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和越冬管理
2024-03-13臧虎生
臧虎生
(东明县长兴集乡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504)
小麦被称为“世界的粮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小麦作为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可以制成面条、面包、馒头和饼干等,小麦发酵后可制成啤酒和生物质燃料等[1]。我国受限于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较少,过分追求小麦高产而极易忽视提高小麦品质,导致我国严重依赖从国外进口优质专用小麦。为高度重视三农科技普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因此,需要科学改进小麦栽培技术和越冬管理,以提高小麦栽培技术水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1.1.1 品种选择
小麦按播种期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春小麦是春季播种,当年夏秋季即可收获。我国主要种植冬小麦,在秋季或初冬播种,次年夏季即可收获。冬小麦作为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相对较广,在我国辽东、华北、陕西、新疆南部及长江流域地区均有种植。小麦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可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若当地水利条件不好、天气干旱或冬季严寒应该选择具有抗寒性的品种,如阳光818 在属于黄淮冬麦区的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咸阳等地区是首选品种,即使小麦长期生长于寒冷或干旱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确保其优质高产,其生命力较为顽强。
1.1.2 种子处理
我国南北地区对小麦种子的处理存在差异。去除病粒、霉粒、烂粒,精选小麦种子,将精选出的种子晾晒1~2 d 后播种;采用包衣技术和药剂拌种技术,能够更好地防治作物根部和茎基部的病虫害。使用50 ℃的温水浸泡小麦种子10 min,阴干后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以选择50%甲柳酮40 g 和种子50 kg,兑水3 kg 后均匀搅拌堆闷4 h,晾干后即可播种。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用量为15 t/hm2。日均气温持续在16~18 ℃时播种,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深度控制在4~7 cm,间距8 cm,行距28 cm,避免少播或重播,种植密度控制在13 万~18 万株/hm2。优质种子质量参考标准为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且水分含量≤13%[2]。
1.2 整地精细播种
小麦根须多且根深扎到地下时,茎叶才能生长茂盛。为达到小麦高产的目标,需要精细处理种植地,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精细整地常分深、净、细、实和平5 个标准,即要求深耕和细耙。
深耕是为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为小麦根须生长和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但深耕也不是越深越好,应遵循“前粗平、后复平”的耕地原则,科学控制耕地深度,避免墒沟伏脊。
细耙是为进一步优化土壤条件,小麦若出现出土即死或长得稀少、瘦黄的情况,大概率是因为播种之前未做好整地工作。细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为小麦生长提供地平土细的土壤条件,增强了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
1.3 田间管理
切实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为小麦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田间管理涉及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小麦生长各个阶段的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必须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特征,采取针对性管理模式。
田间管理需要重视施肥和灌溉管理,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需要科学把握施肥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麦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灌溉管理,田间灌溉工作需要更细致耐心,为小麦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水分条件。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主要分为初冬和春季的田间管理。初冬的田间管理主要做好补苗、查苗工作,实现苗壮,为麦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入冬前麦苗贮存足够的水分才能确保其顺利过冬。第1 次灌溉俗称浇头水,一般在3 月初;第2 次灌溉在4 月下旬。入冬前镇压耙地有利于土壤保墒,要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追肥,苗黄瘦弱的种植地可以在雨后趁墒追施氮肥。春季来临后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并且植株变化程度较大,可以明显观察到茎叶形成[3]。因春季各地气候变化程度不一,因地制宜地实施田间管理措施才能实现小麦高产的目的。
2 小麦越冬管理
谚语有言“三分种,七分管”,小麦只有在越冬期间经历长根、长叶、分蘖和完成春化,小麦植株才会在次年春季培育新麦种,为避免麦苗冻死、出现病虫害,应提升小麦植株的防寒防害能力,帮助小麦顺利越冬,小麦越冬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麦最终产量和品质。应加强培育壮苗、开展麦田管理工作,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返青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小麦产量稳定。
2.1 壮苗防冻害
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为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在11 月中下旬需要开展划锄作业,清除杂草的同时防止土壤出现板结。越冬小麦对分蘖肥的需求量较高,应做到科学施肥。若田地基本苗偏少、基肥施加不足,在小麦2 叶期及时补施分蘖肥;若是基肥和苗肥都不足,在小麦3~4 叶期施壮蘖肥,有利于培育壮苗,防止冻害发生。
同时,要注重拔节期的麦苗田间管理。在此期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于播种过早的麦田要在降温前采用镇压、灌越冬水、喷施化学调节剂等措施促使麦苗强壮,提升麦苗植株的抗寒能力,以提高麦苗越冬的成活率。若麦苗在冬雪来临前就出现长势过旺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播种过早、气温较高或土壤肥力过强,麦苗长势过旺反而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后期很容易出现早衰、倒伏的现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应尽量降低对此类麦苗施肥的频率。对此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镇压,做好深耕断根工作,必要时可以考虑施用多效唑喷撒。对秸秆还田的麦田需要充分耙实麦田,让土壤细碎、紧实。同时,要防止麦田放牧啃青,绿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越冬期小麦保留下来的绿叶需要防止人为破坏或牲畜啃食,以保证小麦安全越冬[4]。
