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2024-03-13李海玲刘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电图分级心功能

李海玲 刘海云

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淮安 22302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病情重、起病急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3]。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常发生于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和梗死后24 h 内,其为AMI 患者院内死亡的重要原因[4-5]。介入溶栓等治疗技术虽可显著控制AMI 患者院内死亡率,但AMI 并发VA 的风险仍然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寻求有效的指标用于诊断AMI 并发VA 具有重要价值[6-7]。AMI 患者并发VA 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增加密切相关,能够经心电图T 波峰-末间期(Tp-Te)图呈现表达,临床上常采用Tp-Te、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诊断VA,但单独指标的诊断价值有限[8-9]。AMI 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水平异常升高,目前对于CK-MB 的研究多集中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中,有关其在AMI 并发VA 的诊断中研究报道较少,且其联合心电图是否能够提高AMI 并发VA 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10-11]。鉴于此,本研究特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305 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为提高AMI 并发VA 的诊断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图1 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AMI 并发VA 的ROC 曲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5 月至2022 年7 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 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 分为VA 组(124 例)与非VA 组(181 例)[12]。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13]中AMI 的诊断标准;②VA 组符合VA 的诊断标准[12](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提前发生QRS 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 s、宽大畸形,ST 段与T 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③年龄≥18 岁;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脏创伤、先心病、自身免疫性心脏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电解质紊乱或心房颤动;⑥有AMI 史。该研究经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HEYLL2022016 号)。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资料 包括年龄、高脂血症史(胆固醇增高)、高血压史、性别等。

1.2.2 心电图检查 急诊时通过FCP-7101 型三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日本福田)测定,参数:振幅10 mm/mV,纸速25 mm/s。取平卧位,于患者安静状态下检测,记录两组体表12 导联同步心电图。均由同1 名医师测量,T 波<1.5 mV 时不测量,确定T 波终点(Te)与T波顶点(Tp),T 波为双峰者取最高峰。测量每一个导联中顶点到终点的时限(Tp-Te),持续测量3 个周期,Tp-Te 结果取3 次测量的平均值。通过Bazwtt’s 公式与相应的RR 间期实施校正,记为Tp-Tec。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3 血清CK-MB 的检测方法 入院后抽取患者静脉血3~4 ml,离心分离血清(半径:7 cm,时间:15 min,转速:3 500 r/min),通过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K-MB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KA478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AMI 并发VA 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对AMI 并发VA 的诊断价值,AUC 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VA 组Killip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例数占比,肌钙蛋白I、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高于非V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MI 并发VA 的影响因素

以AMI 患者是否并发VA 为因变量(是=1,否=0),以Killip 心功能分级,肌钙蛋白I、血肌酐水平,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白细胞计数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赋值情况:Killip 心功能分级:Ⅰ~Ⅱ级=0,Ⅲ~Ⅳ级=1;其他均为连续变量)。结果显示,Killip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2.832)、Tp-Te 升高(OR=3.611)、Tp-Tec 升高(OR=4.315)、血清CK-MB 升高(OR=3.770)为AMI并发VA 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分析AMI 并发VA 的影响因素

2.3 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对AMI 并发VA 的诊断价值

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AMI 并发VA 的AUC 值分别为0.790、0.802、0.813、0.895(P<0.05),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 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 值(Z=41.543、33.641、26.964,P<0.001)。见表3、图1。

表3 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对AMI 并发VA 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AMI 患者常并发多种心律失常,能够引起患者疾病治疗后或治疗前突发心脏病死亡[14]。研究指出,AMI患者早期心肌组织电重构化,该时间段的组织心电稳定性较差,会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5]。临床研究表明,在当今PCI 治疗开展日臻成熟的时代,相比于AMI 再灌注治疗后早期未发生VA 者,早期发生VA 者死亡风险更大[16]。故早期明确AMI 再灌注治疗后并发VA 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拟定干预策略来最大程度地减少VA 的发生风险与死亡风险,且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案用于早期诊断AMI 并发VA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Tp-Te 升高、Tp-Tec 升高、血清CK-MB 水平升高为AMI 并发VA 的影响因素。Killip 心功能分级能够反映AMI 患者心肌损伤程度,Killip 心功能分级越高,并发VA 的风险越大[17]。既往研究指出,Killip 心功能分级、血清CK-MB 水平为AMI 并发VA 的影响因素,与本研究报道相符[18]。有研究指出,相比于正常人心肌活动,AMI 患者缺血心肌活动显著减弱,TDR 明显增加,当病情加重时,TDR明显延长,心室细胞进入不应期,常诱发动作电位,经心脏传导,从而引发VA[19]。研究指出,Tp、Te 与外膜层心肌细胞结束时段一致,能够通过Tp-Tec、Tp-Te 等心电图指标分析患者心律失常情况[20]。既往研究指出,相比于未合并VA 的患者,合并VA 的患者Tp-Tec、Tp-Te 更高,可能原因为Tp-Tec 波段延长,T 波与心室肌细胞进入相对不应期,引起局部急性非缺血缺氧期与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期的复极电压梯度增加,TDR增加,从而引发VA[21]。血清CK-MB 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时,不同坏死程度的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迅速释放CK-MB 进入血液[22-23]。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VA 发生时,CA-MB 立刻释放入血;在VA 发生后3~6 h CK-MB 迅速升高[24-25]。本研究中,Tp-Te、Tp-Tec、血清CK-MB 水平联合诊断的AUC 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 值,提示心电图(Tp-Te、Tp-Tec)联合血清CK-MB 水平诊断AMI 并发VA 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心电图(Tp-Te、Tp-Tec)联合血清CK-MB 水平诊断AMI 并发VA 具有重要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电图分级心功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