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春分节气和习俗
2024-03-13李石
李石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一首宋代苏轼的《癸丑春分后雪》将我们带入2024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十一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节气。
春分是每年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各占12小时。而从今天起,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北半球慢慢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在<元>王祯农书中,说春分第一候玄鸟至,宜开荒,修蚕室,春分时节,土地已经解冻了,适合开荒,建屋舍抓早,到清明该忙农活了。
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开始,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节气为起始点,以夏至节气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欧阳修对春分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而春分在老北京人心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一、春分吃驴打滚,以求辟邪祈福
按照老北京的食俗,春分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名称为豆面糕,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其中有一段传说因此而得名“驴打滚”。传说:慈禧太后吃腻了宫中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这使御膳房的大厨发愁了,想尽各种招数,发现江米粉裹着红豆能有不同味道。新品小吃做好了,怕老佛爷慈禧太后着急吃,便紧忙唤来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房取走呈给老佛爷,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品小吃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房里的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款沾满黄豆面的新品小吃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后,感觉这新玩意儿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急中生智想了一下,皆因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实际就是今天的豆面豆馅糕,皆因叫“驴打滚”习惯了,人家问起来,制作小吃的商家,就顺嘴叫出“驴打滚”来。
二、老北京人春分节气有祭祀太阳神的习俗。
春分节气气候日趋暖和,老北京人祈祷太阳真君日日高起,故以制作名字叫“太阳糕”的点心,作为主要供品来祭祀太阳。祭祀供品“太阳糕”寓意“太阳高”。
三、春分吃春菜
旧时的北京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春分饮食宜清补不宜浊补,多吃新鲜蔬菜,有助于人体应时知节,与自然相融合。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去采摘春菜,其做法一般是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老北京春分俗语:“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表达了人们对一年之中平安美好生活的祈求。对于“春菜”,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春菜泛指此时节能吃到的各种时令蔬菜。正合中国古代进食的时令性原则。
春分也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食用豆芽、蒜苗、豆苗、莴苣都正当季。此外,民间还有“春则食香,夏则食臭”的讲究,多吃些香椿、香葱、香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春分立蛋
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立蛋,其实还有个意义,春天到了,万物躁动,把立鸡蛋这个游戏作为一个提醒人们随时保持好的心态,心平气和的好方法。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意在庆祝春天的来临。而在春分这天你如果能竖起鸡蛋,预示你今年将交好运。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春分立蛋比赛”。而且在春分这一天,世界的各地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们也在开展“立蛋比赛”。在中国流传4000多年的民间习俗,如今,随着中国人走出国门,逐渐已成为了“世界游戏”。
五、在日坛皇帝祭日
我们知道中国的习俗分为官俗和民俗,日坛祭日就属于北京春分节气的官俗。在明清时期,帝王家会于春分时节在日坛举行祭日仪式。而当初在日坛春分祭天所用的仪仗,现在已经作为文物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
六、春分节气的其他民俗活动
在老北京,还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叫烧“太阳钱粮”。在春分,人们会将春节期间贴的福字、红纸等等迎着太阳烧掉,这就是烧“太阳钱粮”。按照民间的说法,烧福得福。据已故的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先生介绍,春节过后,春节期间所贴的福字等等需要处理,春分烧太阳钱粮便是一种处理方式。这种风俗也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节奏感。
另外,赵书先生还提到“踢球打杆逛二闸”的民俗活动。“小孩、小孩跟我玩儿,踢球打杆逛二闸儿。”这是老北京关于春分的歌谣。这个春分歌谣起源于北京的大运河文化的通州二闸。所说的就是老北京人的春分游艺项目。所谓踢球,也叫蹴球,它与我们常说的蹴鞠不同。这种活动是在一块十米见方的场地中围一个圆圈,中间放红色、蓝色各两个石球,选手踩着石球互相踢,击中对方的球即可得分。赵书先生说:“随着柏油路的普及,这种运动渐渐消失。”现在,蹴球运动已成为北京民族运动会的正式项目,在卢沟桥、顺义等地的农民中,这种运动依然流行。
所谓打杆,是一种打花棍的游戏。手持两根杆子击打一支花杆,让它在空中翻飞不落地。此外,抖空竹、踢毽子等等也都是春分时节不可缺少的游艺项目。而“逛二闸”则是指北京当时最著名的春分游艺庙会。这些也是老北京春分节气常见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