2.2 预防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对小麦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是成熟的小麦,一旦感染病虫草害在短时间内可能马上干枯死亡,麦田病虫草害若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防治小麦病虫草害主要采取化学、生物防治方法。
在播种前期,要充分调查病虫草害的发病趋势和发病程度,提前监测,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小麦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草害及时处理。通过调控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让土壤透气性更好,并及时锄草,防止杂草吸收土壤养分。出苗期常见的病虫害一般有纹枯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等,对易发生根腐病的种植地,可以采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80%戊唑醇乳油兑水喷洒麦苗茎基部,间隔7 d 喷洒1 次;金针虫和蛴螬常会出现在土壤质量不佳的种植地,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 mL 拌土300 kg 制成毒土或者拌麦麸45 kg,拌好后沿田埂或地沿撒施,施药后有必要浅翻田地,促进土壤与毒土融合。麦田入冬前长出的杂草也对麦苗后期的生长产生巨大影响,不仅会严重阻挡光照,还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因此,必须清除麦田冬前杂草。对常见的荠菜、猪秧秧双子叶杂草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20%氯氟吡氧乙酸兑水喷洒即可,而对双子叶、单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施用二元或三元复配农药进行根除。
2.3 浇灌越冬水
浇灌越冬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稳地温、促进小麦苗壮,增强其抗寒能力,同时又有预防春旱、储水蓄墒和改善土壤等好处。浇灌越冬水可以夯实土地,对小麦生根、根系下扎提供了有利条件,若是进行秸秆还田,浇灌越冬水还有利于加速秸秆的腐烂,提高土壤肥力。
浇灌越冬水要把握好时间,一般气温在7~8 ℃时开始灌水,气温为5 ℃左右要停止浇水[5]。冬季灌溉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以加快水渗入土壤的速度。像西北、黄淮等小麦生产区土壤悬空不实且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对越冬水的浇灌要求更高,运用测墒补灌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保苗越冬。浇灌越冬水后,应对麦苗采取防寒保护措施。浇灌越冬水后土壤蓬松,用竹耙在大行中顺垄把土搂盖在麦苗上,盖1~2 cm即可,有助于保持地温稳定,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地面龟裂;麦苗带绿过冬,次年生长可减少发芽生叶的营养消耗量。有条件的麦田可以考虑用泥、杂灰肥等有机肥培土壅根,有机肥对幼苗的保暖防冻效果更佳[6]。
3 案例分析
我国小麦产区广泛分布,不少产区都不注重科学管理,小麦生长前期管理比较松散,加上高温气候影响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区产量一直无法提高。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不断优化、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不仅使小麦产量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地小麦产区已成为青岛市甚至全国小麦产区的标杆。
3.1 小麦品种选择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麦种,青岛市即墨区选择种植稳产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不同的地块应选择播种不同品种的麦苗,比如,旱地选择烟农19、烟农21 或山农25 等品种;水浇地选择青农2号、山农28 号、山农32 号等品种。我国优质小麦品种众多,因“地”使“种”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不能只为了追求所谓“优质品种”而忽略产区的实际情况。
3.2 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
做好选种工作是第一步,稳产高产更离不开规范的播种技术和后期的田间管理。青岛市即墨区对土壤的精细化处理要求很高,翻土深度应达到30 cm 左右,2~3 年深耕1 次。深耕后应进行耙土操作,应尽快耙平进行秸秆还田和旋耕操作的地块,并镇压数次,麦种出苗将更加整齐健壮,同时,高产区施加有机肥37.5~45.0 t/hm2,中低产区需要施加有机肥至少45 t/hm2。麦苗的生长离不开微肥的施用,注重硅肥、硼肥的配合施用,使用精细化施肥技术可以让肥料深渗土壤中,避免留于地表,从而降低养分的吸收率。小麦播种过程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适宜小麦的播种时间是每年10 月中上旬,选择湿度、温度最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可保证麦种发芽出苗,土壤湿度不足可通过洒水或盖膜保湿。麦种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生长情况,若出现死苗要尽早补种。对补种的麦种要进行包衣或药剂拌匀后先开沟均匀播撒,在注重后期补水情况,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青岛市即墨区开展田间管理工作为麦苗越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值得其他小麦产区学习借鉴。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划锄,从麦苗冒尖到拔节划锄2~3 次,把握好划锄深度,不宜过深,深度3 cm 即可。“倒春寒”来临之前喷洒生长调节剂以提高麦苗抗逆能力,科学的水肥管理有助于小麦越冬,小麦扬花灌浆期对水分的把控更精准,因为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小麦成熟前10 d 灌水,防止积水过多造成小麦根部腐烂。
4 结束语
我国作为全球小麦生产、消费第一大国,小麦的稳产高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的改变,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栽培技术和越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栽培管理中采用整地、选择好品种、科学开展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为麦苗越冬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为小麦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推广优秀小麦产区科学管理方式,有助于其他小麦产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小麦生长各个环节遇到的难题,促进我国小麦种植业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