IMT诱因素之一。本组5例中3例ALK阳性,提示中老年肠道IMT约60%(3/5)的患者发病机制与ALK蛋白异常表达有关。

IMT存在ALK、ROS1及PDGFRB等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约50%的IMT具有ALK基因的克隆性重排[3-4,10-12]。位于染色体2P23片段上的ALK基因通过染色体易位与多种伙伴基因(CLTC、RANBP2、EML4、TPM3、TPM4等)形成融合基因。ALK融合基因导致ALK蛋白C末端的酪氨酸激酶区激活和过表达[3-4,11-12]。本组5例中3例ALK阳性,提示中老年肠道IMT约60%(3/5)的患者发病机制与ALK蛋白异常表达有关;COFFIN等[6]注意到ALK阳性与IMT局部复发有关,但转移风险非常低。本组病例也提示ALK表达阳性的中老年肠道IMT患者,其复发的风险或许约为1/3。

3.2 关于本组IMT的发病年龄与部位本组患者54~83岁,中位年龄65岁,平均66.4岁。如何解析患者到了中老年阶段才发病?本组患者瘤组织Ki67中位数为1.44,全距为1.28~10.01,集中分布在1.28~1.44,提示瘤细胞增殖缓慢,当肿瘤长到一定大小,临床出现发病时患者已为中老年。此外,本组病例肿瘤主要位于右半结肠(4/5例),个别位于回肠(1/5例)。提示右半结肠是肠道IMT的好发部位,也表明IMT可见于回肠。

3.3 关于本组IMT的组织学类型Coffin等将IMT分为3种组织学类型:(1)黏液型/血管型;(2)致密梭形细胞型,(3)少细胞纤维型。这3种组织学类型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中,少数情况下可伴骨化、钙化及坏死改变[6]。本文2例为致密梭形细胞型,2例黏液型/血管型,1例少细胞纤维型,提示中老年肠道IMT的组织学类型或许没有特别之处,与其他肺外IMT类同[13]。

3.4 关于IM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IMT需与以下多种梭形细胞病变鉴别:胃肠道间质瘤、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炎性纤维性息肉、纤维瘤病、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钙化性纤维性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gG4相关性疾病。IMT主要根据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改变,在排除其他梭形细胞病变后诊断。Vimentin、SMA为IMT相对特异的组合标志物。ALK检测阳性有助于IMT的诊断[14-18]。本组病例临床表现特点、大体及镜下形态、炎性背景、5例vimentin和SMA均阳性,排除了上述疾病。

3.5 关于IMT的治疗及预后IMT的治疗及预后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3-4,6,18],胃肠IMT的治疗大多文献首选手术完整切除,必要时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不主张大范围淋巴结清扫,绝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对于IMT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16]。MAKHLOUF等[19]报道胃肠道IMT有11%的复发率和7%的致死率,但没有转移。徐艳松等[20]报道1例升结肠IMT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GURZU等[21]认为结直肠IMT预后比其他部位(特别是网膜及肠系膜)的IMT要好。张帆等[22]报道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亚型)患者术后2个月发现网膜多个转移病灶。本组5例中老年肠道IMT,均完整切除肿瘤,均未化疗及生物治疗,随访53~137.5个月,2例患者术后生存超过10年,其余患者无瘤生存,基本状况良好。因此本文主张中老年IMT的治疗首选手术完整切除。本组中年龄最大的83岁患者(例4)于术后27个月CT平扫+增强考虑肿瘤复发,提示:高龄、ALK阳性、Ki67阳性指数达10%、异型性明显或许是中老年肠道IMT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1)中老年肠道IMT多见于右半结肠,并可累及回肠,多有肠道损伤史,多首发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多升高,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征,易误诊和漏诊;(2)免疫组化检查其Vimentin和SMA同时阳性并多伴ALK阳性,Ki-67增殖指数可达10%;(3)4/5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因此本文认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1/5的患者术后2-3年可复发;高龄且ALK阳性、Ki67阳性指数达10%、异型性明显有可能是个别老年肠道IMT患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ALK阳性者复发的风险或许为1/3。

猜你喜欢

母细胞免疫组化炎性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